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述略
——以改革开放至今发表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

2013-04-02王文彦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族职业研究

王文彦

(贵州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重视,学界关注。职业技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生产结合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形式。职业技术教育通过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适用人才,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CNKI学术期刊网上以“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为检索词(模糊检索),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至2013年2月为限,共检索到相关研究论文90多篇。按学术期刊出版年代和核心期刊评价周期对论文进行整理显示:80年代有研究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篇;90年代有研究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篇;进入新世纪以来,有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近30篇。显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就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客观上促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

一、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民族地区亦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能够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适用人才,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职业技术教育对培养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的意义研究

关于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培养各类人才具有的意义,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的研究分析了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培养当地各类适用型人才、特别是技术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陈国媛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地培养千百万初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对于我国的四化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1]这表明职业教育对民族地区各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的研究从职业技术教育能够为民族地区培养掌握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实用劳动者的角度进行了思考。顾美玲认为,职业技术教育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就业人口的就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为全面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而培养各种所需人才”[2]。这表明职业技术教育无论是对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高,还是为民族地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劳动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有的研究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王小琴指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素质较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的要求就更为迫切……针对市场需求,培养专门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改变民族地区区域经济落后与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3]研究者以民族地区市场的经济发展为价值导向,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地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类适用人才具有的意义。这些代表性观点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对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理论依据。

(二)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研究

关于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研究者分别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有的研究以某个民族地区为例,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促进当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包银山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指出“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是发展农牧区经济,提高生产劳动率的可靠方法”[4]。作者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所具有的意义。有的研究从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这一规律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陈时见就从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的视角,提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有赖于民族地区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则是发展该地区科技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5]的观点,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了在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也有的研究从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则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在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索燕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教育水平提高,而且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6]这表明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各类人才和促进教育发展,而且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李怀宇指出:“民族职业教育……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职业技术人才……其发展对当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事业,乃至民族地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这表明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可以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而且能够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代表性观点指出了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职业技术教育在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思考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研究者们通过田野调查和各种实证研究,分析并指出了在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办学理念和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

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要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思考和研究。陈国媛指出:“(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受到整个传统教育影响,以及汉族地区教育现状的局限,没有能够联系民族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实际。”[1]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因此在当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刘海君就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为例,指出“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与心理,影响着当地职业教育发展”[8]。这表明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影响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研究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导向,分析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脱节所导致的问题。杨秀军指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尚未突破“封闭”状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未能与市场很好接轨。”[9]表明了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没有有效地与市场实现“对接”,还不能较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实际问题。也有的研究从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落后以及教育管理创新滞后等角度分析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黄志雄等人以广西为例,指出职业教育存在“理念错位,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办学不活:管理创新和教学改革滞后,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10]。还有的研究认为历史上形成的较差的办学基础以及严重的生源危机都是造成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王孔敬以重庆民族地区为例指出:“职业教育基础差,底子薄;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和办学规模严重滞后;生源危机,招生困难,不仅生源数量少而且生源质量差。”[11]这些研究表明,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较好地结合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招生宣传等都存在着较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

