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2013-01-17冯振中谷从友

关键词:癌细胞肝细胞腺癌

李 楠 冯振中 谷从友 葛 霞 赵 艳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安徽233030)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HAS)是临床与病理上均少见的一种胃癌亚型,具有高度恶性、侵袭力强和预后不良的特征。现报道5例胃肝样腺癌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生机制和免疫组化表达,以提高对胃肝样腺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收集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暨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病理外检中诊断的胃癌523例,检索出HAS 5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入选病例随访至患者死亡或截至2012年1月,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经两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病理学专家阅片确诊。

2.方法

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S-P法)。甲胎蛋白(AFP)、a1-抗胰蛋白酶(a1-AAT)、α1抗糜蛋白酶(a1-ACT)、癌胚抗原(CEA)、Hep par 1及S-P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过程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结 果

1.临床资料

5例HAS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4-65岁,平均5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胃胀痛、进食后腹块、黑便或大便隐血,伴消瘦、乏力、纳差等,病程1月至1年,平均6个月。5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癌,后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经病理检查确诊为HAS。

2.病理检查

2.1巨检

肿块位于胃窦4例,贲门1例;溃疡型3例,长径2.5cm-4.5cm,结节蕈伞型2例,长径4.0cm-8.0cm,切面灰白质硬,均浸润至胃壁浆膜层。3例伴胃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伴淋巴结、大网膜和腹膜广泛性转移,1例除淋巴结转移外尚有肝脏转移。

2.2组织病理学

5例胃肝样腺癌不同程度混合管状腺癌、粘液性癌和低分化腺癌等胃癌组织学成分,但均与肝样分化的腺癌之间具有移行关系。具有肝样分化特征的癌细胞排列呈小梁状、巢团状(图1),呈肝细胞样的形态特征,多角形、胞质嗜酸性或嗜双色性,可见细小颗粒,核呈空泡状,有明显核仁,核分裂像易见,癌细胞索之间为丰富的血窦,纤维成分很少,局部区域可见细胞内外透明小球(图2)。

2.3免疫表型

5例HAS中,肝样腺癌区域AAT、ACT染色全部阳性,AFP 4例阳性,2 例 Hep par 1灶性阳性;而CEA染色在肝样腺癌区域弱阳性或阴性,在普通胃腺癌区域CEA全部阳性,较肝样腺癌区域明显增强。

讨 论

1985年Ishikura[1]首次发现并命名 HAS,1988年国内首次报道该病例[2],由于HAS与普通型胃癌的治疗与预后不同,其生物学行为更趋恶性,因此在临床治疗和病理诊断方面均应高度关注、注意鉴别。

1.临床特征

肿瘤最常发生于胃,也可发生其他部位,包括食管、壶腹部、胆囊、结肠、肾上腺、肾脏、膀胱、子宫和阴道等[3-4]。HAS男性多见,占80.4%,平均年龄57.8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上腹闷痛、腹胀、返酸、黑便及消瘦等症状为主,常常伴有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肿瘤主要位于胃窦部,占67.5% ,胃底部占25% ,胃体部占7.5%。X线钡餐检查病灶处充盈缺损呈腔内龛影(注:溃疡型胃癌的表现)。术前胃镜活检结合病理检查,均能诊断胃癌,但由于取材组织较小,确诊为HAS的仅为9.3%,绝大部分病例经胃癌根治术后予以证实。

2.组织病理学

HAS有较特殊的组织学形态,主要由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腺癌区和肝样分化区两部分组成,两者常相互交叉或有移行关系。组织学上主要有四个特点:①腺癌区为乳头状腺癌或管状腺癌,而肝样分化区的癌细胞与肝癌相似,细胞大,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嗜酸性,部分癌细胞胞浆透亮,核仁大而明显、居中,可见核分裂像、巨核或畸形核;癌细胞为富于血窦或小血管的纤维组织分割成梁索状或岛状。②癌细胞内外出现PAS阳性的嗜酸性玻璃样小体。③癌细胞广泛地侵犯血管,部分癌细胞可见胆汁分泌,毛细胆管样结构内见胆栓形成。④超微结构癌细胞表面见带有微丝束的微绒毛,呈肠上皮型分化,细胞膜连接处有连接复合体,癌细胞围成管腔样,类似于毛细胆管。本文5例HAS中癌细胞内和细胞间均见嗜酸性玻璃样小体,位于腺癌区及肝癌样分化区,肝癌样区更为多见;2例癌细胞胞浆内有胆色素;3例在胃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下的静脉内有癌细胞浸润。

3.免疫表型

肝样腺癌的免疫组化标记主要阳性表达AFP(图3),AAT和ACT标记可以作为参考诊断指标(图4)。Hep par 1是正常肝细胞与肿瘤性肝细胞所特有的单克隆抗体,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90%,提示这种抗体是有效的肝细胞分化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在肝外病变中,尤其伴有肝样形态学特征的腺癌中可出现阳性反应,证实为肝样分化[5]。Maitra等[6]报道7例肝样腺癌病例(6例胃、1例胆囊),免疫表型 AFP(5/7)和AAT(5/7)阳性,而 Hep Par 1为灶性阳性(6/7),是肝外肝样腺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4.鉴别诊断

