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县套楼一带迁民来源考

2013-04-02王红侠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丰县族谱王氏

王红侠

(常州工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江苏丰县县城东南套楼一带的居民自称是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人,而且祖祖辈辈相传至今,现在当地的居民大都对此深信不疑。这些口耳相传的祖先的来源问题是可信的还是误传?如果是可信的,这些迁民到底来自哪里?他们又是什么时候的迁民?如果是误传,那么真正源自哪里?我们试图通过考证族谱、查阅史籍、调查走访和方言验证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考证这一带居民的来源问题。

一、族谱记载为明初受封屯田

丰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处,人口来源复杂,方言差异较大。丰县县城东南15公里左右的套楼一带,现有王屯、大王庄、小王庄、苇子坑、套楼、赵屯、胡庄、胡楼、戴屯等十几个王姓、胡姓、谢姓、赵姓、戴姓等姓氏聚居的村庄,其中以王姓后人最众。当地居民多认为是山西迁民的后裔。

根据查到的现存最早的编修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三槐堂王氏族谱》①见当地苇子坑居民保存至今的、编修于清嘉庆十九年的手抄本《三槐堂王氏族谱》。,在族谱中王氏后人自称为“三槐堂王氏”后裔。

在《三槐堂王氏族谱》首页的《彭城王氏族谱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我王氏以昭代之裔散处山西之平阳,随洪武之驾来征江南之徐郡。始焉以斗虎店为逆旅,继焉以王家屯为营盘,偕行者八十余家,攻守者数十余年。幸四方之宁清,遂分土而受田,我先人所谓辟垦草莱,与君共患难者也……”[1]序文大致的意思是:王氏先人本来居住在山西平阳府(平阳府,今临汾),后来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攻打徐州(徐州隶属江南道),开始以斗虎店(今属河南濮阳)作为旅舍,后来以王家屯(今属丰县)作为营盘,一起来的有八十多家,一直打了几十年仗。幸好四方宁静下来,于是受封屯田。王氏先人真是披荆斩棘、开荒拓地,与朱元璋患难与共。

因为在族谱中明确记载王氏先祖是随朱元璋征战、受封屯田来到的丰县,所以应该认为当地的居民为明初朱元璋称帝后屯田丰县的驻军军户的后裔,因此现今当地居民自称“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迁民”的说法不准确。

根据当地另外一份保存至今的编修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的王氏族谱,里面有这样的记载:“溯厥由来则固山西太原府临津县人也,自洪武二年吾祖讳泉者为太祖护驾军,始至南京,又越数载乃迁徐州张家屯。太祖定鼎赏功封爵、钦封世袭漕运、恩赐无赋屯田。洪武十六年为奉公河道迁住徐州西关又迁至王家洼,十六年至丰之南五营堤口。”②见当地王屯居民保存至今的、编修于清咸丰元年的《王氏族谱》。这份族谱的描述清楚地告诉后人明初王氏先祖受封军屯的事实。

二、史料考证为军屯后裔

《明史·卷七十七·食货一》中记载:“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其制,移民就宽乡,或招募或罪徙者为民屯,皆领之有司。而军屯则领之卫所。”①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七·志第五十三·食货一》。可见,明初实行的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指驻军边屯田边耕种,明初称之为“卫、千户所”等;民屯指从丁多田少之处迁徙到田多人少之处的迁民。

《明史·卷七十六·职官五》中记载:“不论指挥使、同知、签事,考选其才者充之。分理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诸杂务……”②见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这是指明初军屯的“卫、所”指挥官称为指挥使、同知和签事,分别管理屯田、漕运等事务。可见《明史》的记载与族谱的描述是完全吻合的。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全国范围内迁民多次,这些迁民是所谓的“移民就宽乡”的迁民,被称为“民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丰县境内其他地方的外来迁民有很多正是来源于这些明初的民屯的迁民,所以他们祖辈相传自称是“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人”。根据我们的调查,至今在丰县境内的361个村庄中,类似“王屯”、“赵屯”、“李屯”、“张屯”等以“屯”命名的村庄仍保存有11个。尽管现在不能推断这些迁民是民屯还是军屯后裔,但是由这些地名可见明初丰县迁民之多。

因此,现今丰县套楼一带的迁民并非像丰县其他地方的迁民一样属于明初山西民屯的迁民后裔,他们应该为明初军屯的军户后代,是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卫所制度后屯兵丰县的某“卫”或某“千户所”的驻军军户后裔。正是因为周围其他居民多山西民屯迁民的后裔,所以丰县套楼一带的居民也误认为自己是山西民屯的迁民后裔。

三、老辈传言为驻军屯田躬耕

现存可见的清嘉庆十九年编修的王氏族谱为“三修族谱”,手抄本,前两修族谱今已失传。此后王氏后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修族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修族谱、建国后1990年六修族谱。“六修族谱”在序言中写道:“朱元璋统一全国后,约于1370年下令各地驻军‘屯田躬耕、修养生息’。我始祖就此来丰县五营堤口定居的……传说当时每人封地330亩,军田48亩,代耕国有田300亩……”从这些语句说明六修族谱时采纳了当地的一些老辈传言。

