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痰瘀同治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2013-02-01农朝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症见方用薤白

农朝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南宁530011)

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淤、痰浊、阴寒是病之标。而痰浊血淤贯穿于冠心病的始终,痰、瘀共同为病是临床常见病理因素,从痰瘀同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1 痰与瘀的产生及关系

痰,是人身常见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之一,痰的形成,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引起脾肺肾功能失常,气化障碍,影响到津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津液停聚而成。痰之既成,可随气升降,外而筋骨皮肉,内而脏腑,无处不到,变病种种。临床体会,有形之痰易识,无形之痰难辨[1]。

瘀是体内血液运行不畅,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重要的继发病因之一。各种致病因素如气滞不畅、气虚运行无力、寒邪凝泣,热伤血络或煎熬血液均可导致瘀血产生,更有痰湿、痰浊内蕴而致瘀,是知瘀非病之本,而惟病之标。血瘀既成,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影响人体气机,变生百病。

痰和瘀虽然不同,但都是人体精血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唐容川 《血证论》曰: “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朱丹溪云:“痰随瘀血,遂成窠囊。”实践证明,痰瘀则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致之血瘀,痰瘀参杂,互为因果,不能截然分开[2]。

2 痰瘀互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病因机理

冠心病心绞痛其基本病机在于心脉痹阻不通。《内经》曰:“心痹者,脉不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本病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内生痰浊,痰浊阻滞,滞血成瘀,痰瘀互结,壅阻心脉,发为本病;或因情志失调,气机失和,化瘀生痰,痹阻心脉;痰瘀日久,致痰瘀互结,发为本病;或因外邪入侵,尤以风寒之邪为甚,寒主收引,既可抑遏心阳,所谓 “暴寒折阳”,又可使心之脉络血行淤滞而成胸痹心痛,发为本病。或因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虚损,正气亏虚,气虚血瘀,痹阻胸中,胸阳不振,痰浊内生,痰瘀共同为病,痹阻心脉而发病[3],表现为胸部疼痛剧烈,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脘腹痞满、咳吐粘痰、纳呆恶心、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厚腻或浊、脉弦滑等症。由可见痰瘀为患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为病贯穿于冠心病的整个发展过程。

3 痰瘀同治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痰瘀均为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并且痰可致瘀,瘀亦可致痰。痰瘀均为津液所化,阴性凝滞,互相影响,胶结难化,故痰瘀必须同治,即治痰必治瘀,瘀去则痰易化,治瘀必治痰,痰化则瘀易除,痰瘀同治则二者均易清除,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目前冠心病的中医诊治方法,各方不同或注重于血瘀为害,或偏重于痰浊,采用活血化瘀或化痰方法者多见。冠心病痰阻和血瘀并存,冠心病的治疗应将痰瘀同治之法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现将临床常见各型简述如下:

气虚血瘀型 症见:心前区刺痛,痛有定处,胸闷如窒,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治宜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心阴亏虚型 症见:胸闷隐痛间作,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口干舌燥,舌红或紫暗有瘀斑,苔少或稍腻,脉细滑。治宜养阴通脉,活血化痰。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气阴两虚型 症见:胸痛隐隐,心悸气短,口干乏力,纳呆食少,五心烦热。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或结代。治宜养阴益气,活血化痰。方用生脉散合丹参饮加减。

心阳亏虚型 症见:胸部闷痛,或心痛如绞,甚者痛引肩背,疼痛时缓时急,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伴有咳唾痰涎,心悸,汗出,气短,舌质胖嫩,苔白滑,脉弦迟或结代。治宜通阳宣痹,化痰祛瘀。方用栝蒌薤白桂枝汤加减。

寒凝血瘀型 症见:卒然心痛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常因天气骤寒引发,伴避寒喜暖,胸闷胸痛遇寒加剧,或有腹胀、便溏、手足不温,脉弦紧,苔薄白。治宜辛热通阳,活血化痰。方用乌头赤石脂丸合栝蒌薤白桂枝汤加减。

痰热瘀血型 症见:胸痛,痛引肩背,胸闷恶心,心烦,精神倦怠,腹胀纳差,头晕目重,口干口苦,尿黄便结,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方用黄连温胆汤合丹参饮加减。

其他还应注意按病情的标本虚实缓急而灵活加减。同时经治疗后疼痛缓解之初,还应考虑患者脏腑气血虚损情况,适当加用调补之品,以巩固疗效。经治疗后疼痛已较久未发,虚损之证明显时,则宜以补益扶正为主,或滋阴益肾,或益气养阴,或温补阳气,配合祛瘀化痰,以防心痛再发[4]。

4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性,65岁,汉族。于2009年11月29日就诊。2个月前因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某院住院抢救。服用 “麝香救心丹”、“氯比格雷等药”,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胸闷等症状无明显缓解。气短,恶心纳呆,近1周症状加重,入夜尤甚,时有心悸,睡眠欠佳,舌黯红,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涩。心电图示:V1~V4ST段下移0.1mv,T波V1~V4呈冠状 ,T倒置,V5、V6低平。急则治标,先予宽胸以开痰结,通络而行瘀滞,拟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味。药用全瓜蒌(切)12g,薤白头12g,苏梗12g,郁金12g,丹参15g,杏仁9g,木香3g,香附12g,桃仁9g,红花6g,浙贝母9g,石菖蒲9g,6剂。1剂/d,水煎早晚饭后服。服用6剂后胸痛偶有发作,余症缓解,但时感心中闷热,腻苔微黄,舌仍黯红。上方去木香、薤白、石菖蒲,加竹茹、郁金、炒山栀子、黄连、半夏。清热化痰,活血通络,调服约1个月,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半年后随访,胸痛未见发作。

[1]张存钧,王松坡.张镜人痰瘀同治临床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18-419.

[2]李艳娟.从痰瘀分型治疗冠心病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28-29.

[3]王雍蓉.祛瘀化痰法辨治冠心病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0):37-38.

[4]冉亚军.痰瘀同治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运用[J].甘肃中医,2007,20(4):14-15.

猜你喜欢

症见方用薤白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薤白 白薤露中肥
养咽止咳桑叶方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瓜蒌薤白配伍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食小蒜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