(二)课程教学、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还表现在课程教学、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等方面。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和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性及其与其他教育阶段的衔接存在着问题。詹先友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差……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不够。”[12]这表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着教学实用性较差以及教学知识和办学层次衔接不良等问题。也有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还不够科学,职业技术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时代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专业教师的水平和能力都有待提高。徐敏分析指出:“教学与手段跟不上社会和时代需要;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低下,效益不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专业课教师普遍短缺,尤其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明显不足;教师学历、职称水平明显偏低,知识的更新和嫁接能力还有待加强。”[13]这一方面表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比较差,另一方面表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质量也比较差,这些因素进而又影响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问题。马丽娟指出:“招生指向、学制安排、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特色。”[14]这表明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教学质量低,而且还没有什么特色,这也直接影响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有的研究专门从师资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地区专业教师缺乏以及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赵兴民指出:“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区域发展需求……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16]这些研究观点表明,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教学、专业设置以及师资建设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三)在各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又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相关的投入不足,主要又体现在经费的投入方面。傅奉平就指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先天不足……经费紧缺”[16]。这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有的研究则从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地方贫困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因素给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带来的困难。张如珍等人就指出,民族地区办学困难表现在“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困难,教育经费短缺,教育缺乏后劲,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等”[17]。这表明民族地区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上存在明显不足。也有的研究从政府投入情况分析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在投入方面的问题,指出职业技术教育获得的支持与普通教育相比存在严重不足,相关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等都不能适应当今民族地区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丁子平等就以宁夏地区为个案,指出“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把重点投资向普通教育倾斜,使职业技术教育的条件太差;职业教育的教学条件、设备差,特别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18]。这表明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民族地区在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上是相对不足的,而这又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王小琴以四川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指出:“职业技术学校经费短缺,资金投入不足。”[3]边仕英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和个人的教育投入上。”[19]黄志雄等人以广西为例指出:“投入不足,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短缺,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10]这些代表性观点都表明了民族地区在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上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三、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鉴于职业技术教育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就如何促进和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一)关于更新办学理念和创新办学模式的研究

有的研究认为应该广开办学门路,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民族地区实际需要的办学模式。例如,艾比布拉提出,应该“坚持多层次、多规格、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建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网络;加强农科教统筹,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校办产业,走产教结合,以厂养校的道路”[20]。也有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应该做好教育层次的衔接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与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的衔接。李玫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要解决好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以及与普通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的沟通,建立人才成长所需的各类教育的‘立交桥’;积极开展在职、岗前、专项培训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产业、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为社会发展输送对口人才。”[21]还有的研究认为,应该多渠道办学,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徐敏指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改变单一的公营职校的办学体制,形成政府、行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13]。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应该契合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客观实际,同时注意增强办学特色。黄志雄认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建立符合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实际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坚持走具有边境民族地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10]。黄娅等也提出,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以学校为中心促进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家庭为中心促进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以社区为中心促进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22]。这些代表性观点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诸如办学理念、办学形式等问题,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关于课程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和专业设置等存在的问题,有的研究认为应该做好其他文化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的衔接,同时要注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罗廷华指出:“必须妥善处理好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的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好体系知识与乡土知识的关系。”[23]也有的研究认为,不能满足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低层次办学模式,而应该提高其办学层次以及设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课程体系。边仕英提出:“要提高办学层次,调整结构布局,组建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19]还有的研究针对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和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特点,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李尔昌指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设置专业;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让职业教育始终面对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选择主体重点专业,开发新型专业方向,跟踪人才市场需求,逐年更新专业;允许民族地区地方政府颁布地方性专业目录”[24]。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社会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课程的改革和专业的设置。梅新等就指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兴趣;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及课程,有效实施培养方案”[25]。此外,还有的研究认为,应该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和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孙翀指出:“在专业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及考核评价机制方面,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区情进行专门的设置和调整;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方面,要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推进普职融通。”[26]这些代表性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和专业设置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关于增加各项投入和师资培养方面的研究

有的研究认为,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筹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所需的资金,而不是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投入,同时加强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高。边仕英提出,应“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扶贫;培训师资,优化职业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9]。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艾比布拉指出,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要建立一支专业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27]。徐敏也指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3]针对民族地区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质量偏低、队伍不稳定、相关投入过少的问题,卓焕雄指出:“应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28]对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较少的难题以及教师培养渠道较窄的实际问题,许继红提出:“利用各种资源,动员全社会参与,实现校企合作,构建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系统;通过院校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利用职校自身资源,实现校内培养和师资素质的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29]王国超则建议:“创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多形式开展职业教育院校师资结对援助。”[30]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在师资建设和各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四、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到,这一问题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在理论界受到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但其与民族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比较起来依然显得薄弱。鉴于职业技术教育对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理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就当前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证研究相对较多,问题研究略显单一

