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健脾和利湿化瘀法对大鼠IgA 肾病模型的影响研究

2013-03-02张守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血尿灌胃尿蛋白

张守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补肾健脾和利湿化瘀法对大鼠IgA 肾病模型的影响研究

张守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血尿胶囊组,每组10只。采用口服BSA和尾静脉注射LPS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第9周起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4ml/(kg·d)灌胃,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4ml/(kg·d)灌胃;对照组给予血尿胶囊4ml/(kg·d)灌胃。上述治疗持续至12周末。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结果①正常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其余各组大鼠自第6周末开始出现精神萎靡、嗜卧、食欲减退、腹泻、体重减少及尿颜色改变等表现。各治疗组经给予治疗药物后上述症状于1-2周左右逐渐缓解。②正常组大鼠尿检无异常;其余各组大鼠自第6周末开始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及24h尿蛋白定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疗后各治疗组相比,补肾健脾,利湿化瘀中药组疗效优于血尿胶囊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对IgA肾病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治疗Ig A肾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较好。

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IgA肾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Ig A肾病在我国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单纯性血尿的常见病因[1]。本课题组采用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近20年,疗效显著,为进一步探讨其疗效,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1.1 主要试剂牛血清白蛋白,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四氯化碳,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厂;蓖麻油,由上海化学试剂厂提供;脂多糖,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尿蛋白定量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尿液分析试纸由广州高尔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1.2 仪器光学显微镜,宁波;代谢笼,姑秀实验动物设备厂;大鼠灌胃针,由东西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药物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利湿化瘀中药(由枸杞子、黄芪、女贞子、墨旱莲、小蓟、白茅根、丹参、益母草等组成),水煎后浓缩,给予大鼠灌胃,日1次;对照组给予血尿胶囊(由棕榈子、菝葜、薏苡仁组成;批号:国药准字Z20043081;由江苏天功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灌胃,每日1次。

1.3 动物及分组选择6月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在240~260g之间,由长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大鼠共分为6组,每组10只。

1.4 实验方法

1.4.1 模型制备参照陆慧渝[2]等报道的方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evine Serum albumin,BSA)以蒸馏水配成100g/L的浓度,以400mg/kg(4ml/Kg)灌胃,隔日1次,共8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0.1ml+蓖麻油0.3ml,每周1次,共9周;于第6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 haride,LPS)0.05mg/只(以0.9%NaCl配成溶液0.25g/L,0.2ml/只)。正常组则给予4ml/kg的蒸馏水隔日灌胃1次,持续8周;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0.9%Nacl)0.4ml/只,每周1次,持续9周;于第6周经尾静脉注射0.9%Nacl0.2ml/只。第9周随机选取模型组大鼠10只及正常组2只,麻醉后取肾组织行光镜检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

1.4.2 给药方法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4ml/(kg·d)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模型组给予蒸馏水4ml/(kg·d)灌胃;(补肾健脾,利湿化瘀中药简称为中药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给予中药汤剂4ml/(kg·d)灌胃(分别相当于生药量8g/kg·d,16g/kg·d,32g/kg·d);对照组给予血尿胶囊4ml/(kg·d)灌胃(相当于生药量0.5g/kg·d)。上述治疗持续至12周末。

1.4.3 检测指标记录大鼠一般状态、尿液颜色,每周称体重1次。分别于0、4、6、8、10、12周末将各组大鼠放入清洁代谢笼,收集24h尿液,记录尿量,4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应用尿沉渣计数法检测尿红细胞个数。采用磺基柳酸法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模型组大鼠死亡1只,其余各组均无死亡。正常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好,其余各组大鼠自第6周后出现程度不等的毛色萎黄,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嗜卧、肛周红肿、腹泻、体重下降、皮下水肿及尿色改变。各治疗组经给予治疗药物上述症状于1-2周左右逐渐缓解。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缓解最快,模型组缓解最慢。

2.2 各组大鼠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的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的比较(χ±S,/ul,n=8)

由表1可以看出,正常组大鼠未出现血尿。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在第6周末开始出现镜下血尿,部分大鼠出现肉眼血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2周末,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比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中药组与血尿胶囊相比较,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相对较好。

2.3 各组大鼠各时相尿尿蛋白定量的比较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各时相尿蛋白定量的比较(χ±S,mg/24h,n=8)

由表2可以看出,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在第6周末开始24小时尿蛋白水平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2周末,各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水平比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中药组与血尿胶囊相比较,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明显减少,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相对较好。

3 讨论

IgA肾病在我国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血尿、蛋白尿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控制不良,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对于24小时尿蛋白量>2g/d或伴有轻度肾功能障碍者,现代医学主张激素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对于少量蛋白尿或单纯血尿者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本病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故本病归属到中医学“溺血”、“尿血”范畴。部分医家认为湿热、瘀血及风热交互为患,是导致本病缠绵不愈的主要因素,在治疗上强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祛风为主[3-6]。但因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运用清热利湿等祛邪方法为主治疗,在短期内虽有一定疗效,但血尿、蛋白尿仍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血、蛋白均为人体的精微物质,血尿、蛋白尿长期不愈导致机体气血不足,脾肾亏虚。因此笔者认为单纯注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治其标,而忽视健脾补肾扶其本,是导致目前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发病机理,本课题组采用补肾健脾,利湿化瘀法治疗IgA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有云:“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溏泄。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自第6周开始,模型大鼠开始出现毛色萎黄,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倦怠嗜卧、体重下降及尿色改变,尿红细胞计数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模型大鼠出现了脾肾两虚。肛周红肿、皮下水肿说明大鼠存在湿热内盛。各组大鼠经过治疗后自第10周开始尿红细胞计数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少,至第12周末减少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IgA肾病模型大鼠存在湿瘀内阻的病理机制。而中药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血尿胶囊组,其中以中剂量组改变明显,说明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以固其本能够提高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也表明,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的方法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不良状态[7],有利于机体抵抗力恢复,这可能是中药组疗效好于血尿胶囊组的主要原因,但其疗效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8-530.

[2]陆慧渝,张巧玲,蒋小云,等.Ig A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6):1264-67.

[3]金春花,黄彦彬,于梅,等.张佩青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6):499.

[4]戴立恒,曹式丽.从湿热论治肾性血尿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563.

[5]齐欢,何学红.何学红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J].吉林中药,2008,28(12):869.

[6]何琳,孔庆歆.IgA肾病血尿的中医证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2399.

[7]林启展,周敏,宋智智,等.健脾补肾活血膏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709-171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0.101

1672-2779(2013)-10-0153-02

��韩世辉

2013-04-20)

猜你喜欢

血尿灌胃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一种简易的实验兔灌胃方法
小鼠最大灌胃量的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