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创新引领助推转型升级①
——苏州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3-04-02黄戟陶冠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服务业苏州

黄戟,陶冠红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苏州 215002)

苏州研究

强化创新引领助推转型升级①
——苏州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黄戟,陶冠红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苏州 215002)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按照苏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和科技创新工程总体部署,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为核心,以整合集聚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为重点,加快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高效便捷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对进一步促进苏州科技服务业的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科技服务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以技术、知识、信息、人才等要素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较高的服务需求弹性和倍增带动效应,决定了它既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

一、苏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苏州科技服务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积累和发展,目前涵盖了研发设计、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成果转化转移、科技咨询等五大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领域,并已初具规模。截止2012年10月,苏州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471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累计110家,占全省总数的62%。2011年,苏州科技服务业(不含软件)总收入103亿元,占全省22.8%。

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目前,苏州科技服务业已经形成门类较为齐全、服务初具规模、部分领域特色凸显的区域科技服务体系;拥有一批研究与试验发展、科研设计、生产力促进、科技信息培训、创业孵化、技术交易、投融资、咨询、测试、知识产权、技术推广等骨干服务机构;形成了一批技术领先的新兴产业研发集聚区,如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与生物医药)、高新区(医疗器械)、昆山(小核酸与机器人)、吴中(生物医药)等;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优势互补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如工业园区沙湖(股权投资)、高新区财富广场、吴中旺山(检测评估)、高新区智慧谷(知识产权)、吴中木渎(电子商务)、太仓(工业设计)、工业园区(动漫创意)等。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通互动、功能层次错位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科技服务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浙江大学苏州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研发载体相继落户苏州,有力提升了全市开放性公共创新服务的能力。目前苏州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4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省级重大研发机构9家(产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7家,分别占全省的27.3%、21.4%。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集中的高新园区、科技创业园、特色产业基地,面向中小企业建设了纳米加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测评、新药创制等146家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仅2011年一年累计服务企业超过4万家次,充分发挥了平台对企业研发的支持作用。同时,为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苏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有近40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入网,全市范围内可共享仪器设备达1300多台套,总价值达15亿元以上,2011年服务企业1800余次,服务收入超2亿元。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省第一。截至2012年10月,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65家,科技创业服务网络实现全市覆盖。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1家(创业服务中心18家、大学科技园3家),省级孵化器40家(创业服务中心39家、大学科技园1家)。全市纳入统计的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集聚研发服务企业400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实现翻番增长;累计毕业企业数达到1393家,上市企业6家;企业从业人数84827人,同比增长82%,大专以上从业人员超80%。据不完全统计,创业服务机构接纳海归科技人员1386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38名、姑苏领军人才195名,分别占全市总数的47%和67%;40%的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由孵化企业或孵化毕业企业承担。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有效地促进了苏州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科技金融服务先试先行。为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苏州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并开通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吸引科技型企业入库2900多家。目前,苏州市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规模2.5亿元,撬动17家商业银行为6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49.68亿元,为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创了一条新路。在“科贷通”产品基础上,针对高层次人才企业的发展需求,推出了国内首创的、针对科技领军人才的“科创英才集合信贷”债权融资产品,首期产品“国家千人计划1号”为10家“千人计划”企业发放贷款1.98亿元,实现了金融资源向科技人才的集聚。此外,苏州还鼓励创投机构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创投机构209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5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803项,其中初创期项目占56.5%,投资前10位行业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投资企业中已有25家企业上市。

科技服务业态日臻丰富。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关键环节,苏州不断丰富完善科技服务业态,有效推动企业创新创业。一是产学研合作服务渠道日益拓宽,截至2011年底,苏州已与国内1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了51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构建各类产学研联合体超过730个;二是技术贸易服务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1170份,技术贸易额超过34亿元,同比增长42%;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力推进,苏州获批长三角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科技服务示范区。四是科技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苏州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广场建设,努力形成科技创新要素整合、政府部门“一站式”服务、高端服务机构集聚三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五是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1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苏州,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02164万件和77281万件,实现两个“全国第一”。

二、苏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苏州科技服务业虽有长足进步,但科技业服务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不高,与苏州经济大市的地位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端科技服务资源尚待培育。目前的科技服务水平大多处于粗放式和低端型,缺少高端机构的示范引领,制约了科技服务发展空间。二是科技服务链有待完善延伸。科技服务产业链尚未完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高端人才、知识产权等综合性强、服务链长、影响大的关键环节有待进一步健全和畅通。三是专业服务人才数量、结构有待改善。同服务业发达城市相比,苏州科技服务业队伍总量偏小,尤其是科技金融人才、创业导师、技术经纪人、高级咨询师、无形资产评估师、高级专利代理人等中高端人才不足。因此,苏州科技服务业面临着整体提升的重要转折,同时也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自2009年起,苏州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例已超过2%,科技创新从跟踪模仿逐步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创新引领战略和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向科技服务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强有力的科技金融服务的配合和支撑;自主创新阶段科技成果将大量涌现,成果应用转化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建立完善、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和服务链更为紧迫;新技术革命将经济竞争聚焦到高技术人才竞争,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创新创业服务成为区域创新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苏州经济的高开放度,使知识产权成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敏感领域,专利创造和保护服务成为创新环境的重要因素。

