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2013-06-28马琼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下壁胸痛心电图

马琼芬

(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功能科,云南 大理 671000)

再论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马琼芬

(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功能科,云南 大理 671000)

目的 评价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了住院患者组 77 例和健康体检组 58 例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其中两组各 20 例行运动负荷试验和螺旋 CT 检查。结果 ① 135 例入选病例 ST 段均呈凹面向上或上斜型抬高的典型改变明显,J波 76 例(56.3%),ST 段抬高见于下壁(Ⅱ Ⅲ aVF)和混合型 50 例(37.0%),前间壁型(V1-V3)0(0%),绝大多数见于心尖部型(V3-V6)85 例(62.9%)。②患者组胸痛症状 20 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2 例,ST 段降至正常 18 例,心脏螺旋 CT:冠脉狭窄> 50%2 例,心肌桥 3 例,最后进一步确诊合并冠心病 3 例,胸膜疾病 2 例,神经紧张症 12 例,体检组 20 例(ST 段抬高见于下壁型和混合型)简易运动试验 ST段均降至正常,螺旋 CT:心肌桥 1 例。③休息 10min 后 40 例均回复早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结论 早复极综合征绝大多数是良性早复极综合征,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因早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电生理机制和离子基础与 Brugada 综合征及特发性室颤有相似之处,且近年来屡有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恶性早复极综合征的报道,所以应熟悉早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和临床特征,必要时进一步排查,不断提高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良性早复极综合征;临床意义;心电图;恶性早复极综合征

早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系指外观健康,无心脏形态异常人群出现明显J波和ST段凹面向上抬高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因而传统观点认为ERS是一种正常变异,属良性心电图表现。随着对心脏细胞及离子通道学说的进一步认识,许多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ERS不总是良性的。近年来,关于恶性ERS报道逐渐增多,从而引起临床及心电学家对ERS的再度重视。本文分析我院135例ERS心电图改变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旨在进一步探讨ERS的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表1 患者组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病因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患者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ERS77例为患者组,其中男性70例、女性7例,年龄4~64(32± 16)岁。临床入院诊断分别为:心血管疾病30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7例,胸痛待查13例,心悸、胸闷待查8例,先心病2例;神经系统疾病23例,其中癫痫3例,脑卒中18例,面神经炎2例;晕厥待查8例;糖尿病16例。我院同期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心电图诊断ERS58例为体检组,其中男性54例,女性4例,年龄20~61(28±8岁)。患者组胸痛症状20例行运动负荷试验和心脏螺旋CT检查。体检组ST段抬高见于下壁型和混合型20例行简易运动试验和心脏螺旋CT检查。

1.2 诊断标准[1]

①J波抬高伴ST段凹面向上或上斜型抬高0.1~0.2mv,少数可达0.6mv;②常伴有T波高大,且两支对称;③较常伴有J波或R波降支顿挫性或有切迹;④胸导联R波增高。

1.3 方法

彩用日本光电9130P心电图机和/或美国Mortara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十二导同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采用Bruce方案,达亚极量运动负荷量终止运动,检测同步12导联心电图;简易运动心电图试验为在1min内下蹲25~30次后记录即刻心电图,运动后10min均再复查心电图。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作χ2检验。

2 结 果

2.1 135例中ST段抬高见于下壁型(Ⅱ Ⅲ aVF导联)20例(14.8%),前尖壁型(V1-V3)0(0%),心尖部型(V3-V6导联)85例(62.9%),混合型30例(22.3%)。

2.2 患者组ERS的临床病因和心电图改变见表1

①有胸痛症状20例运动负荷试验示:2例阳性(即测前V4-V6ST段抬高,运动后反见下降至等电位线下0.1~0.2mv,持续1min以上)。余18例运动后ST段回复至等电位线,休息10min后20例又呈原ERS改变。②患者组20例有胸痛症状者心脏螺旋CT示:心肌桥3例、冠脉狭窄>50% 2例。③患者组20例有胸痛症状者,经进一步诊查,诊断为ERS合并冠心病3例、胸膜疾病2例、心肌桥3例、神经紧张症12例。

2.3 体检组ERS的临床病因和心电图改变

①58例中窦性心动过缓40例(68.9%)ST段抬高见于下壁型7例(12.1%),心尖部型38例(65.5%),混合型13例(22.4%),前间壁型0(0%),J波42例(72.4%)。②ST段抬高见于下壁型和混合型20例简易运动试验示:即刻心电图均见心率加快,抬高ST段回复至等电位线,J波变小或消失,T波降低。休息10min后复查,心电图又呈原有ERS改变。③心脏螺旋CT示:心肌桥1例。

3 结 论

ERS自1936年由Shipley首次报道,近半个多世纪来均认为是一种特发性、良性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张力下降,部分心室肌提早复极,或旁路传导有关[2]。但自从Gussak等通过综合分析发现ERS、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三者的基础和临床有许多相似性后,逐渐有恶性ERS的报道,尤其是2008年Haissaguerre“早复极相关的猝死”一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后对学术界影响很大,ERS再次成为临床和心电学家研究的热点[3]。

