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大横结肠系膜囊肿误诊卵巢肿瘤1例

2013-01-23徐昌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淋巴管肠管肠系膜

徐昌佑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妇产科,云南 文山 663000)

巨大横结肠系膜囊肿误诊卵巢肿瘤1例

徐昌佑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妇产科,云南 文山 663000)

目的 分析肠系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 1 例巨大横结肠系膜囊肿误诊卵巢肿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1 例术前诊断为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确诊为巨大横结肠系膜囊肿,行囊肿全切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确诊或疑是肠系膜囊肿者均应行手术治疗或开腹探查。

肠系膜囊肿;横结肠;误诊

肠系膜囊肿指位于肠系膜、具有上皮衬里的囊肿。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多因先天性畸形或异位的淋巴管组织发展而成,也有因腹部外伤、淋巴管炎性梗阻或局限性淋巴结退化而形成。囊肿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内含乳糜液、少量血液和纤维素。肠系膜囊肿中约60%位于小肠系膜,24%位于结肠系膜,还有16%位于腹膜后[1]。肠系膜肿瘤主要应与卵巢囊肿、腹水、肾盂积水、胰腺囊肿、胆囊积液、肾脏和脾囊肿等疾病相鉴别。本研究分析我院1例巨大横结肠系膜囊肿误诊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6岁,因发现右下腹部包块9月余,于2008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平时身体健康,于入院前9月平躺时无意中触及右下腹部有一包块,大小欠清,未诊治。近期发现包块逐渐长大而就诊,以右附件肿瘤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生育史:2-0-1-1。入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一般情况好,中下腹部偏右触及15cm×12cm×8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好,无压痛。妇科检查:子宫体前方偏右触及一包块,同腹部包块情况。B超检查提示:右下腹部巨大囊性占位声像,右附件肿瘤待排。临床拟诊断:“卵巢囊肿”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手术切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正常,见右上腹部横结肠背侧系膜有一囊性肿瘤,灰白色,质地软,囊肿表面光滑,无粘连。

病理检查:切除囊性肿物组织,表面光滑,质地软,灰白色,大小约18cm×16cm×14cm,切开囊壁,囊壁厚0.05~0.30cm,与肠管不相通。镜检:囊壁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局部较厚处可见较多的血管,伴有出血,无被覆上皮,内为清亮液体,并可见较多炎细胞。病理诊断为巨大横结肠系膜囊肿。术后恢复可,第8天痊愈出院。

2 讨 论

2.1 临床表现

据国外文献报道,肠系膜囊肿患者中儿童患者占有1/3。肠系膜囊肿的症状与体征并无特异性,小的囊肿常无任何临床症状。肠系膜为生在躯体左右两侧的腹膜,在肠的背侧和腹侧相合,分别形成背侧肠系膜和腹侧肠系膜。腹侧肠系膜大部分消失,背侧肠系膜将肠管连接于脊柱上。肠系膜是两层腹膜愈合而成,博而韧。肠系膜囊肿是指位于肠系膜,具有上皮衬里的囊肿。多因先天性畸形或异位的淋巴管组织发展而成,也有因腹部外伤,淋巴管炎性梗阻或局限性淋巴结退化而形成,较少见,多为良性肿瘤,70%见于成人,60%位于小肠,无特殊症状,术前正确诊断有一定困难。我们认为肠系膜囊肿的包块有以下特点:①患者的主诉多为腹部隐痛不适或胀痛。②包块生长缓慢。③包块一般为囊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④囊肿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尤以横向活动度大更明显。⑤囊肿一般不紧张,具有柔韧感,无明显触痛。当伴有其他并发症时,患者常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多数因急腹症而就诊。

