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肝宁注射液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2012-10-17梅道启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早产儿

梅道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病因多样,发病率较高,黄疸出现过早、进展过快,胆红素过高,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引起胆红素脑病,可影响新生儿智力、听力发育,甚至使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是严重危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1,2]。特别是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而黄疸消退延迟也可导致肝脏功能的损害。因此,及早发现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优生优育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科于2011-01~2011-1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拟定的诊断标准[3]。男40例,女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3例。68例主要病因:新生儿感染30例(肺炎13例,败血症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脐部及皮肤脓疱疹7例),新生儿溶血症5例,新生儿窒息10例,早产儿15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2例,新生儿头颅血肿5例,母乳性黄疸1例。皮肤黄疸出现时间<24 h者5例,1~7 d者30例,8~28 d者33例;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319.8±79.2)μmol/L,其中>342μmol/L 者 35例。 观察组 35例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15例。入院时体重2.0~4 kg,平均为(2500±500) g,日龄 0.9~28 d,平均(8.8±2.7) d,胎龄(38±1.4)周。两组患者在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病因、入院时病程及总胆红素水平值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全部68例均给予血、尿、粪常规、网织红细胞、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血培养及相关检查。各组分别于治疗后测血清红素下降值及治愈天数。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①病因治疗;②一般治疗:保暖、补充热量、维持血糖、水、电解质平衡;③新生儿溶血症患者达到换血指征时给予部分换血;④当达到《实用新生儿学》光照疗法指征时进行蓝光治疗[3](视黄疸情况间歇或持续照射),光照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钙剂及维生素B2;⑤血清总胆红素>205μmol/L的患者给于波长425~475μm蓝光治疗24~72 h,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的患者静脉输注白蛋白或间断应用血浆等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舒肝宁注射液 (10ml/支,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20110122)静脉滴注,早产儿 1.0m l/kg·d,足月儿 1.0~1.5m l/kg·d加入10%葡萄糖30~50ml中静脉滴注,1次/d,5~7 d为1个疗程。有明显脱皮者给予维生素E胶丸外用,有明显腹泻者给予蒙脱石散口服等对症处理。

1.3 检测方法 治疗前、后5 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各测定值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部分患者出现光疗皮炎、腹泻、脱皮等表现,给于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2.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μ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μmol/L)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总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d)观察组 35 263.6±58.9* 40.2±15.1# 4.22±1.13△对照组 33 254.8±53.4 68.3±20.3 5.78±1.65

3 讨 论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能力不足和肠肝循环增加等代谢特点,极易发生黄疸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新生儿轻度黄疸对身体并无损害。如有感染、窒息、缺氧、溶血及胎便排出延迟等病理情况,使症状加重,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特别是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脑损伤,严重者出现核黄疸,从而危及生命,幸存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手足徐动、听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弱智等[4,5]。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力求时间短,见效快,疗效好,对早产儿黄疸则无论其病因和程度如何,均应积极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称之为胎黄,发病机理主要为胎中禀收湿热、寒湿,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形成,临床辨证以湿热多见,属于“阳黄”之范畴,治疗上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既往中医中药治疗多采用汤剂治疗,但因煎药麻烦、喂养困难易呕吐等原因常常治疗不能如愿。而临床应用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西医的常规治疗为一般治疗(酶诱导剂、输注白蛋白)、换血疗法、病因治疗及蓝光治疗等治疗方法。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取得了较好疗效。

舒肝宁注射液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灵芝、板蓝根。茵陈又称茵陈蒿,有显著利胆作用,能加速胆汁排泄、改善胆汁郁结,在增加胆汁分泌同时增加胆汁中的固体物、胆酸、胆红素的排泄,其作用可能与诱导肝酶系统增加肝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促使肝脏解毒改能增加,促进肝内代谢[6]。栀子有较强的利胆作用,改善胆红素的正常排泄,有较强抗菌作用,多败血症引起的黄疸效果更佳。黄芩具有保肝降酶及广谱的抗病毒、抗菌作用,对细菌有加强抑菌作用。灵芝含有多糖及人体必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板蓝根具有抗内毒素、抗炎、清除氧自由基、抗病毒等作用。因此,从临床药理作用看,舒肝宁注射液涵盖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机制的多个方面,是一种多药理机制的保肝、退黄、降酶、利胆、抗感染药物。

总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增加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1]陈宝昌,戴兰芬.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围生因素[J].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8,23(2):133-134,145.

[2]王 岩,黎有东.舒肝宁注射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杂志,2009,29(7):68-69.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7.

[4]刘 义.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12.

[5]蒋永江,陈继昌.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138-140.

[6]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146.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早产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