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并与DSA对照

2013-06-28申光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瘤体头颅昆明

申光旭 韩 丹 徐 燕*

(1 昆明市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605;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云南 昆明 650605;3 昆明市延安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605)

双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并与DSA对照

申光旭1韩 丹2徐 燕3*

(1 昆明市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605;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云南 昆明 650605;3 昆明市延安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605)

目的 通过对 DSCT 双能量头颅 CTA 与 DSA 的对比研究,评价 DSCT 双能量头颅 CTA 对脑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同时行 DSCT CTA 及 DSA 检查的(两种方法间隔时间均 1 周内)24 例动脉瘤,17 例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及对动脉瘤形态、瘤颈的显示、瘤颈大小、瘤体长径和短径的测量。结果 24 例动脉瘤共检出动脉瘤 28 个,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各项指标的检出和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复查动脉瘤术后病例共 17 例,夹子与栓塞物部位均与病变部位相吻合,术后血管情况均可清楚显示。结论 双能量头颅 CTA 显示颅内动脉瘤部位、数目、形态、瘤颈大小及瘤体大小与 DSA 无差异,可满足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要求,并可作为术后复查的方法。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双源 CT;双能量;脑血管造影;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临床上作为诊断脑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无创检查,颅内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临床上用于脑血管性疾病逐渐成为常规检查。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 CTA 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也已被临床所接受,通过双能量扫描所获得的高能、低能数据进行双能量减影,直接将骨骼剪掉,获得只含血管的影像。本研究比较DSA检查,探讨DE-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我科行头颅DE-CTA检查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86例,年龄范围16~80岁,平均年龄为49.19岁,并包含62例行常规DSA检查或介入治疗。2周检查间隔不超过2周。

1.2 检查设备、对比剂

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机(Somatom Definition Dual Source;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Forchheim,Germany),后处理工作站为Siemens Syngo Multi Modality 工作站(syngo MMWP,version 2008A;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CT注射器为美德瑞达医疗器械贸易(北京)有限公司双筒高压注射器(SCT211,Medrad,INC.,America)。对比剂为拜耳医药公司生产的碘普罗胺(370mg碘/mL)注射液。

1.3 检查方案

1.3.1 DE-CTA检查

扫描前用绑带将患者额头、下颌骨固定,嘱患者严格制动。扫描范围为第1颈椎至颅顶。扫描参数:140/80Kv,51/213mAs,Pitch 0.7,准直64×0.6,Kernel D30f,FOV 210~250,Rotate Time 0.5s,层厚1mm,间隔0.7mm。对比剂选择流率4~4.5mL/s,总量60~70mL。应用对比剂团注跟踪(Bolus Tracking)软件(版本Sygo2007),监测平面选择左颈总动脉分叉部,触发阈值100HU,延迟时间2s。扫描得到三组数据:140KV和80KV和按不同融合比率获取的融合图像。

1.3.2 DSA检查

设备为SIEMENS BICOR PLUS/T.O.P,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00mgI/mL)。采用Seldinger 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常规摄取正侧位DSA像,必要时加摄斜位像。

1.4 图像分析

1.4.1 DE-CTA图像后处理方法

将获取的血管图像调入三维卡中,结合多种后处理方法进行观察。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虚拟内镜、4D电影、4D图像融合等。DE-CTA血管重建后图像通过适当的剪切观察,根据显示的需要旋转以保证病变充分显示。常规 DSA 图像无需重建,在其工作站上即可动态观察,常规 DSA 结合图片浏览和减影图像的动态观察,以保证病变充分显示。

1.4.2 图像分析

DE-CTA和DSA检查诊断结果由两名主治医师分别分析,若有分歧请一名上级医师综合分析达成共识。主要分析动脉瘤部位、数目、形态、瘤颈显示程度、瘤体大小。DE-CTA和常规 DSA采用相同的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定义:局限性扩张,囊状、梭形或其他形状。部位:颈内动脉、Willis环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系;单发或多发;动脉瘤形态:根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分为三类[1],A 型为窄颈动脉瘤,呈囊状,瘤颈以窄颈与载瘤动脉相连;B型为宽颈动脉瘤,呈锥状或半球状,以宽基底与载瘤动脉相连,瘤颈宽度常>4mm或颈体比>1/2;C 型无瘤颈,呈梭形,表现动脉局限梭形扩大。瘤颈显示程度:根据是否能准确测量瘤颈(即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连接部)分为2级,Ⅰ级:准确测量,瘤颈清晰,边缘锐利,与邻近血管分界清晰;Ⅱ级:测量可能有偏差瘤,颈受邻近血管干扰,显示欠清。DE-CTA在 3D VR 上测量瘤颈宽度及瘤体大小(包括长径、短径),以mm计量;常规 DSA通过测量像素长度,转换为常用单位。需根据动脉瘤形态不同测量瘤颈宽度和瘤体大小。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检出动脉瘤的部位和数目(表1)