2.2 发病机制

肠系膜囊肿多为单发,较少出现多发。好发于空肠或回肠系膜之间,所有肠系膜囊肿其中约一半位于回肠系膜。据报道,肠系膜囊肿的好发部位排列如下:回肠>空肠>小肠系膜根部>横结肠>乙状结肠。囊肿最大直径25cm,最小2cm,有的可充满整个腹腔(8000mL液体),呈无张力的圆形或椭圆形,靠近肠管者多表现为哑铃状。与肠管邻近者与肠管有共同的肌层与血管,多不能单独切除肿物。本病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先天性囊肿:多为肠源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肿。胚胎期肠道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多个憩室样芽突出现,并逐渐退化消失,如果某个芽突残留,并从消化道脱落,可定植在系膜之间,逐渐增长而形成肠源性肠系膜囊肿。浆液性囊肿好发于横结肠与乙状结肠,囊内为黄色透明浆液,但并发出血或感染时则为暗红或脓液。②感染性囊肿:其中以结核性囊肿最多见,此外还有真菌性或寄生虫性囊肿。结核性囊肿是肠系膜淋巴结核发生液化后所致,与细菌经血行、淋巴道、肠源性等途径感染肠系膜有关,也可可能与肠系膜寄生虫性囊肿有关。③外伤性囊肿:腹部外伤或手术创伤后,如果发生肠系膜组织出血、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溢,而被纤维组织所包裹也可形成囊肿,因囊肿内淋巴液和少许血液聚合也称为乳糜性囊肿。④肿瘤性囊肿:多为淋巴管瘤,可以为囊性或海绵状淋巴管瘤。好发于回肠系膜或小肠系膜根部,其次是乙状结肠。可能为淋巴管发育异常或淋巴组织异位生长,淋巴管梗阻和扩张有关。肿瘤性囊肿罕见,约占全部肠系膜囊肿的3%。

2.3 辅助检查

2.3.1 影像学检查

①X线检查,阳性率较低,但可以排除泌尿系统或肠道疾病。腹部平片,可见软组织阴影;皮样囊肿偶可见牙齿、骨骼等结构;当囊肿壁钙化时,可显示出环形钙化影。②CT扫描:可以为囊肿影像诊断提供最佳的影像学资料,可定位、有时还可定性,为肠系膜囊肿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③钡灌肠造影:可见肠道受压表现,钡剂通过困难或缓慢,如肠管狭窄、拉长、肠壁僵硬等,可见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移动或表现出压迹等。

2.3.2 B超检查

腹部B超可为本病提供确切依据。由于B超检查操作简便、无创,可作随访观察。肠系膜囊肿的B超声像图表现如下:①形状:圆形或半圆形肿物。②边界:囊肿图像边界清楚,圆滑,锐利,亦可呈花瓣状光环。③声穿过性:因内容物液体成分多少而不同。液体成分较多者,声穿过性好;否则表现为中等或较差的声穿过性。④内反射:肠系膜局部见液性暗区,其间回声光团多少与分布与囊肿内容物成分的性状有关,如主要是液体或脱落物与液体形成均质凝块,则反射界面少,表现为甚少或缺乏内回声,如脱落物分散悬浮于液体内,则回声光团较多或光点分布不均匀。⑤可压缩性:具有明显的可压缩性。

2.4 治疗

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凡是确诊或疑是肠系膜囊肿者均应行手术治疗或开腹探查。手术方法一般都主张作囊肿全切除术,有些囊肿如囊性淋巴管瘤如仅作部分切除术,会有复发的倾向。因此,对此种囊肿单纯全切除有困难时,可同时切除相应的肠管,以降低复发率[2]。但是。当出现囊肿与邻近重要器官紧密粘连时,可行囊肿部分切除术或采用囊肿外引流术。对于术后病检证实为恶性囊肿者,还应进行放、化疗。

本报道的患者最后确诊为横结肠系膜囊肿,囊肿活动性较大,当直立时,在重心作用下,囊肿移位到下腹部,术前误诊为卵巢囊肿,术中在麻醉作用下,腹部组织松弛,患者平卧位,囊肿回到原发部位,作囊肿全切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1]李 今 丹.横 结 肠 系 膜 巨 大 单 纯 性 囊 肿1例 [J].病 理 诊 断 学 杂 志 , 2001,8(2):84.

[2]周群扬.肠道肿瘤误诊为卵巢肿瘤12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12(4):229.

R737.31

:B

:1671-8194(2013)09-0298-02

猜你喜欢

淋巴管肠管肠系膜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