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8例

2013-06-15伍先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4期
关键词:补阳后遗症血瘀

伍先华

(广东省开平市赤水镇卫生院内科,开平 529388)

中风后遗症是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肢体瘫痪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施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所有患者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中风,中风急性期过后留有后遗症。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失语或言语不利、口角流涎、肢体麻木无力、肢体偏瘫等。76例患者中,23例为脑梗塞形成,31例为脑出血形成、22例为脑血栓形成。运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为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 (62.3±2.1)岁,病程为6~21个月,平均病程为 (9.5±2.7)个月;观察组为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46~84岁,平均年龄为 (63.8±3.4)岁,病程为5~19个月,平均病程为 (10.2±2.3)个月。根据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施以西医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抗凝、降血压、扩血管、活血等治疗。

1.2.2 观察组 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施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方为:生黄芪30~50g,鸡血藤15g,地龙10g,赤芍药10g,当归10g,杜仲10g,红花10g,桑枝10g,桂枝8g,川芎8g,桃仁5g。对症加味:若患者肢体麻木,下肢瘫痪,则加胆南星、陈皮、半夏,以化痰祛风理气;若患者口眼歪斜较为明显,则加白附子、全蝎、白芷、僵蚕,以祛风解痉通络;如果患者有言语謇涩的症状,则加郁金、远志、石菖蒲,以化痰利窍;若患者出现便秘,则加肉苁蓉、火麻仁、柏子仁,以润燥润肠通便;如果患者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则加菊花、珍珠母、天麻,以息风止痉,平肝潜阳;若患者肢体浮肿、小便量较少,则添加车前草、葫芦壳、茯苓,以淡渗祛湿,清热利尿[1]。服用方式: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服用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言语、肢体运动功能、神志等方面的症状评定疗效,将疗效分为三个等级。①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体征、症状无明显好转,肌力无改善;②好转:患者语言功能有一定恢复,肢体功能进步,肌力比治疗前上升2级;③显效:患者语言清楚,生活基本自理,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恢复,口眼歪斜显著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9%,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的显效率为18.4%,总有效率为9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相同 (P>0.05)。治疗后,对照组评分为 (19.84±6.54)分,观察组评分为 (13.62±5.73)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n,±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n,±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8 24.83 ±5.21 19.84 ±6.54观察组38 25.68 ±4.93 13.62 ±5.73

3 讨论

脑中风又称为卒中,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脑中风病的临床特点为神志障碍、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除神志清醒外,仍遗留有其他不同程度的症状,这些症状称为中风后遗症。

中医学上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脉络瘀阻,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2]。临床上以气虚血瘀为常见,治疗时,应注重调理脏腑气血平衡、补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量大,方可峻补元气,气充血畅;轻用赤芍、当归、桃仁、川芎、地龙、红花,取其通经行滞、养血活血之效。意在气血并治,兼顾运血与补气。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够扩张血管,减轻血管的阻力,改善脑循环,加快神经损伤修复速度,并能够有效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凝固性,阻断血栓、微血栓形成[3]。

本研究对照组施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配合西医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1]卢绍霞,黄桂芝.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7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15(10):26.

[2]杜正进.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7(22):53.

[3]蔡新伦.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48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3(5):31.

猜你喜欢

补阳后遗症血瘀
春天的“后遗症”
话说血瘀证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