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脑室引流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3-03-24李红萍

当代医学 2013年21期
关键词:侧脑室脑室引流术

李红萍

侧脑室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缓解脑肿瘤压迫或脑出血所致的颅内高压的急救手术方法[1]。临床上将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继发性脑室出血是因脑出血后血液流至脑室所致,其病情发展快速,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2]。笔者选取脑室出血患者59 例,术中采用侧脑室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将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脑出血患者59 例(男32 例,女27 例),年龄42~81 岁,平均(60.4±11.6)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失语、偏瘫、嗜睡、昏迷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侧脑室出血。其中丘脑出血流入至脑室28 例,基底节区域脑出血流入至脑室16 例,外伤致脑室出血11 例,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出血量6~50 mL 33 例,50~100 mL 16 例,>100 mL 10 例。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引流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1)患者取平卧位,将床头摇高至15°~30°,利于减轻水肿症状,降低其颅内压,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放置冰袋,避免误吸;(2)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给予及时清除;(3)对意识较清晰的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向其讲解放置引流管的作用及效果,缓解其紧张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配合临床护理。对情绪躁动的患者,应用约束带,床旁加用护栏。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气道、口腔内的分泌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间隔2 h给予叩背、翻身一次;(4)脑室出血并发症: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3],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大便数量、颜色与呕吐物、胃液的颜色等。若患者胃肠功能正常时,可指导其食用易于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并加强口腔的护理。

1.2.2 引流管护理 给予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脱出,患者在翻身时,应注意其不可打折或扭曲,若引流管有阻塞时,要采用下列的方法进行处理,不可强行牵拉或大量冲洗等。(1)首先要对引流管的外端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折叠或扭曲现象;(2)使用生理盐水2 mL给予冲洗;(3)若有血块阻塞管道时,使用尿激酶2U注入管道后关闭2 h,再行打开;(4)上述方法处理后仍不见效果时要汇报医生,重新对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

1.2.3 预防感染 (1)引流的高度需保持在200 mm左右;(2)对病房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2 次/d,每次保持30 min,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及探视时间;(3)患者衣服要保持干燥、清洁,更换引流装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引流液数量、性状、颜色的变化情况;(4)引流液及时清理,引流管及装置每日保证消毒3 次,防止发生感染症状;(5)在移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要确保引流瓶内的液体排空后再将引流管夹闭,避免引发颅内感染。

1.2.4 拔管的指征 原则为引流的时间越短越佳,术后72 h虽然脑室内的积血已经排除干净,但是脑水肿的高峰期还未过去,侧脑室的压力还较高,此时拔管易引发脑疝。笔者认为,拔管需注意:(1)引流时间5 d,侧脑室的压力<200 mmH2O,可行拔管处理;(2)引流量<50 mL时,可以试夹管48 h,在夹管时患者的血压、意识没有变化,撤管夹2h内,患者的侧脑室压力<200 mmH2O,可行拔管处理,若侧脑室压力升高时,将引流瓶抬高至侧脑室的水平以上300 mm处,3~5 d后若脑室压力仍没有下降,则需考虑是否有蛛网膜下隙的积血对脑脊液吸收产生了影响,并给予再次手术治疗。

1.2.5 脑脊液感染处理措施 (1)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至15°,在其头部左右偏转时,要避免颈部的血管受压或扭曲;(2)由于患者的呛咳反射功能减弱,再加之脱水、高热等因素,使患者的痰液比较粘稠,咳出较困难,因此每日要给予患者3 次雾化吸入治疗,加强拍背、翻身基础护理,翻身时角度不宜超过50°,同时避免连续的护理操作,防止因血压升高、过度牵拉、脑组织移位等造成出血症状[4];(3)患者若出现气道梗阻症状时,要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给予其气管切开处置,利于排痰,避免气道阻塞而引发窒息情况发生;(4)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对3 d没有排便的患者,要指导其服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或者给予服用少量的缓泻药物。

2 结果

59 例患者治愈18 例,有效25 例,无效4 例,死亡12 例,治疗总有效率72.9%;12 例死亡病例,再出血5 例,脑疝形成并术前其瞳孔散大4 例,多器官衰竭死亡3 例。59 例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侧脑室引流术具有对脑组织创伤性较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5]。脑室出血患者因其病情危重,应及时给予行侧脑室引流术进行治疗,同时保持引流管的畅通,能够快速清除其脑室内的积血,降低颅内压,减少血液成份与分解产物损害其脑细胞,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6-7],术后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从本组病例中可看出,59 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这一结果说明了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加强术后护理尤其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重要的意义。

[1]刘鹃.42 例侧脑室外引流术后观察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10,24(12):1024-1026.

[2]叶文珊,甘丽娇,余永强.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3):251-252.

[3]钟华阳.侧脑室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9(12):48.

[4]张余.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7(3):128-129.

[5]宋体木,颜士卫.脑室穿刺引流、腰穿置管引流联合治疗脑室出血[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4(6):13.

[6]王绪虎,杜丽,段大磊.侧脑室引流术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42 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7(36):195-196.

[7]徐斌权,刘民,奚少东,等.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52 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43.

猜你喜欢

侧脑室脑室引流术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