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坏死杆菌病的诊治

2013-01-26金海林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鹿群蹄部坏死性

金海林,温 伟,赵 权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130118)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外伤感染引发,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和皮肤。一般发生坏死性病变,有时转移到肝、肺等内脏,形成坏死灶,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是养鹿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2011年4月16日,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养殖户养鹿50头,发病4头,蹄部散发恶臭气味。经笔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鹿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1 病原与流行病学

坏死杆菌是革兰阴性多形态细菌,由球杆状到丝状形状不一,不形成荚膜。该菌能产生至少两种毒素,可引起组织水肿、坏死,还有溶血作用。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中能生存30d。鹿不分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发病。夏秋多发,呈散发,有时也呈地方流行。传染主要由病鹿引起,皮肤损伤是主要感染途径。另外地面潮湿,泥泞,凹凸不平,气候闷热潮湿,饲料粗硬多刺,饲养管理不善等也易促使该病发生。

2 临床症状

病变主要发生在四肢,特别是蹄部和系部,严重时可发展到角基部。表现为局部化脓、溃疡及坏死。病初局部形成脓肿,逐渐出现坏死,坏死灶中心凹陷,周围组织比较整齐,并向周围深部健康组织蔓延。坏死灶破溃后流出脓汁及血液,并有特殊的恶臭,如果坏死灶侵害到关节和韧带及骨组织,则蹄壳脱落,跛行,蹄发生变形,称之为"大脚鹿"。病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经常卧地,如继发感染可造成死亡。如病灶转移到内脏,可引起坏死性肺炎、化脓性肝炎和心包炎等。病鹿两耳下垂,呆立不动,体温升高,可视黏膜黄染,心律加快,呼吸困难,最终死亡。

3 病理剖检

死于本病的动物,除在体表有病变外,一般在内脏也有蔓延性或转移性坏死灶。多在肺内形成数量和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结节,圆而硬固,切面干燥。其他实质脏器也可能有坏死。坏死性肠炎可见肠黏膜有固膜性坏死和溃疡,严重时波及肠壁全层,甚至穿孔,胃壁也受到侵害。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4.1 采患病鹿的肝、脾病料制成悬液,注入兔耳静脉内,常在1周内死亡。内脏有坏死性脓疡,皮内注射,可引起坏死性皮炎和腐蹄病。

4.2 从上述病灶中分离培养和涂片镜检,操作方法是涂片,干燥,用20%福尔马林酒精固定10min,干后用复红-美蓝溶液(碱性复红0.15g、纯酒精20 mL、结晶石碳酸10g、美蓝2.5g、蒸馏水200mL,混合均匀滤过即成)染色30s。水洗,镜检,可见革兰阴性,呈细长梭状,不形成芽孢的杆菌。

4.3 从肝脾病料接种与葡萄糖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本菌分为A、B、AB三型。在血液琼脂上A型菌落扁平,轮廓不规则,呈金属灰白色。B型菌落隆起,轮廓圆整,黄色,不溶血或弱溶血。AB型菌落为中间型,可见菌落为片状菌丝所构成,中央致密,周围较疏松。培养基散发恶臭味。

4.4 生化特性 各类糖均不发酵,有的菌株分解明胶,不还原硝酸盐,能产生靛基质。

5 治疗

5.1 要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方法:对患部剪毛,清洗消毒,清除坏死组织、脓汁和异物,充分暴露创面,用3%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然后涂上碘酊,撒上硼酸粉,或用提毒散或生肌散。也可撒高锰酸钾粉,用绷带包扎。每隔2~3d换药1次。

5.2 病情严重者可用0.25%普鲁卡因20mL、链霉素100万μg,进行蹄部神经封闭,疗效显著。

5.3 口腔发现坏死病变可用0.1%~0.2%高锰酸钾液冲洗,并涂以碘甘油。饲以软草和含高蛋白、维生素的饲料,并注意全身疗法。

5.4 全身疗法,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安钠咖10mL,乌洛托品注射液20mL,磺胺嘧啶注射液20mL,1次静脉注射效果良好。

5.5 为防止病情恶化,上行感染至内脏甚至全身,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实践证明,坏死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青霉素和卡那霉素极为敏感,疗效显著。

5.6 蹄部药浴疗法 在鹿的过道设药浴槽,槽内放入3%来苏儿,每隔3~5d驱赶鹿群脚浴1次,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6 预防

鹿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地面平整。圈舍需无铁钉、铁丝等尖锐物品,严防发生外伤。已发生外伤要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加强鹿群管理,不喂带有芒刺的饲料。放牧时防止鹿群惊慌,保持稳定,严禁鹿群相互踏伤和碰撞。发现病鹿及时隔离治疗。

7 小结与讨论

7.1 鹿坏死杆菌病在现代化养鹿业中危害严重,坏死杆菌多发生脐部感染。仔鹿出生于阴雨连绵的季节,在潮湿、污浊的圈舍中仔鹿脐带极易感染本病。感染初期外观无明显病状。病程稍长,有的仔鹿表现排尿拱腰,精神倦怠,被毛蓬乱。脐部检查可发现有索状硬结,严重的有拳头大,从脐带处多孔流出灰白色恶臭米汤样脓汁。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因坏死性肝炎而死亡。

7.2 患病成年鹿一般表现跛行,蹄冠肿大,异常疼痛。严重时在蹄冠肿胀处从多孔流出小米汤样恶臭脓汁。病因多为蹄底损伤或蹄叉中、侧沟扎伤所引起。病情发展可使蹄匣脱落及蹄骨破碎。

猜你喜欢

鹿群蹄部坏死性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残酷的默契
鹿群赛跑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圆斑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