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体会

2013-06-28查祥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活动性外科手术胃镜

查祥飞

(富源县人民医院,云南 富源 655500)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体会

查祥飞

(富源县人民医院,云南 富源 655500)

目的 分析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 10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 组(n=48)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B 组(n=59)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后 12 个月内的再出血率。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 > 0.05);B 组住院时间短于 A 组(P < 0.05),B 组随访再出血率低于 A 组(P< 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初诊时应立即接受综合治疗,尽量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胃镜下诊断并使用金属钛夹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上消化道出血;外科手术;内科保守治疗;急救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大量呕血和(或)黑粪,可引起出血性休克、肝性脑病、腹水、肝坏死等,具有出血量多、病死率高的特点,如何提高本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1]。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等,目前关于哪种手段是最佳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笔者就所在单位收治的10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内科保守治疗该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10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均经CT检查、胃镜、超声检查及钡餐透视明确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①A组(n=48):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2~68岁,平均(60.8± 3.2)岁;出血24h内就诊治疗,出血至就诊平均时间(13.8±4.6)h;24h内输血250~1000mL共16例;②B组(n=59):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50~68岁,平均(61.2±3.0)岁;均为出血24h内就诊,出血至就诊平均时间(13.5±4.8)h;24h内输血250~1000mL共20例。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急救方法

1.2.1 院前急救措施

医务人员接诊立即启动预见性救治程序,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应立即采取休克体位,将下肢抬高30°,休克患者立即给予吸氧,加强保暖。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观察尿量、呕血、黑便与患者神志变化。

1.2.2 止血

患者口服或胃内灌注凝血酶帮助止血,迅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用于补液,及时配血、备血,出血量大时应及时输入新鲜血液。

1.2.3 外科手术

A组患者均予以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1.2.4 内科治疗

B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行补液、扩容等支持治疗,带血压稳定后,在胃镜直视下确定活动性出血灶、出血情况,用生理盐水喷注,抽吸积血,待视野清晰后,经胃镜活检孔道插入金属钛夹推送器,直视下推入金属钛夹,张开金属钛夹靠近出血位置,闭锁金属钛夹,抽出推送器,喷注生理盐水洗去创面上积血,观察2min,确认无出血后缝合创口,必要时使用2~3枚金属钛夹。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出血停止指标:①治疗后,无呕血、黑便,患者心率及血压稳定,肠鸣音正常,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②检查大便转黄,潜血试验阴性;③胃镜检查无出血迹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级别:①显效:治疗后36h内无活动性出血,达到上述3项出血停止指标中的两项;②有效:治疗后36~72h内无活动性出血,达到出血停止指标中的一项;③无效:治疗72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以显效率加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3.2 住院时间

记录患者就诊至出院的时间。

1.3.3 再出血率

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再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A组总有效率91.7%(44/48),B组总有效率89.8%(53/59),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随访再出血率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分析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胰等病变而引起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迅速做出诊断对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2]。传统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首选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则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胃镜技术的发展及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应用,胃镜技术已经成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的关键措施[3]。

急诊外科手术虽然大部分能及时达到止血效果,但是术后出现分流道闭塞或狭窄,有可能使门静脉静压回升,再出血率高。上消化道出血用胃镜检查能够迅速明确出血灶,用金属钛夹止血并配合止血药物治疗,能够迅速控制活动性出血,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治疗中加强监测,及时吸出胃内液体可避免误吸。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有效率与外科手术治疗无显著性差异,而且保守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建议临床医师不断实践并完善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保守治疗措施,避免手术率、提高临床疗效。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

[2]麻 树人.上消 化 道 出血诊 断 的思 考[J].中国实用内科 杂 志,2007, 27(12):982-984.

[3]李兆申.重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规范化诊治[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3-4.

R573.2

:B

:1671-8194(2013)10-0109-02

猜你喜欢

活动性外科手术胃镜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