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青黛散配合西药治疗信鸽念珠菌病

2013-01-26金海林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信鸽念珠菌黄连

温 伟,金海林,王 开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信鸽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又称为鹅口疮,各种年龄的鸽均可发病,但以雏鸽多发。其特征是上消化道黏膜坏死,形成白色假膜和溃疡。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黄连青黛散配合西药治疗信鸽的念珠菌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长春市某信鸽饲养户饲养200只信鸽,其中雏鸽60只,青年鸽100只,成年鸽40只。2011年7月初,鸽群开始发病,先是在青年鸽群中鸽的喙角出现乳白色或黄白色的斑点,后逐渐呈干酪样的白膜,病鸽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2d后部分病鸽怕冷嗜睡,身体蜷缩,羽毛粗乱,陆续出现死亡。随后在成年鸽和雏鸽群中也相继发病。先后用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抗菌药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1周内死亡21只。故来我院就诊。

2 临床症状

病鸽表现精神沉郁,离群独居,呆立闭眼,不愿活动,低头缩颈,羽毛蓬松无光泽;食欲减退,嗉囊胀满,内充满气体和液体,挤压时有酸臭味的气体和液体从鼻孔流出;呼吸困难,呼出的气体有异臭味;腹泻,排黄色或黄绿色稀粪,饮水量增加;在喙角处和口腔、咽部黏膜在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或黄白色斑点,随时间的延长而成白色假膜,稍突出于皮肤、黏膜表面,易于剥离,后期喙角附近形成黄色坚硬壳痂;有些口腔内积聚乳酪样或豆腐渣样黄白色物质,尤其是雏鸽更为严重,由于口腔内存有积聚物,因此常常费力甩头,最后衰竭死亡。病程1周左右。

3 病理变化

剖检了10只病死鸽,病变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从口腔剪开可见喙结痂,口腔、咽和食道有黄白色干酪样假膜和溃疡,有的口腔内积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特别是雏鸽较重;嗉囊黏膜增厚,被覆一层灰白色斑块状假膜,易刮落,假膜下可见坏死和溃疡;嗉囊积食或积液,有酸臭味;腺胃溃疡,肠黏膜出血,肠壁变薄;肝脏有点状坏死灶,肾脏苍白肿大。

4 实验室检验

4.1 镜检 无菌采取口腔假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边缘暗褐,中间透明,椭圆形的孢子和杆状、树枝状菌丝体。

4.2 培养 无菌取嗉囊黏膜在沙保劳氏琼脂培养基上划线,37℃培养24h~48h,可见有白色奶油状、明显凸起的菌落,取培养基上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也可见边缘暗褐,中间透明,形似树枝状的菌体。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可确诊为信鸽念珠菌病。

6 治疗

口咽部的病灶可涂抹黄连青黛散。方剂的组成和用法:取黄连、乳香、石膏各1.5份,青黛、冰片、儿茶、硼砂各1份,共研细末,密闭贮存备用。用时取棉签蘸取少量药末涂擦患处,或用纸筒将此散少许吹口腔患处,3次/d,连用7d。用前可用镊子或牙签剔除口咽部的粘附物,涂擦后0.5h内禁止采食和饮水。

整群用制霉菌素每千克饲料中加入50~100 mg,连喂1~4周,并用1∶2 000硫酸铜水溶液饮水,连饮1周。保健砂中拌入禽用多种维生素,连用7d。

经上述综合防治后,从第3天开始,除少数重病鸽死亡外,其余病鸽症状逐渐好转,疫情得到控制。

7 小结

该病的发生与不良诱因有关,如通风不良,密度过大,饲养环境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滥用肠道抗生素,破坏了消化道有益菌群等均可诱发该病。所以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饲喂全价饲料,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自拟外敷方剂黄连青黛散对信鸽念珠菌病有较好的疗效,方中黄连、青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乳香、冰片、石膏、儿茶、硼砂解热收敛止痛,且硼砂也能抑制念珠菌。故本方对口腔黏膜病灶有迅速控制之功效。信鸽念珠菌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在治疗上,外用碘甘油、龙胆紫等药物,但效果欠佳。而自拟黄连青黛散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配制后可长期保存,使用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信鸽念珠菌黄连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人热捧德国信鸽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小信鸽学飞翔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种类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