首先,现有的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一些实证分析和研究。一些研究成果,缺乏比较详细的调查数据和原始资料对研究结论进行有力的佐证,部分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缺乏依据。例如相当多的成果只是以某个地区研究的形式出现,缺乏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深入的、全局性的和全方位的理论分析,对中国特色的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其次,研究涉及的问题相对单一,多数研究比较集中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概括以及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对策研究,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则比较少。例如面对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多民族社区建设条件下的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研究等创新性问题的研究涉及较少。以上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都使该领域的研究停留在了相对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

(二)综合研究相对较少,创新研究有待加强

首先,在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具体问题的研究上,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可能涉及到的诸如民族平等理论、民族和谐理论、民族互助理论、民族团结理论等重要研究领域所进行的交叉研究相对较少或者还不够深入。例如对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障问题、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公平问题、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民族自治地区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少数民族文化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还涉及较少或者深度不够。其次,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涉及的理论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其在与经济学、民族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进行的综合研究上仍然略显不足。例如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与民族教育理论、民族经济理论、教育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综合理论研究方面仍有待深入,多数研究还没有从理论高度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进行升华或超越,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理论创新力度仍有待加强。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完善和提高。

五、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前景展望

中国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中国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仍然存在大量未触及和需要深入探索的研究领域,有待广大研究者去探索、发掘和深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稳步推进,关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受到学界的关注,进而形成中国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特色领域,拓宽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范围,提高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水平,进而完善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

未来研究中,有几个方面应该引起重视:一是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互动研究。二是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中国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交叉型研究。三是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理应拓宽民族地区职业技术研究的领域,加强相应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在保持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现有研究重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研究中薄弱环节和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中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只有这样,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才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些具体问题和问题的表面上,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进而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具体说来,首先,在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改进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思路。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手段,同时以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热情,对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研究和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和发展,进而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和研究层次的提高。其次,科学、全面地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将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作为一项跨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借鉴和学习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之中,丰富研究的方法和开阔研究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形成不同的研究视角,延伸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领域,拓宽对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思路,从而为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而更好地指导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实践,最终体现理论研究的意义和实现理论研究的价值。

[1] 陈国媛.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1988(2):43-45.

[2] 顾美玲.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设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5-7.

[3] 王小琴.四川省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4):108-110.

[4] 包银山.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的多重意义[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0(Z1):7-9.

[5] 陈时见.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论析[J].广西民族研究,1995(4):19-21.

[6] 索燕.以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1994(1):67-70.

[7] 李怀宇.我国民族职业教育发展初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13-14.

[8] 刘海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13-16.

[9] 杨秀军.21世纪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民族论坛,2004(11):59-60.

[10] 黄志雄,农国忠,赵堂高,等.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大新、靖西、那坡三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8):18-20.

[11] 王孔敬.重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9(2):136-137.

[12] 詹先友.论制约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报,1999(2):44-45.

[13] 徐敏.西部民族职业教育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1(2):152-155.

[14] 马丽娟.云南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48-150.

[15] 赵兴民.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区域适应性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1(3):168-170.

[16] 傅奉平.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民族论坛,1989(3):45-46.

[17] 张如珍,景时春,祁振仓.西北民族地区跨世纪职业技术教育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2-63.

[18] 丁子平,田玉英.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5(4):159-161.

[19] 边仕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51-53.

[20] 艾比布拉.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3(3):81-83.

[21] 李玫.论建立和完善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框架[J].贵州民族研究,2004(1):139-141.

[22] 黄亚,刘敏芳,严兴.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民族文化本体的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研究——以水族为个案[J].继续教育研究,2010(5):83-85.

[23] 罗廷华.浅谈我省贫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8(1):67-68.

[24] 李尔昌.浅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3):111-114.

[25] 梅新,陈瑛.云南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72-75.

[26] 孙翀.从民族传统文化视角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2(5):117-118.

[27] 艾比布拉.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6):40-43.

[28] 卓焕雄.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的构思[J].民族教育研究,1991(2):72-75.

[29] 许继红.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系统及其管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6-38.

[30] 王国超.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基于教育三要素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2(8):57-60.

猜你喜欢

民族职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的民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职业写作
多元民族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