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氏育肾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期34例

2013-04-09王春艳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基础体温蔡氏培元

王春艳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药传承研究室,上海 200020)

月经后期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肾虚、血虚等致冲任不足,或血寒、气滞、痰湿阻滞冲任等多种原因所致,以月经周期延后7 d以上,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延后3~5个月方行,常可发展为闭经。近年来,月经后期的发生率有日益增多之势[1]。蔡氏育肾周期疗法是海派中医蔡氏妇科蔡小荪教授在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关于月经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理论,遵循月经周期性的阴阳气血消长变化规律,结合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以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的一种月经周期疗法。2009-06—2011-06,笔者应用蔡氏育肾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期34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中医妇科学》[3]中月经后期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经检查为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后期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及18岁以下者;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均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门诊患者。年龄最大43岁,最小19岁,平均30.53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4个月,平均2.41年;病程<2年23例,2~5年8例,>5年3例;未婚13例,已婚未育10例,已婚已育11例;初潮延迟5例,有多次妊娠史7例,伴不孕3例;月经周期37~60 d 23例,60~90 d 9例,90~150 d 2例。全部病例均配合基础体温测定、B超检查。

1.3 治疗方法 予蔡氏育肾周期疗法。

1.3.1 经后期 指月经净后至排卵前。治宜育肾填精,滋阴通络。予育肾通络方。药物组成:茯苓12 g,生地黄10 g,牛膝10 g,路路通10 g,降香3 g,皂角刺30 g,淫羊藿12 g,制黄精12 g。痰湿凝滞者加制天南星6 g、芥子3 g、石菖蒲9 g;排卵功能欠佳者加麦门冬12 g、细辛3 g;气郁者加炒当归10 g、白芍药10 g、柴胡6 g;气虚者加生黄芪20 g、炒党参12 g;腰痠者加续断12 g、杜仲12 g;血瘀者加桃仁10 g、红花3 g、丹参10 g;阴虚者加石斛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7~10剂。

1.3.2 经间期及经前期 指排卵期前后至月经来潮前。治宜益肾助阳,填精培元。予育肾培元方。药物组成:茯苓12 g,生地黄12 g,熟地黄12 g,仙茅10 g,淫羊藿12 g,制黄精12 g,紫石英30 g,巴戟天10 g,肉苁蓉10 g,鹿角霜10 g。阴虚者加制龟版10 g、女贞子10 g;基础体温未升或升而欠佳者加紫河车粉(吞服)6 g;伴带下色黄、小腹作痛者加大血藤15 g、败酱草30 g;腰痠者加续断12 g、杜仲12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至基础体温上升,服10~11剂。

1.3.3 经行期 指月经来潮的时期。治宜理气温经活血,调理冲任,经净则停服。予四物调冲汤。药物组成:炒当归10 g,川芎10 g,熟地黄10 g,白芍药10 g,制香附10 g,怀牛膝10 g。月经量少者加泽兰10 g、益母草30 g、茺蔚子30 g;小腹冷痛者去生地黄,加桂枝3 g、艾叶3 g、吴茱萸10 g、延胡索12 g;血块较多伴痛经者加生蒲黄15 g、血竭3 g;气滞、腹胀者加木香3 g、青皮6 g、陈皮6 g、川楝子9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从月经来前2~3 d服至经净,服7~10剂。

1.3.4 疗程 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好转: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月经周期未见好转[2]。

2 结 果

本组34例,痊愈11例(32.35%),好转17例(50.00%),无效6例(17.65%),总有效率82.35%。

3 典型病例

袁某,女,21岁,未婚。2009-12-17初诊。月经后期3年余。初潮14岁,经期4~5 d。3年前月经周期尚准,35 d一行。近4年来无明显诱因而经行渐渐延至50~60 d方行,经行量偏少,色淡,4~5 d净。平素易乏力,形体瘦高,未曾服药治疗。末次月经2009-12-06。刻诊:面色白,形体瘦弱,偶觉腰痠,情绪尚可,家长述其易紧张,夜寐尚可,舌质淡,苔薄,脉细软。B超示子宫、卵巢未见异常,基础体温未测。西医诊断:月经稀发。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刻下值经净后6 d,治宜育肾填精,益气养血,疏肝通络。予育肾通络方加减。药物组成:茯苓12 g,生地黄10 g,路路通10 g,降香3 g,皂角刺30 g,牛膝10 g,麦门冬12 g,细辛3 g,淫羊藿10 g,制黄精12 g,生黄芪30 g,柴胡6 g,白芍药10 g,炒当归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7剂。2009-12-24二诊,药后乏力感减轻,情绪平稳,紧张感好转。基础体温低温单相,舌质淡,苔薄,脉细。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治宜益肾助阳,填精培元。予育肾培元方加减。药物组成:茯苓12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仙茅10 g,淫羊藿12 g,紫石英30 g,鹿角霜10 g,巴戟天10 g,肉苁蓉10 g,女贞子10 g,制黄精12 g,续断12 g,杜仲12 g,生黄芪20 g。服14剂。2010-01-07三诊,药后情绪平稳,无不适,基础体温已升3 d,2 d前下红少许,色淡,持续至今,腰痠乏力,舌淡,苔薄边尖略红,脉细。证属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止血。在二诊方基础上加二至丸以滋阴止血。药物组成:茯苓12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制黄精12 g,巴戟天10 g,肉苁蓉10 g,生黄芪30 g,党参12 g,升麻10 g,熟女贞子12 g,墨旱莲12 g,续断12 g,杜仲12 g。服7剂。2010-01-14四诊,药后4 d下红止。刻下无腰痠,基础体温双相欠典型期短。目前升10 d即降。经事将行。舌淡,苔薄,脉细。证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治宜调理冲任。予四物调冲汤加减。药物组成:炒当归10 g,生地黄10 g,川芎10 g,白芍药10 g,制香附10 g,牛膝10 g,生黄芪30 g,益母草30 g,泽兰10 g,续断12 g,杜仲12 g。服7剂。如此周期调理用药,治疗3个月后,患者经事恢复至34~36 d而行,基础体温双相欠典型期短。治疗6个月后,月经周期始终35 d左右一行,经行量中,基础体温双相,惟11~12 d即降。续服3个月后,经行周期35 d以内,经量中,色红,无块无痛,5 d净,停服中药。6个月后随访,月经周期及经色量质正常。

