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学观察

2013-01-26比尔来西肯赛都力吾兰呼加汗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病料肾小管氏杆菌

比尔来西肯·赛都力,吾兰·呼加汗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犁835000)

巴氏杆菌是动物体内的常见条件致病性细菌之一,正常的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体内都可以分离到。当外界因素剧烈变化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常可使动物致病,严重可致动物死亡[1]。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2010年5月,伊犁某县养殖饲养的奶牛有2头突然发病。其临床症状为病初体温升高(41.6℃),精神沉郁,呆立,低头拱背,口吐白沫,卧地不起,饮食欲明显减退或废绝,呼吸加快,个别牛有痛苦性干咳,流涎,肌肉震颤,鼻镜干燥,两眼流泪,腹痛,下痢,粪便初为粥状,后期呈液状,间有黏液、黏膜碎片及血液,有恶臭,有个别牛鼻孔内和尿中混有血液。随病情发展在颈部、咽喉部及胸部的皮下出现水肿,同时伴发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伸出齿外,呈暗红色,可视黏膜发绀。

当病死奶牛病理剖检可见黏膜、浆膜、舌、皮下组织肌肉中有出血点,脾脏不肿大,有小出血点,肝脏肿胀、质脆,个别牛肝脏表面有坏死灶,肾稍肿,淋巴结显著水肿,肺明显水肿,有出血点,肺脏表面有肝变区,呈大理石样花纹;胸膜粘连,胸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冠脂肪、心内外膜出血明显,心包积水,颈部、咽喉部、四肢皮下有浆液性浸润,切开流出深黄色、透明的液体,咽周围组织呈黄色胶膝样浸润,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高度急性肿胀,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潮红。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奶牛巴氏杆菌病,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本实验室从送检的1头奶牛肺,肝,心等脏器;做涂片检查,结果:牛肝脏中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巴氏杆菌,诊断为奶牛巴氏杆菌病。对疑似巴氏杆菌病死亡牛的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为诊断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来源 采自2010年5月伊犁某县养殖户内疑似巴氏杆菌病牛1头。送检时已死亡9h。

1.2 病料处理 分别采取心、肝、脾、肺、肾等组织器官用10%福尔马林固定。

1.3 主要试剂 无水乙醇、苏木素、伊红、甲醛等试剂,均购自北京天宇生物试剂公司。

1.4 仪器 YL3轮式切片机(上海仪表厂);倒置显微镜(SANYO公司,型号 MCO-17AI);Olympus普通光学显微镜(JAPAN);数码照相机(SONY)。

2 方法

2.1 细菌检测 无菌采取心、肝、脾、肺、肾及肠内容物涂片,分别用革兰染色和碱性美蓝染色后镜检;将病料无菌操作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将分离病原菌按0.3mL/只剂量经腹腔注射法接种10只小鼠进行动物试验。

2.2 病理学观察 对送检病牛进行剖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学变化,取心、肝、脾、肺、肾等组织,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以及H.E.染色,显微镜观察并照相分析。

3 结果

3.1 细菌检测结果 经革兰染色的病料涂片见有大量的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红色球杆菌,碱性美蓝染色可见大量的呈明显两极着色的球杆菌;血清肉汤培养基变浑浊,有大量细菌生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均匀的两端浓染的球杆菌;麦康凯培养基无细菌菌落生长;血清肉汤培养的细菌接种的10只小鼠均在16~48h内死亡。取小鼠病变脏器触片染色镜检并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其分离细菌的特征与病料中分离的一致。

3.2 剖检结果 病牛消瘦,被毛无光泽,可视黏膜发白。眼观主要病变为淋巴结肿大、出血,表现为出血性淋巴结炎;心包、胸腔积液;心肌可见明显的白色坏死灶,心包膜,心内、外膜均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皱缩,质地柔软,表面分布大量白色斑点(见中插彩版图1);肺脏膨大,表面有塌陷,呈坏疽性肺炎变化(见中插彩版图2);肝脏肿大,有块状坏死灶和白色小结节(见中插彩版图3)。

3.3 病理组织学变化 心肌纤维肿胀,部分肌纤维崩解断裂,心肌纤维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肌浆中含有大量红染颗粒,呈颗粒变性变化;部分肌纤维崩解断裂,在断裂部有多量的红细胞,呈局灶性出血;肝脏呈中毒性营养不良的变化,肝小叶失去固有结构,小叶中央静脉淤血,部分肝细胞坏死;脾小体发生坏死,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不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小体发生坏死,细胞核溶解碎裂,并有大量炎性细胞,脾小梁被支解成岛屿状;肺泡腔内见有大量的巨噬细胞;肺泡内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呈现化脓性肺炎的变化;支气管内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呈化脓性支气管炎;部分肺组织中细胞坏死,呈均质红染结构,坏疽性肺炎;肺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呈现支气管和小动脉周围炎变化;部分肺泡内含大量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粒细胞;另有部分肺泡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和少量的白细胞,呈现纤维素性肺炎变化(见中插彩版图4);肾脏中肾小管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溶解消失,坏死细胞碎片进入管腔,使整个肾小管呈均质红染的结构,临床检验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肾小管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4 讨论

推测本病例的发生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呼吸道内存有巴氏杆菌,但并不引起动物发病,而当外界或机体内环境改变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造成菌群失调,毒力增强,由常在菌变为致病菌。该病原菌首先在其最近的组织器官大量繁殖并引发病变,并开始出现较轻微的症状。在此之后,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细菌通过血液途径或淋巴途径进入全身各个器官,并引起多器官出血性炎症,形成败血症。

一般认为,败血症时,脾脏较正常增大2~3倍,质地变软,被膜紧张,脾组织原有结构模糊不清,显微镜观察脾脏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脾小体受压而变小,即所谓的“败血脾”[2-3]。

本试验从临床送检的牛病料中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经涂片、染色、培养基上的变化试验等系统鉴定,初步证明该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本病例大体解剖观察到脾脏稍肿大,病理组织学观察到脾淋巴组织减少,脾小体结构松散;心肌的局灶性坏死,部分心肌纤维断裂、肌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该牛肾脏中可见明显的肾小管管腔被坏死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堵塞的现象,由此判断牛生前的尿液中可能检测的管型尿。另外,本病例最突出的组织学病变是肺脏的坏疽性肺炎变化,由于临床上牛咳嗽和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加上败血症导致心力衰竭并使该牛死亡的最后原因。

[1] 张福春.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01):129-130.

[2] Jubb K V F,Kennedy P C,Palmer N.Pathology of Domestic Animals[M].4th edition.California:Acadmic Press,1992:55-88.

[3] 汪开毓,熊焰,耿毅.亚成体大熊猫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1):28-29.

猜你喜欢

病料肾小管氏杆菌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三峡库区山羊化脓隐秘杆菌的自然感染情况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