24例患者DE-CTA检出28个动脉瘤,其中4例为多发动脉瘤,共检出8个。DSA 共检出27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3例6个。

表1 DE-CTA和DSA检出的动脉瘤部位和数目比较(个)

除了一例因患者烦躁,DSA只行了左侧脑血管造影,故未检出右侧颈内C1段动脉瘤外,其余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部位和数目均相同。

1.2 检出动脉瘤的形态比较(表2)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形态显示基本一致(图1)。

表2 DE-CTA和DSA 动脉瘤形态表现(个)

图1 DE-CTA与DSA均诊断符合,前交通动脉瘤,囊状,瘤颈显示清晰。a、b为DE-CTA的VR和负像,c为DSA

1.3 动脉瘤瘤颈显示的比较(表3)

DE-CTA检出囊状和锥状动脉瘤共23个,瘤颈均显示清晰(图1),DSA检出囊状和锥状动脉瘤共22个,其中1个瘤颈显示欠清。

表3 DE-CTA和DSA 动脉瘤颈显示(个)

1.4 动脉瘤瘤颈大小、瘤体长径和短径的比较(表4)

采用经t检验,结果分别为t=0.664、t=0.278,t=0.297,P均>0.05,认为DE-CTA和DSA 对动脉瘤的瘤颈大小及瘤体长径和短径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

1.5 17例动脉瘤术后复查

表4 DE-CTA和DSA 动脉瘤的瘤颈大小、瘤体长径和短径(单位:mm)

均显示夹子与栓塞物部位与病变部位吻合及术后血管情况(图2)。

图2 DE-CTA VR,右侧大脑中动脉M1M2交界处动脉瘤。a为术前CTA,b、c为术后CTA,b显示夹子与原动脉瘤部位吻合,c为去除夹子后显示该段血管情况

3 讨 论

动脉瘤(aneurysm,AM)是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颅内动脉瘤可发生破裂,产生严重后果,病死率高达50%。本组中共检出28个动脉瘤(24/46),有1例因患者烦躁只做了单侧DSA而漏检1个动脉瘤外,DE-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细节显示(包括部位、数目、形态、瘤颈、瘤颈大小等)均无差异,这与文献报道相符[2]。以往有研究认为CTA脑血管成像对>5mm动脉瘤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与 DSA 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对小动脉瘤(<3mm)检出率仍较低,随着CT检查设计及后处理技术的进展和发展使得CTA对<3mm的微小动脉瘤检出具有重要价值,Matsumoto M等[3]于2001年报道CTA 发现>3mm的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6%,发现<3mm的动脉瘤的敏感性为61%,Tipper等[4]2005年报道CTA对<3mm的微小动脉瘤诊断敏感度可达91.7%。本研究中仅有1例动脉瘤<3 mm,而DE-CT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情况,但因例数太少而不具有代表性,故DE-CTA对诊断<3 mm的动脉瘤价值还需在扩充病例后继续探讨。CT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17例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DE-CTA可清楚显示夹子与栓塞物部位,与病变部位吻合。通过文献复习和本研究结果认为DE-CTA在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中有如下作用:①通过图像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术者可动脉瘤准确定位并成功夹闭;②通过观察大脑前动脉A1段的优势侧,有助于确定从插管哪侧颈内动脉进行;③了解颈内动脉的走形,判断是否有虹吸段的急剧转弯,预测是否需要采取瘤颈辅助技术治疗;④充分了解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分支的关系,从而防止误栓。对于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钛夹引起的金属伪影轻微,可忽略对图像的影响,CTA可较好评价术后瘤体的闭塞程度,有无瘤颈的残留及血管痉挛,载瘤动脉及大血管的通畅程度等。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双源CT双能量头颅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与DSA具有较高相符率,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细节(包括数目、形态、部位、瘤颈、瘤颈、瘤体大小等),能够满足临床诊断及治疗要求。通过一次CTA检查,可获得脑组织影像及全脑血管影像,优于DSA。

[1]钱 惠 农,王有刚,朱 蕴 杰,等.64 排 螺 旋CT血管 造 影 诊断颅内动脉瘤.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89-3191.

[2]李大成,邢喜玲,李亚军,等.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8):789-779。

[3]Matsumoto M,Sato M,Nakano M,et al.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guided surgery of acutely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J].J Neurosurg,2001,94(5):718-727.

[4]Tipper G,U-King-Im JM,Price SJ,et al.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16-row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J].ClinRadiol,2005,60(5):565-572.

R743.3

:B

:1671-8194(2013)10-0095-03

猜你喜欢

瘤体头颅昆明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美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油菜花
嵇康·绝响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腹膜前脂肪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