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球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2013-01-25魏莉兰黄世照唐汝欣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4期
关键词:艾美耳盲肠球虫病

魏莉兰 黄世照 唐汝欣

(1.广东省龙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河源 517300;2.广东省东源县双江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广东河源 517500)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且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正确认识鸡球虫病的发病特点,做好综合防治措施,可大大减轻球虫病对养鸡业带来的危害。

1 流行特点

1.1 发病率高,呈低日龄化

近几年鸡球虫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各品种鸡均易感,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70%~l00%。低日龄发病的现象越为常见,最早的发病日龄为8日龄雏鸡;小肠球虫引起的蛋鸡产蛋率低或达不到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在一些地区也很常见。而刚孵出小鸡由于小肠内没有足够的胰蛋白酶和胆汁使球虫脱下卵囊,多对球虫无易感性。

1.2 发病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

在分散饲养的条件下,本病通常在每年的4~9月份流行,6~8月份最为严重。但是由于集约化鸡场普遍化,采取控温控湿措施以及大棚密闭饲养,使鸡舍内温度、湿度较适宜球虫发育,使得球虫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1.3 慢性病例增多,往往呈现非典型症状

以血便为特征的急性球虫病比较容易引起养殖户的注意,从而能够及时治疗。当鸡群感染了致病力较差的球虫或轻微感染所引起慢性球虫病时,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仅出现间歇性下痢、逐渐消瘦,往往被忽视或误诊。但慢性球虫病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是长期的,会导致鸡的饲料转化率下降,雏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或达不到高峰。长此以往,慢性球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比鸡群暴发球虫病更为严重。

1.4 耐药性严重,药物防治效果减退

长时间低浓度单一使用一种抗球虫药,球虫多重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广泛存在,可导致药物防治效果显著降低。

2 症状

盲肠球虫病:3~6周龄幼鸡常为此型,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病鸡早期出现精神萎靡,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羽毛逆立;闭眼瞌睡,下痢,排出带血液的稀粪或排出的全部是血液,食欲不振,鸡冠苍白;发病后4~10 d死亡,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50%~100%。

小肠球虫病:由柔嫩艾美耳球虫以外的其他几种艾美耳球虫引起,较大日龄幼鸡的球虫病为此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球虫病病程较长,病鸡表现冠苍白,食欲减少,消瘦,羽毛蓬松,下痢,一般无血便;两脚无力,瘫倒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较盲肠球虫病低。

急性型:病鸡精神不振,缩颈,不吃食,喜卧,渴欲增加,排暗红色或巧克力血便,有的带少量鲜血,羽毛松乱,拉稀,消瘦,贫血,多见于发病后4~5 d死亡,耐过的病鸡生长缓慢;病程2~3周,死亡率可达50%。

慢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比较轻微,病程长,可达几周或数月。病鸡间歇腹泻,消瘦,贫血,成为散播疾病的传染源。

亚临诊型:病鸡无症状,但可造成肉仔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量下降。

3 病理变化

球虫病病变主要在盲肠。盲肠膨大,比正常粗几倍,呈暗红色;剪开盲肠,可见肠壁增厚,内容物为血液或血凝块,全身有明显的贫血症状。

小肠球虫病变多发生于小肠前段,肠管显著增粗,浆膜面可见白斑及出血点,剪开肠管可见黏膜肿胀,粗糙,内容物常有黏液及血块。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显微镜进行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即可确诊为鸡球虫病。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药物治疗可阻断健康鸡发病,对病鸡作用甚微。由于球虫卵囊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对消毒药物有很大的抵抗力,在鸡舍长期存在,难以根除,所以,防治鸡球虫病一定好做好卫生管理和环境消毒,合理搭配日粮,保持舍内通风,注意饲养密度。球虫卵囊必须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孢子化生殖(鸡死后1 d)后才具感染性,可通过卫生管理和及时消毒来防治球虫病。根据球虫传播特点,及时清除粪便,清洗笼具、饲槽、水具等是预防球虫病的关键;制定“生物安全”体系,并切实贯彻执行,是防制疫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5.2 疫苗预防

首免日龄不要晚于7日龄。越早越好。小群鸡采用滴口法,即将疫苗按说明稀释,用滴管或注射器每只鸡口内滴l~2滴,同时,滴的过程中要不断摇动疫苗瓶:大群鸡采用饮水法接种,将疫苗稀释在2 h之内饮水量的冷开水中。自由饮水,饮前停水2 h。注意接种前2 d至接种后3周内不要在水和料中添加任何抗球虫药:接种后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维生素E和无抗球虫的作用的抗菌素,以防继发感染。

5.3 合理调整日粮

根据病情合理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尤其暴发球虫病时,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C要加倍喂服,可加速患病后的康复。同时增加营养,以玉米、葡萄糖补充能量,日粮中可适当增加豆饼或鱼粉含量。提高蛋白质水平,饲料中可添加不溶性粗砂或粗纤维饲料,促进肌胃蠕动,增加机械磨擦,破坏球虫卵囊及孢子囊,减少发病率。

5.4 药物控制

一旦发病,原则上应杀灭球虫、制止出血、修复肠粘膜、控制继发感染;治疗时尽量使用水溶性抗球虫药且用足疗程。

抗球虫药物的种类和品种繁多,作为饲料中添加应选用对多种球虫敏感、高效,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不与饲料中营养成分和常用药物发生反应和拮抗作用的品种。尽可能选用抗球虫指数高和耐药性低的药物,可根据不同抗球虫药物的作用峰期来选择所使用的药物和使用药物的时机。抗球虫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 d的药物如喹啉类、氯羟吡啶、离子载体类多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艾美耳盲肠球虫病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巨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的分离和纯化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球虫感染鸡群有哪三种表现
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现状及防控措施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