面对创新引领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科技服务业创造的巨大市场需求和拓展空间,苏州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确定了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并行发展、“双轮驱动”的定位,到“十二五”末现代服务业贡献份额将占到一半以上。

三、“十二五”苏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与对策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按照苏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和科技创新工程总体部署,实现苏州科技服务业的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为核心,以整合集聚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为重点,加快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高效便捷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充分发挥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苏州自主创新广场的带动辐射作用,构建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齐头并进的科技服务工作网络,推动科技服务业成为苏州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科技支撑;全市科技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000家,其中骨干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00家;国家级科技研发机构达到25家,省级科技研发机构达到55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0家;全市创投机构达到280家,管理资金达到1200亿元;建设科技服务业重点集聚区5个,实现科技服务业“一、二、三”,即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翻一番,达到200亿元;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翻二番,达到6万人;规模超亿元的骨干科技服务业机构翻三番,达到70家,均占全省目标的1/3以上。基于此,苏州科技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以整合服务资源为核心,优化全市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布局。充分结合现有科技服务业基础和发展需求,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发展集约、辐射力强”的要求,充分发挥苏州自主创新广场引导促进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各市、区规划、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各异、功能错位、优势互补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苏州自主创新广场要建成开放式、枢纽型、综合性的科技服务平台;各市、区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基础,形成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培育等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服务集聚、科技服务企业集中和科技服务功能集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强的科技服务集群,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以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为重点,以苏州自主创新广场为核心区域,辐射和带动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科技服务业的整体提升,加快建成全省科技服务重大示范载体,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科技服务品牌。示范区将以创新型科技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纳米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服务方向,以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中高端人才、科技信息为重点构建服务链,以服务增值为资源整合的基本理念,即通过服务资源、政府资源和金融资源整合,促进服务链、服务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组合和优化再造,实现服务功能、手段和效果的整体升值效应。

三是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苏州)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主体”理念,搭建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为成果需求方(企业)、成果供给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个人)和第三方(成果评价、科技咨询、创投机构等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建设覆盖苏州大市、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综合性、专业性的科技成果资源集散地,构建“国内先进、长三角领先”的全链条、多要素、网络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对接和配套服务体系,促成更多地国内外科技成果在苏州转化和产业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从而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强化科技中介队伍建设,加大力度整合科技系统服务资源,放眼全球,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的经纪中介、咨询查新、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评价评估、合同认定、投融资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全面提升全市科技服务水平,推动科技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四是以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为契机,推动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建设。2010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文件,其中研发设计、检测测试等科技服务业是其重点之一。科技服务部门将以此为契机,鼓励指导大企业设立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引导行业协会建立面向行业共性技术需求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继续加大对中科院纳米所、中科院医工所、浙江大学苏州工研院等重大研发机构的支持,重点推进重大基础性或公益性研发平台的建设,吸引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在苏州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全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并创建一批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

五是以科技金融结合为抓手,大力探索金融服务科技的新途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保、贷”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以政府引导,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在内的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全力推进苏州市科技金融超市建设步伐。(1)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苏州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工业园区沙湖创投中心、高新区财富广场等各级各类科技金融平台建设,积极发动优质企业加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搭建银企沟通的服务渠道;(2)改进服务模式,创新投入方式和金融产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银证合作和投贷联动等产品,打造“科贷通”系列科技金融服务品牌;(3)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机构,加强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的工作,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风险和创业投资公司落户苏州,优化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环境,引导创投机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

六是以加大政策扶持为推力,创新完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近年来,苏州相继出台多个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全市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但在专门扶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面尚有空白。因此,根据苏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结合“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建议在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在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进一步加大扶持支持力度;政策力求可操作、有实效,做到放大优势,补足短腿。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on to Promote Transform ation and Upgrading: A Counterm easure Research into the Developm ent of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HUANG Ji,TAO Guan-hong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Suzhou 215002,China)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s also the urgent need for Suzhou to take the lead in its ba⁃sic modernization and building of the innovative city.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for Suzhou’s“12th Five-Year Plan"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ve projects,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and service capacity,and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 technical service institutions and staff,in order to form a moder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with a rational layout,comp lete functions,and fullmatching equipmen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pan⁃ning development of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by taking innovative institutional reform as a driving force,the imp 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guiding strategy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nom 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s themain line,the enhancement of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s the core,and the integr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high-quality technology resources as the foc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leading innovation;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spanning development

G322

:A

:1008-2794(2013)01-0035-04

2013-04-02

黄戟(1964—),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陶冠红(1967—),男,江苏常熟人,教授,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环境工程。

①原载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通报》第24期,2012年10月24日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服务业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