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作盈教授芳香通络饮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34例※

2013-06-15孙光伟于清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4期
关键词:胸痹硝酸甘油证候

孙光伟 于清华

(1 吉林大学 (白求恩医学部)中日联宜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2012级,长春 130033;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2013级,哈尔滨 150040)

国家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经验方芳香通络饮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 (冠心病心绞痛)6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临床观察的68例患者均来源于2011~2012年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期间常规应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相关药物治疗。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临床观察前对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间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诊断标准[1]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979年制定。本研究仅选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作为观察对象。

劳累性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疼痛程度分级。

1.2.2 中医诊断标准 胸痹心痛 (心血瘀阻证)中医辨证及证候判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

1.2.3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诊断标准,属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诊断标准者,心绞痛严重程度评级为II、III级者;符合中医心血瘀阻证辨证的患者;每周心绞痛起评分≥8分及及中医证候评分≥8分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男女不限。

1.3 试验方法

1.3.1 分组方法 入选病例共68例,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分组方法:入组病人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排列表将68例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病例34例。入选患者均来源于2011~2012年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病人。

1.3.2 给药方法 采用自煎中药汤剂口服,药物来源于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房。

治疗组:芳香通络饮组方:沉香15g,檀香10g,乳香15g,香附15g,没药15g,三七7g,丹参20g,桃仁10g,红花15g,枳壳10g,郁金15g,甘草5g。上药水煎300ml/剂,150ml/次,日二次,口服。

对照组:复方丹篓片,广州白云山中药厂,规格:每瓶60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3372。5片,日三次口服。

上述各组,均以30天为一疗程。

1.4 观测指标

1.4.1 常规指标 人口学资料、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 (ALT)、肾功能 (BUN、Cr)(试验前、后各一次)。

1.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A.心绞痛的诱发原因,体力活动的大小、程度,疼痛的次数、程度、持续的时间、硝酸甘油的服用量及停减率 (治疗前、治疗后)。B.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前、治疗后)。C.心电图疗效 (治疗前、治疗后)。D.扩冠药物停减率。

1.4.3 观察及检测方法 心绞痛症状记分法;中医证候记分法;硝酸甘油药物停减情况,计算硝酸甘油的停减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

1.4.4 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制定。心绞痛的疗效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心电图改变的疗效判定标准;硝酸甘油停减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性别分布经χ2检验,χ2=0.001,说明男女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年龄分布经χ2检验统计,χ2=0.138,说明患者年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病程分布经χ2检验,χ2=29.104,说明病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以后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病例用药前后中医证候计分,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明显改善 (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 (P<0.0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n,%)

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u=1.57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73.34%,对照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66.66%,两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 (n,%)

经Ridit分析,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73.34%,对照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66.66%,两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胸痹[4]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属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等范畴。胸痹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阴、阳、气、血亏虚,标实是气滞、瘀血、痰浊、寒凝、热结。病机关键为心脉挛急。目前临床中以痰浊、瘀血型较多发,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5]。《证治准绳》王肯堂曰:“治心痛,但忍气则发病者,死血作痛,脉必涩……弱人用当归尾、牡丹皮、延胡索、川芎、桂心、红花、桃仁泥……大剂饮之,或失笑散”。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突然胸痛,前方皆不应,用血府逐瘀汤一付痛立止”。清·唐容川《血证论》曰:“心病血瘀宜去瘀为要”,应用归芎失笑散等方剂。

应用活血化瘀药应辨证基础上遣方用药,注意鉴别血瘀及其兼证的主次、轻重,从而辨证选方选药。应根据活血化瘀药的作用性质,选择应用不同的活血化瘀药。应根据药性、配伍、病人体质来选择用药。临床中活血化瘀药有活血、和血、破血之分。活血类: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穿山甲、大黄、姜黄、益母草、泽兰、苏木、牛膝、延胡索、鬼箭羽、乳香、没药、蛴螬、王不留行、紫葳等;破血类:水蛭、虻虫、三棱、莪术、血竭、桃仁、干漆、土鳖虫等;和血类有当归、牡丹皮、丹参、生地黄、赤芍、鸡血藤等。

依据活血化瘀法,采用芳香通络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心血瘀阻证),观察临床疗效,分析临床取效的机理,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82.

[3]沈绍功,王承德,韩学杰.中医心病治法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2-93.

[4]张伯臾,董建华,胸痹的病因病机.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108.

[5]黄永生.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7-70.

[6]夏光明,胸痹方治疗胸痹心痛7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4):63.

[7]杨大国.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吉林中医药,2000,(1):23.

猜你喜欢

胸痹硝酸甘油证候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