《明史·卷七十七·食货一》中记载:“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由此可见,军屯之田也是官田的一种,所以六修族谱中所采纳的老辈传言与《明史》的记载是一致的,更加印证了这一带的居民为军屯的军户后裔。史料记载、老辈传言和族谱描述三者吻合,丰县套楼一带迁民的来源问题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四、方言词汇比较佐证当源自河南

历史文献的考证与王氏族谱的记载大略相当,但唯一可疑之处在于族谱中所记载的“祖居平阳”一句,我们对此感到怀疑:一是如果确信“六修族谱”,王氏先祖为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将领,初为刘福通部下,后为朱元璋收编。但是根据《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起义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一带[4]1-70,王氏先祖居住在山西平阳府令人费解;如果依据“三修族谱”,王氏先祖确是“祖居平阳”,那又如何“随洪武驾征江南徐郡”呢?因为根据《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朱元璋率领的义军主要起于两淮[4]1-70。

我们推断,一种可能“祖居平阳”仅指三槐堂王氏发源于太原王氏一支,清代兴起大修家谱之时王氏后人只是尊称“三槐堂”这个王氏望族的堂号,但实际上明初屯兵丰县之前王氏先祖并不居住于山西;二是可能因为周围居民多为明初山西大槐树迁民,以至于在清嘉靖十九年(1814年)、距离明初洪武年间王氏先祖来丰(1368—1370年左右)四百多年以后,王氏第十世后人纂修族谱时误传为“平阳”(平阳府,现为山西临汾)。三是六修族谱中关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描述多来源于老辈传言,而且与三修族谱的表述略有矛盾,且因编修年代较晚,不可信。根据所查到的历史文献我们推断丰县套楼一带军屯的王氏后人可能为河南人的后裔。

为了证明该地的军屯后裔并非来自山西而是来自河南,我们对当地话与河南话、山西话方言词汇进行比较分析。

(一)丰县套楼话与南阳话词汇比较

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一带的方言与丰县其他乡镇的方言(如城北顺河、城南金陵等)在听感上差异很大,而与相距较远的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地区的方言一致性较高。当然,目前这里的方言与河南东部一带的方言(如洛阳、商丘等)一致程度更高,基本可以相互通话而没有障碍,所以为了排除因地理位置较近的方言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才选取了河南南阳话进行比较。另外,之所以选取河南南阳这个方言点的方言词汇与丰县话进行对比,因为我们怀疑该地居民为河南南阳邓州人王权(元末明初红巾军领袖)的后裔,所以试图证明该地方言与河南方言之间的渊源关系。

下面所列词语,左边为河南南阳话和江苏丰县话至今仍在共同使用的一些方言词汇,右边为普通话中与之相近的词语或词语的释义。

细发—仔细 一蹦子—很长时间 叫唤—大声喊

喃—大口大口地吃 干哕—呕吐 贵贱—无论如何

串门子—到邻居家坐坐 瞎话—谎言 压根—从来

背锅子—驼背 外头—丈夫 妮儿、闺女—女孩

半吊子—傻子 老鳖一—小气的人 虼蚤—跳蚤

长虫—蛇 老鸹—乌鸦 蛤蟆—青蛙

胰子—香皂 洋油—煤油 粿子—糕点的统称

蒸馍—馒头 油馍—油饼 烧哩—炫耀、出风头

炒面—炒的面粉 喝汤—吃晚饭 腰粗—富有

不沾嫌—差劲 怪好—很好 真带劲—真好

其中一致程度最高的有这样几个词语:

炒面:不是炒的面条,而是指炒的发黄的一种面粉,以前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干粮,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很多人记忆犹新、但最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南阳话“刮大风喃炒面——张不开嘴”,这个俗语在这里是很容易得到理解的。

油馍:用死面做的一种油饼,至今还是南阳地区和丰县套楼一带非常流行的一种面食,而做这种面食丰县套楼一带称之为“炕油馍”。

喝汤:不是喝的汤,而是专指吃晚饭。傍晚人们见面常常这样打招呼:喝汤了呗?汤烧好了呗?(意思是:吃晚饭了吗?晚饭做好了吗?)

