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

2012-08-15张永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梭形轻中度源性

张永华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通常发生于脊柱旁交感神经丛,其中以后纵隔最为常见[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8例,平均21岁。其中3例体检发现,5例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

1.2 影像检查方法 8例均采用GE公司16或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120 kV,300 mA,层厚5 mm,重建层厚1.25 mm,层间隔1.25 mm,增强扫描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300 mgI/ml),总量100 ml,以3.5 ml/s注射,常规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部分延迟3 min行延迟扫描。

2 结果

CT表现:①部位:病变位于后纵隔。②大小:肿瘤最大径2.3~13.2 cm,平均5.2 cm。③形态:7例呈梭形或椭圆形,1例病变体积较大者伸入主动脉与食管之间,但无侵犯征象。④钙化:5例可见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以肿瘤周边分布为主。⑤密度:多数病变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3例无明显强化,5例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延迟强化。

3 讨论

3.1 概述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GN)是一种很罕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文献报道以后纵隔和腹膜后多见,另外约有20% ~30%发生于肾上腺[1]。所有年龄均可发病,其中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

3.2 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 本组7例病变均表现为梭形或椭圆形生长的肿块。1例病变体积较大者伸入主动脉与食管之间,呈嵌入性生长。本组8例病变的形态及生长方式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2]。

节细胞神经瘤约有20~60%发生钙化[3、4],本组病例中有5例可见钙化,钙化率较高。

本组中6例病灶平扫接近囊性病变密度,与囊性病变鉴别困难,因此需要进行增强扫描进行鉴别;2例病灶表现为混杂低密度。增强后3例无明显强化,5例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

结合文献及本组资料,笔者将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特点归纳为:①肿瘤常呈梭形或椭圆形生长,也可表现为嵌入式生长,为其特征性表现。②所有年龄均可发病,其中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③约半数以上病灶内可见钙化。④MS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渐进性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少数病灶无明显强化,术后病理为粘液变性明显。

4 鉴别诊断

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主要应与其他神经源性肿瘤、包裹性积液、淋巴管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等相鉴别。神经鞘瘤常伴有囊变坏死;神经纤维瘤平扫密度较高且可多发。包裹性积液和淋巴管瘤CT平扫均表现囊性低密度且多无强化。嗜铬细胞瘤呈明显持续强化,容易做出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具有较典型的MSCT影像特点,一般能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1] G.Rondeau,S.Nolet,M.Latour,et al.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Features of Seven Adult Adrenal Ganglioneuromas.Clin.Endocrinol.Metab,2010,95(7):3118-3125.

[2] 杨蕊梦,江新青,魏新华,等.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4):246-249.

[3] Duffy S,J haveri M,Scudierre J,et al.MR imaging of a posterior mediastinal ganglioneuroma:fat as a useful diagnostic sign.AJNR Am J Neuroradiol,2005,26(10):2658-2662.

[4] Lonergan GJ,Schwab CM,Suarez ES,et al.Neuroblastoma,gangli2oneuroblastoma,and ganglioneuroma: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graphics,2002,22(4):911-934.

猜你喜欢

梭形轻中度源性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