APP下载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06-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颈性百会穴中西药

李 英

(胜利石油管理局供应卫生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 英

(胜利石油管理局供应卫生院,山东 东营 257000)

目的 观察头颈部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患者 28 例,随机设中西药对照组 20 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穴位注射组治愈率 52.6%,总有效率为 96.4%,穴位注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眩晕;颈堆病;穴位疗法

颈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疾病,由于患者的颈椎及其相关组织结构产生了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的变化而导致的症状。本组研究选取了28例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进行颈性眩晕治疗的患者28例,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普遍感到满意,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现把随机设中西药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对照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8例颈性眩晕患者,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范围在27~67岁;病程最短为3d,最长为5年。随机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组28例,中西药物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上,通过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我国《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对48例患者进行诊断,并通过颈椎X片、CT等确诊。

2 方 法

2.1 穴位注射治疗组

取穴:风池、C2-7夹脊(一侧或者两侧压痛点)。

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2mL、10%当归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

操作方法:取10mL注射器,配5号针头,依次取上述药液再充分混合后,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一次选3~5个穴位,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之后,快速刺入患者穴位皮下,百会穴平刺,其他穴位直刺缓慢进针0.5~1寸左右,稍加捻转,当患者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慢慢注入药液1.5~2mL,每日1次,1个疗程为l0次,一共2个疗程。疗程间隔期为5d,仔细观察疗效。

2.2 中西药对照组

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到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并口服西比灵10mg,1次/天。1疗程l0d,一共2个疗程。疗程间隔期为5d。

2.3 评定标准

若患者的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且可以参与一般的劳动,半年随访期无疾病复发则为痊愈;若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减轻,且没有其他各种因索而导致疾病复发有效;若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并无有效地改善,则为无效。

3 结 果

穴位注射治疗组与中西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见下表(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通过两组的治疗情况可以看出:经过针刺及药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推进药物直达患者的椎动脉和其周围的组织,缓解炎症和软组织对于患者椎动脉的压迫,从而解除患者的椎动脉痉挛,来改善患者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的供血,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穴位注射中,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顶的正中,归于督脉,督脉入人脑,脑又为人体的元神之府。因此,百会直接通于脑,有着开窍宁神之力。在百会穴下的血管神经极为丰富,布有帽状腱膜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网。同时,还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额神经分支[1]。穴位注射至百会穴,患者在穴位处会出现直径1~2cm的局部包块,并且有麻胀感,在持续 1~2 d,患者感受到疗效。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是手足少阳和阳维脉的交会穴。此穴通多经,阳维可以维系诸阳经,让患者的气血循于脉道。胆经则属木,其气外发,通过针刺患者的风池穴可达到升发阳经之气,上注于脑的目的,因此髓海得养而眩晕症状渐消[2]。

夹脊穴的皮下部位有肌肉及横突间韧带。事实上,每个穴都有与其相应的椎骨下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和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一般上的脊椎骨质增生部位压迫了上述的几大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才会导致了患者眩晕。通过穴位注射治疗可以调节交感、副交感的相关神经,从而对患者的人体功能进行调节,降低患者的脊神经应急能力,加强其止痛镇静的效果,促进患者的血循环,从而调整患者的肌张力来缓解患者血管痉挛的症状。

3 讨 论

众所周知,颈性眩晕是一种临床高发病,并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这种多发于中老年的疾病逐渐向低龄化的转变。而颈性眩晕也属于中医学的“眩晕”范畴。在中医中“肝主筋,肾主骨生髓”。由于中老年人一般肝肾两亏或者肝风内动,从而导致气血精髓不足,脑海空虚,才会受风寒湿邪导致经络不通、气血痹阻,以致精血不能够上注于脑而产生眩晕。

从本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穴位注射疗法通过结合药物、针灸以及经络的共同作用来治疗患者的颈性眩晕有明显的疗效。在穴位注射疗法中所需的药物用药量较少,但是产生药理作用的速度快、药效强。和同类药物相同剂量下进行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比较,穴位注射疗法更为安全可靠。另外,由于头颈部穴位注射治疗患者的颈性眩晕,针刺穴位通过结合药物作用,较强地发挥了患者对于药物的吸收,并且通过穴位达到直接治疗的作用,加速了患者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增强了药效,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充分发挥了穴位及药物的双重作用。因此,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1]周爱玲,刘祖舜.穴位注射的穴位相对特异性续探[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1):33.

[2]周长斗.风池穴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 20(5):227.

R269

:B

:1671-8194(2013)10-0273-02

猜你喜欢

颈性百会穴中西药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