上面的“细发、一蹦子……炒面、喝汤、油馍现在也是南阳地区常用的词汇。”[5]125-126

(二)丰县套楼话与河南话词汇比较

下面再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在丰县套楼一带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这些词语则带有整个河南话的特色。左边是两地至今仍在使用的词语,右边为普通话中相近的词语或释义。

俺—我 你—恁 管、中、行—可以

白—别 老是—总是 啥—什么

嚷—批评 拽—骄傲 茶—白开水

手巾—毛巾 扁食—水饺 茶叶茶—泡茶叶的水

眼子毛—睫毛 额拉盖子—脑门 葛拉败子—膝盖

呲麻糊—眼屎 雪皮—头皮屑 旮旯—角落

达达—父亲 娘—母亲 弟们—兄弟

堂屋—正屋 当院—院子 晌午—中午

夜黑—晚上 小小虫—麻雀 盖地—被子

雪花膏—面霜 二半吊子—二百五 拉呱—聊天

真不瓤—很棒 小小子—小男孩 不拉—拨动

(三)丰县套楼话与临汾话词汇比较

我们也把该地的方言词汇与山西临汾话(古称平阳)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地的方言词汇一致性很低。但其中有一些方言词汇是相同的,列举如下。左边为丰县当地和山西临汾共同使用的方言词汇,右边为普通话相应的词语或释义。

虼蚤—跳蚤 胰子—肥皂 扁食—水饺

牙花子—牙龈 认针—穿针 拉呱—聊天

咋呼—大声喊 不拉—拨动 蝎虎子—壁虎

上面的词语现在也是临汾地区常用的。[6]55-58[7]

其中一部分词语则可能是因为河南军屯后裔与周围山西民屯迁民的方言之间在不断地相互融合和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因此河南话与山西话在丰县当地并存的现象常有发生。如大声地喊叫,可以说“你叫唤啥?”,这个带有明显的河南话的特点;也可以说“你咋呼啥?”,这个则带有山西南部方言的特点;同时也有第三种说法:“你号啥?”。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可见“号”与“哭、泣”对立,只是大声喊叫的意思。

这些方言之间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说明处于四省交界地段的丰县话在方言上的复杂性。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断定这一带方言就是河南话的方言岛或者是河南移民的影响,或者称为“河南话的‘域外分支’”[8]95,但是通过对比研究可以肯定的是该地区的方言与河南方言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江苏丰县话、河南话和山西南部晋南片方言同属于中原官话区,在词语的使用上本来就一致性很高。所以想证明丰县套楼一带的军屯后裔的方言来源于中原官话的山西还是来源于中原官话的河南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但是通过考证该地居民移民的历史能够证明为何在方言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时也想通过这种方言上的渊源关系进而证明他们军屯移民的历史事实,也就说通过方言证移民、通过移民考察方言。

正如郭熙所说“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中的‘河南话’是河南南部一种地域方言的一种‘域外’分支。它是一种融合性的方言……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最好采用综合标准——除了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以外,还要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当地人的认同、地理环境等因素。”[8]95-101丰县套楼一带的方言经过几百年的缓慢演变也已经是一种高度融合的方言,既融合了当地土著居民的原始方言,也融合了明初山西民屯迁民的方言等诸多因素。这种高度融合给研究方言的人带来很多麻烦。但是如果根据“当地人的认同”这个要素来看当地方言,丰县套楼一带的居民对河南话的认同度较高、与河南话的交流更为顺畅,但与山西话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认同度很低。由于丰县距离河南较近、距离山西相对较远,因而这个问题时常因地域问题而受到质疑。

根据鲍明炜教授主编的《江苏省志·方言志》:江苏省方言分为“三区七片”,三区指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其中北方方言区分为徐州片和赣榆片。[9]9-203丰县属于北方方言区徐州片,但是丰县话与徐州话从听感上区别明显,丰县话与河南话更为接近。由于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再加上明初山西迁民和明初朱元璋实行屯兵屯田制度的双重影响,丰县话内部分歧很大、不同乡镇之间方言区别明显,很有各自的地域特色。

方言为活化石,方言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融合器。通过考察丰县套楼一带迁民的来源,我们确信明初朱元璋所实行的卫所制度和屯兵屯田政策也造就了全国很多地方小规模的移民,这些移民与明初的大槐树移民、江西填湖广相比不仅规模偏小,而且居民祖居地不一、来源复杂,因而没有引起历史学家和方言学家的充分关注,但是在调查方言时应该把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相信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可以把这一地区居民的来源问题、历史背景、方言归属以及方言的融合等情况了解清楚。

通过考证族谱和老辈传言、查阅历史文献记载、进行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以后,我们认为江苏丰县套楼一带的居民的确为外来迁民,但他们不是来源于明初民屯的山西大槐树的迁民后裔,而是明初朱元璋实行屯兵屯田制度下徐州某卫所的驻军军户的后裔,并且其先祖应该在屯兵丰县之前不是居住在山西、可能居住在河南一带。

[1]王柱.三槐堂王氏族谱·彭城王氏族谱序[O].清嘉庆十九年抄本.苇子坑王氏族人珍藏.

[2]三槐堂王氏族谱[O].清咸丰元年抄本.王屯王氏族人珍藏.

[3]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杨讷,陈高华,朱国炤,等.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陈安子.河南南阳方言词汇初探[J].大众文艺,2011(11).

[6]吴建生.山西方言词汇异同例说[J].语文研究,1992(4).

[7]裴雅琳.临汾市尧都区城郊河东方言词汇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

[8]郭熙.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95-101.

[9]鲍明炜.江苏省志·方言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9-203.

猜你喜欢

丰县族谱王氏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习作点评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
吴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