ERS为较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改变,文献报道检出率为1.5%~9.1%[1],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可更高。一般认为ERS多见于男性青年,大多无临床症状,常于其他疾病就诊或健康体检普查心电图时发现,极少数患者可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头昏等症状,窦性心动过缓及J波均较常见。本文所有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点与之相符,不同之处在于患者组窦性心动过缓、J波(31.2%、44.2%)较体检组(68.9%、72.4%)明显降低,此当与健康青年(尤其是男性)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而患者因受疾病干预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患者组77例中除20例以胸痛症状就诊外,余57例散见于其他疾病中,且仅3例入院时心电图诊断为ERS外,其余均通过入院后24h动态心电图在夜间、午休等心率减慢时发现ERS特征性J波及ST段心电图动态改变诊断ERS。对照记录日记无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也无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患者组20例胸痛症状者和体检组20例ST段抬高见于下壁型和混合型经行运动试验或简易运动试验和螺旋CT检查及后来进一步检查,确诊为ERS合并冠心病3例、心肌桥4例、胸膜疾病2例、神经紧张症12例。根据上述,进而提示:绝大多数ERS表现为良性过程,称为良性ERS,多无临床意义。也符合冠状动脉心肌桥是导致ERS的原因的报道[4]。同时也证明24小时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因其十二导同步,记录时间长能较大范围的捕捉到ERS动态改变,对诊断ERS较普通心电图更有价值[5]。

ERS的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部分心室肌提早复极相关,心室肌在复极早期(1相)心外膜下心肌细胞Ito较心内膜下增强形成动作电位差,造成心室壁三层心肌间存在跨室壁电位差,导致特征性ST段和J波点抬高、J波等心电图表现。因ERS Ito电流相对较小,没有2相折返,ST段抬高穹窿较低,所以不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恶性ERS较少,估测约占<1.0%ERS[3]。

在临床工作中,ERS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当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时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等,文献报道ERS误诊为心脏急症可高达50%~59%[5、6],有1例ERS患者曾先后6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接受各处治疗[7]。本文患者组中,20例胸痛患者中最终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桥各3例,提示冠心病合并ERS时会给诊断造成更大困难,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检查,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全面分析作出正确诊断,既不能因胸痛和ST段改变误诊为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也不能因ERS的诊断而延误冠心病的及早检出和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有11.4%~20%患者呈现ERS心电图改变,可因心肌收缩时压迫冠脉引起胸痛,胸闷等症状,也应注意鉴别。

近来,有学者将ERS按心电图早复极改变出现的导联分为:心尖部型(V3-V6)、下壁型(Ⅱ、Ⅲ、aVF)、前间壁型(V1-V3)和混合型;按临床表现和预后分为良性ERS和恶性ERS,并提出恶性ERS特征:①常伴有晕厥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发作史、猝死家族史和/或ERS家族史;②心电图常表现为下壁型或混合型,J点上移幅度≥0.20mv,同一次心电图记录时J点上移可逐渐增高(多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③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基因筛查时可有突变[3]。

本文135例入选病例中,ERSST段抬高大部分见于心尖部型(V3-V6)85例(63.0%),见于下壁和混合型50例(3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晕厥原因待查8例患者中,ST段抬高见于下壁型和混合型4例(50%),百分率高于所有入选病例,50例(37.0%),但因仅行了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当时无晕厥症状发作,也未记录到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惜后又失访,预后不详。提示ERS长期预后值得关注。

综上,目前部分研究根据ERS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机制和离子基础与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有相似之处,推断少数患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但现实工作中对于一般人群中发生ERS的庞大人群而言,据目前临床资料及本文研究均显示,恶性ERS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良性ERS,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提示面对具有ERS心电图改变的被检查者,作为心内科和心电图医师,应拓展临床思维,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有掉以轻心,我们应该熟悉ERS的心电图和临床特征。对于ERS运动后ST段下降到基线以下,年龄>4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患者,应高度警惕ERS合并冠心病,需及早行冠脉选影检查确诊,尽量减少ERS误诊率。对于有不明原因反复晕厥伴心电图ERS改变患者,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ST段抬高幅度高,且见于下壁和混合型,J波明显伴有多形室性期前收缩或短暂阵发室等心动过速等情况,格外需要重视,应行心脏彩超,血生化套检查,及基因筛查。必要时行冠脉选影和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进一步识别,一旦确诊恶性ERS,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植入心脏除颤复律器,药物治疗首选奎尼丁,积极推动和提高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1]张 开滋,郭继鸿,刘海洋,等.临床心电信息学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88-390.

[2]卢喜烈.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 学[M].北 京:人民军区出版社,1995: 156-157.

[3]鲁端.早复极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新 评 价 [M].临 床 心电 学 杂 志 ,2010, 19(5):321-322.

[4]张代富,于 萍,阮长代,等.早期复极 综 合 征与孤 立性心肌 桥的关 系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8):459.

[5]杨晓华,马丽雅,盛巧,等.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4,13(4):267-268.

[6]罗华,张兆辉,王征.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6):905-907.

[7]苏 哲 坦.早 期 复 极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J].心 血 管 病 学 进度,1990,11(4):30.

R540.4

:B

:1671-8194(2013)10-0249-03

猜你喜欢

下壁胸痛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思考心电图之174》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