4 讨 论

蔡氏妇科认为,月经后期多为肾气精血不足,天癸、冲任、血海空虚所致。肾为天癸之源,随着肾气充盛,天癸按期必至,呈现消长盈亏的月节律,经调而子嗣。肾又为冲任之本,冲为血海,使子宫充盈,任主胞胎,使精血津液充沛,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肾为气血之根,而气血调和方能经候如常。《冯氏锦囊秘录》指出“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本草纲目》又指出“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蔡氏妇科认为,月经以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又在肝藏血调血、脾统血化血、心主血、肺布血的协同作用下,冲任气血相资,胞宫出现虚—盛—满—溢—虚的月经周期,并随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而出现经行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个周期的变化。故调经之道,既在于补肾益精,又应明审月经周期节律,根据不同时期阴阳气血生理特点进行治疗,方能事半功倍。月经后期多以肝肾亏虚为主,兼有血虚、血瘀、气滞、寒凝、痰结等因素,治疗上可借助现代医学基础体温测量,根据月经周期4期生理特点和调治思路,以育肾周期疗法为基本法则,予育肾通络—育肾培元—调理冲任,同时兼理气活血,温宫化瘀。

经后期胞宫气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癥的基础阶段。育肾通络方中茯苓入肾利水,健脾和中;生地黄养血滋阴,益肾填精;牛膝、路路通补肾益精,通经活络利水;降香配路路通,行血破滞;淫羊藿补肾助阳益精;制黄精补肾益气填精;皂角刺活血通络。全方通补兼施,阴阳并调,为按期排卵创造有利条件。

经间期及经前期,经间期是肾气充盛,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气发动、阴精施泄的种子时期,又称氤氲期,以促使阴阳转化为宗旨;排卵后的经前期肾气充实而均衡,阳盛阴长,气血充盛,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此时又是调治月经前后诸疾及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育肾培元方中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健脾和中益肾,滋阴养血兴阳;仙茅、淫羊藿补益肝肾,助阳益精;鹿角霜补肾益气,生精助阳,性质温和;巴戟天、肉苁蓉、紫石英温肾助阳;制黄精补肾填精。全方补肾助阳,阴中求阳,健全黄体,以利经行。

经行期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泄渐至空虚,肾气天癸相对减弱,凡经期、经量、经色及经味异常均可在此期调治,常用疏调、通下、固摄诸法。四物调冲汤乃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四味合用,名为四物汤,乃千古名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使营血调和。另加牛膝补益肝肾,强壮腰膝,活血化瘀,散血止痛,引血下行;制香附畅肝之瘀,疏肝之气,配四物汤以养血和血,使气血调畅。全方理气活血补血,冲任并调,兼顾全面。

育肾周期疗法中均取阴中求阳之法,即使在经间期由阴转阳,需助阳促变的关键之时,所制之育肾培元方,除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鹿角霜、肉苁蓉诸助阳药外,亦配龟版、熟地黄、女贞子、制黄精、紫河车粉等滋阴药,旨在阴实而阳充。故始终将阴阳互济、阴阳互生、精气互生之理贯穿于育肾之中,乃效法张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之则,并娴熟运用取效于临床。

[1] 马大正.经方治疗月经后期、闭经验案3则[J].河北中医,2005,27(10):753.

[2]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188.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7-78.

猜你喜欢

基础体温蔡氏培元
三次型蔡氏电路的设计及应用*
七绝•四弄
幸福就是跟你走
如何从基础体温看出能否怀孕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基于三次多项式的蔡氏电路设计与硬件实现
如何从基础体温看出能否怀孕
关于主-从混沌蔡氏电路系统滞后同步的若干新判据*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基础体温记录表在妇科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