HAS主要与普通型胃腺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累及胃相鉴别。当胃腺癌中查见肝细胞样分化特征,应结合镜下表现和免疫组化标记,给予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Takahashi等[3]报道一例腹膜的弥漫性肝样腺癌,临床症状为大量腹水,腹腔弥漫性多发性结节,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和腹水中AFP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因此,我们认为AFP的免疫检测应作为胃癌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当患者血清中AFP增高时,除了考虑肝脏或生殖细胞肿瘤外,还要对腹部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早期发现HAS。对于差分化胃癌的组织标本,病理应该常规进行 AFP、AAT、ACT和Hep Par 1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可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HAS的诊断准确率[7]。

HAS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累及胃鉴别如下:①原发性肝癌大多合并有肝硬化,B超可见肝脏内的病灶,HAS合并肝脏病变的少见;②原发性肝癌无乳头状结构,管状结构极少见,而绝大多数HAS与乳头状或管状腺癌共存;③原发性肝癌转移至胃壁者首先侵犯胃浆膜层,并呈结节状、膨胀性凸向黏膜面;而HAS是胃黏膜上皮或腺体处的癌变,向浆膜层浸润生长。

本组523例胃癌中检出5例HAS,比例约为1%,较文献报道的胃癌中HAS发生率2.4%-15%为低[8],可能存在以下原因:①临床上对胃癌患者一般常规不做AFP检测;②病理医生缺乏对HAS的认识,忽略了具有肝细胞样分化特征的胃癌形态学结构,未能结合免疫表型 AFP、AAT、ACT、Hep par 1的应用,最终仅诊断为差分化腺癌;③不同病理医师对HAS诊断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尺度不同。

5.发生机制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和肝脏都是从原肠的前肠干细胞分化而来,推测胃粘膜干细胞癌变过程中,模拟了胃粘膜腺细胞或肝细胞分化,从而形成胃肝样腺癌[9]。此外,全身多处肝外组织器官也可发生肝样腺癌,例如胰腺、肺脏、子宫和食道等,故肝样腺癌可能是内胚层肿瘤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学亚型[10]。除肝细胞癌、卵黄囊瘤、畸胎瘤、精原细胞瘤以外,AFP显著升高也是HAS的重要临床检验指标,胃癌患者血清AFP增高的原因包括①胃癌肝转移灶的周围,刺激新生或增生的肝细胞产生AFP;②HAS的肝样分化区产生的AFP。

6.治疗与预后

目前HAS以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性治疗。HAS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一般类型胃癌,属于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易发生转移、预后更差的特殊类型胃癌。本组所有病例中,胃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下的小血管内有癌细胞浸润和癌栓形成,并出现淋巴结、网膜、肝脏转移。HAS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原因,可能与癌细胞产生蛋白酶抑制剂AAT及ACT有关,即抑制由蛋白酶参与的效应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此外,HAS过量产生AFP,而AFP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1]。

本文5例HAS患者中,4例已死亡,生存期1-10月,随访发现,患者预后与血清AFP水平密切相关,术后血清AF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及时、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HAS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图 版 说 明

图1 癌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以血窦为间质.(HE╳100)

图2 细胞内外圆形透明小球.(HE╳400)

图3 AFP在胃肝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SP╳400)

图4 ACT在胃肝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SP╳400)

EXPLANATION OF FIGURES

Fig.1Cancer cells were arranged in a solid nest,separated by plentiful sinusoid-like blood vessels.(HE╳100)

Fig.2Round transparent globules intra-cellularly and ectocellularly.(HE╳400)

Fig.3Expression of AFP was observed in HAS.(SP╳400)

Fig.4Expression of ACT was observed in HAS.(SP╳400)

[1]shikura H,Fukasawa Y,Ogasawa K,et al.An AFP-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with features of hepatoid differentiation,a case report.cancer,1985,56(4):840-848

[2]王孝廉.胃的肝样腺癌.中华肿瘤杂志,1988,10(6):455-456

[3]Takahashi M,Shida T,Otsuka Y,et al.A case of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Gan To Kagaku Ryoho,2012Feb,39(2):285-287

[4]Metzgeroth G,Ströbel P,Baumbusch T,et al.Hepatoid adenocarcinoma-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llustrated by a rare case originating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Onkologie,2010,33(5):263-269

[5]Liu X,Cheng Y,Sheng W,et al.Analysis of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Am J Surg Pathol,2010,34(10):1465-1471

[6]Maitra A,Murakata LA,Albores-Saavedra J.Immunoreactivity for hepatocyte paraffin 1antibody in hepatoid adenocarcinoma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Am J Clin Pathol,2001May,115(5):689-694

[7]Augustin G,Jelincic Z,Tentor D,et al.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case report and short notes on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Acta Gastroenterol Belg,2009,72(2):253-256

[8]Ishikura H,Kanda M,Ito M,et al.Hepatoid adenocarcinoma:a distinctive histological subtype of alplia-fetoprotein-producing lung carcinoma.Virchows Arch A Pathol Anat Histopathol,1990,417(1):73-80

[9]Zhang S,Wang M,Xue Y,et al.Cerebral metastasis from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43):5787-5793

[10]Zhang JF,Shi SS,Shao YF,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features of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Chin Med J(Engl),2011,124(10):1470-1476

[11]Kakeji Y,Morita M,Maehara Y,et al.Strategies for treating liver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er.Surg Today,2010Apr,40(4):287-294

猜你喜欢

癌细胞肝细胞腺癌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癌细胞最怕Love
小鼠早期肺腺癌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