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3-06-28王莉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瑞克达拉例数

王莉云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石化总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3)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莉云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石化总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3)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确诊的 107 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 66例和对照组 41 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 30mg 于生理盐水 100mL 中静脉滴注,2 次 /日;观察组另予尤瑞克林 0.15 PNA U 加入生理盐水 100mL 中静脉滴注,1 次 /日,连用 2 周。2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5.1%、总有效率为 93.9%,对照组显效率为 56.1%、总有效率为 80.5%,两组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877,P > 0.05),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P < 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尤瑞克林;依达拉奉;后循环梗死;联合治疗;疗效观察

后循环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的梗死,病变常累及呼吸、 循环中枢及网状激活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病情凶险,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近年来,我院在采用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男69例、女38例,年龄42~81岁、平均(57.6±4.7)岁,病程4~96h 、平均(6.5±4.8)h;患者均符合文献[2]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证实,梗死病灶位于脑干25例、小脑36例、丘脑16例、枕叶21例、颞叶底部9例,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其中合并高血压78例(占72.9%)、糖尿病32例(占29.9%)、冠心病23例(占21.5%)、高血脂症68例(占63.5%)。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0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6例,男41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4±6.2)岁,平均病程(6.5±4.4)h;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3±5.8)岁,平均病程(6.7± 4.1)h。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表1),且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既往无严重出血性病史。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措施[3],予拜阿司匹林300mg,1次/日口服,10日后改为100mg/日;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口服;奥扎格雷钠40~8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2h,2次/日;胞二磷胆碱5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日;甘露醇0.25~2.0g/kg体重,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min内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5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7日;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日。2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另予尤瑞克林0.15 PNA 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以10~15滴/分的速度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2周。用药前和用药30min后各测量患者血压、脉搏1次,并监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变化情况,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行颅脑CT检查;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4],对两组患者治疗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45%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为无效;显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用药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平稳好转;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率为65.1%、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率为56.1%、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877,P>0.05),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P<0.05)。见表2。

用药后,观察组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停药后恢复;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后循环脑梗死(POCI)包括脑干、小脑、枕叶及部分丘脑等部位梗死,因病灶位置特殊,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病情凶险,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对于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清除自由基、脑神经保护等措施[5],但其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限制,且存在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等风险,致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6]。由于后循环脑梗死发病后病理变化复杂,临床上单一用药往往不能取得期望的疗效,而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药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取得更好的协同治疗效果,故探索联合用药对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7]。

尤瑞克林即组织型激肽原酶Ⅰ,具有调节血管舒缩,调整血压,改善脑组织血供、氧供、能量代谢等功效,并可选择性地扩张缺血部位血管及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增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促进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解离能力以及促进组织葡萄糖利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亢进和血液凝固亢进[8];与其他药物相比,尤瑞克林的突出药理作用有:①在临床治疗剂量下,可选择性地扩张缺血部位的细小动脉而改善梗死病灶内的血供,但对不缺血的动脉影响不大;②能够促进梗死部位生成新生血管。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其血脑屏障穿透率为60%,可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分子及脑内具有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及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损坏,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凋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发挥有益抗缺血作用[9];此外,依达拉奉还能有效减少脑梗死体积,抑制脑梗死再灌注后出现脑水肿,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对迟发性神经细胞坏死有抑制作用[10]。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同时应用,在改善脑血流量,减轻缺血后脑损伤、脑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等方面,能够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具有协同作用,可产生消除自由基、挽救半暗带区、减少迟发性神经损害及达到快速治疗后循环梗死的目的[11]。

本文结果显示,在采用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的对照组治疗2周后,显效率为56.1%、总有效率为80.5%;而应用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2周后,显效率为65.1%、总有效率为93.9%,尽管两组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877,P>0.05),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P<0.05)。表明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

总之,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适用范围广、应用安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17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Haupt DW,Newcomer JW. Hyperglycemia and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J].J Clin Psychiatry,2010,l37(4):38-40.

[4]中华 神 经科 学会.脑 卒中患 者 临床 神经功 能缺 损 程 度 评 分 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441.

[5]Nagno H,Sumki T,Havashi M,et al.Effects of a human urinary Kininogenase(SK 827)on cerebral microcirculation after assbead induced cerebral embolism in rabbits[J].In Vivo,2009,19(2):399-402.

[5]蓝天,何旭明,赵长途,等.急性脑梗死静脉与超选择动脉溶栓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9,32(4):363.

[6]毛丽,王跃进.超早期脑梗死不同溶栓药物剂量疗效差异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6,24(2):227-229.

[7]谢静 怡,于玲,刘兆 致.静脉 溶栓 后再动脉 溶栓治疗后 循环梗 死的临床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23(6):412-414.

[8]龚 浠 平.尤 瑞 克 林 改善 脑 血管 储 备 能 力 的 研 究 [J].中 国 卒 中 杂志,2007,6(2):545-547.

[9]段云,李宝英,周瑞新,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77.

[10]李剑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421-423.

[11]杨正,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保护药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J].中华医药杂志,2008,17(7):511-513.

R743.3

:B

:1671-8194(2013)10-0119-03

猜你喜欢

瑞克达拉例数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