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养生旅游的发展条件与类型分析

2012-08-15高曾伟易向阳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茅山镇江旅游

高曾伟,易向阳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江苏镇江 212003)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养生的国家,数千年来形成了门类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更注重养生,养生旅游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形式之一,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镇江具有诸多发展养生旅游的条件,应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养生旅游,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 养生与养生旅游

“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就是保养、调养、颐养自己的身心,“是根据人体生命过程规律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1]

“旅游是养生的手段,养生是旅游的目的。”[1]旅游是愉快的休息,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休息方式。旅游活动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实在是一种绝好的养生方法。人们在优美轻松的自然环境中旅游,可以充分享受自然天成的各种形式美,在旅游途中尽兴游玩,使人心情放飞,欲念俱无,劳累也一扫而光,对身体大有益处。

旅游可以疗疾养生。大自然本身就是治疗人类身心疾病的神医。西方学者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称为“自然的医疗性风光(medicinal landscape of nature)”。法国作家莫罗阿认为:解脱忧郁悲哀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旅游。生气勃勃、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使人情趣倍增,乐以忘忧,从而起到了疗疾养生的效果。

养生旅游是游人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以养生为主题,以防病健身、身心愉悦、延年益寿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它是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式的旅游活动。因此,养生旅游是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创新与发展,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

2 镇江发展养生旅游条件分析

2.1 潜力巨大的养生旅游市场

旅游行业一般要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发展阶段。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 000美元时,休闲游将获得快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出现爆发性需求,旅游形态出现以度假游为主时期;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据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5 432美元[2],中国旅游发展已进入了第三阶段。2011年镇江地区人均GDP已达到11 450美元,为全国人均GDP的2倍多,包括镇江在内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养生旅游已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养生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市场,其发展空间广阔。”[3]

2.2 优越的区位条件

镇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又是经济、科技、文化发达,人口密集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宁镇扬都市圈中的重要城市。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这里十字交汇,使镇江成为我国的航运中心城市。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有沪宁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沿江高等级公路等通过,2007年镇江被确定为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城市。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横贯市区,使镇江到上海最快仅需50分钟,禄口机场与镇江仅1小时车程。镇江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运输的格局。长三角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已基本形成,为镇江发展养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客源和极为便捷的交通条件。

2.3 优良的自然养生环境

养生旅游需要高品质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具有养生品质的空气、山、水、生物等资源[4]。镇江是一座具有真山真水特色的城市,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适宜居住和全年旅游,尤其是风和日丽的春季和秋高气爽的秋季更适宜开展养生旅游活动。镇江中药材资源丰富,是江苏省中药重点产地之一,仅句容就有754种,其中茅山苍术久负盛名,丹参、黄精、葛根为名贵中药。镇江也盛产名优绿茶和鲜果。这些为镇江发展养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2.4 丰富的旅游资源

发展养生旅游不仅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镇江具有数量众多、级别较高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独特。镇江拥有“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A级风景名胜区),南山、茅山、九龙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山和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华山和镇江长江豚类等省级自然保护区。镇江的山地森林覆盖率高,并拥有长江、运河、湖泊、水库、泉水、温泉等丰富的水体旅游资源。此外,还有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

2.5 悠久的养生文化

镇江是一座具有3 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医药家,尤其是晋代的葛洪、南朝的陶弘景等著名炼丹家、医学家,使镇江积淀了丰富的传统医药与养生理论和方法。自古以来,镇江文化发达、宗教繁盛,历代文化名人、高僧、道长辈出,养生理论与方法各有其独到之处,其中儒家养生偏重道德涵养,道教养生偏重身体修炼,佛教养生偏重身口意(即三业)转化;民间养生偏重实用,武术养生偏重技击。悠久的养生文化为镇江发展养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2.6 较好的养生旅游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镇江已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养生旅游基地。茅山风景区[5]利用“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和环境质量优良的优势,对道教文化中的炼丹术、养生术、周易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整合提炼,发挥茅苍术、当参、葛根等多种茅山地方名贵中草药的优势,精心推出高水平的养生书屋、品茶论道馆、养生药膳、养生温泉等众多参与性的养生旅游产品,推动养生文化向“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渗透。茅山风景区荣膺“2009年度国际最佳休闲养生基地”殊荣。句容市也被授予“2010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健康养生之地”称号。现在,茅山正在积极打造“中国道教养生体验区”,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将景区打造成“中外游客向往的养生度假天堂、休闲乐园”,“全国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

此外,如丹徒区辛丰镇的龙山白鹭岛生态休闲区、句容春城镇的句容南山农庄、句容万山红遍农庄等已形成了集绿色农产品种植、观光、生态体验、娱乐、会议、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园,为镇江发展养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养生旅游的主要类型分析

依据镇江现有养生条件和基础,镇江可开发以下养生旅游类型。

3.1 滨水养生旅游

长江、运河等河流山水相映、景观和谐、动态美感强烈,可开展多种水上旅游活动;而河滨幽静的环境、葱郁的林木、芬芳的花卉、美丽的景观是人们休闲养生的好去处。镇江湖泊主要有市区的金山湖(北湖)、句容的赤山湖,还有句容水库、仑山水库、凌塘水库、茅山水库、北山水库、二圣水库等。湖泊和水库不仅通过其自身的形、影、声、色、奇等构景要素,给游人以美感,而且它们与山、林、花、草以及多种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优美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

长江镇江河段多沙洲和边滩,世业洲、江心洲、太平洲等为长江岛屿,征润洲、顺江洲等为长江边滩,还有不少待开发的江滩湿地资源。如世业洲是长江中的沙洲型岛屿,四面环江,南与市区一水之隔,北与扬州隔江相望,总面积44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世业洲可充分利用岛屿与城市相对隔绝、环境幽静的条件和丰富的长江资源,建设成为符合现代养生、休闲、度假的旅游区。2012年8月,世业洲已被批准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镇江应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库、岛屿、边滩、湿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滨水养生旅游。

3.2 山地森林养生旅游

山地森林养生旅游是以山林溪谷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适居温度、矿泉、中草药等为养生原料形成的天然氧吧、森林浴、雾浴、竹海浴、矿泉浴、生态食疗等的养生旅游产品。目前,世界上许多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已开发专项森林旅游。

镇江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和岗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1.1%。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植物种类多样,植被覆盖好,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73%,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达92%,茅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达91.6%,五洲山、十里长山生态环境良好。很多山地拥有湖泊、水库、泉水、温泉等水体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尤其是茅山的药材资源尤为丰富,堪称“天然药物宝库”。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茅山药材就有380多种,其中以茅苍术、唐玄宗赐名的太保黄精、当参、葛根为最佳,茅山苍术有“中国苍术之冠”之誉,已开发了葛根茶、葛根粉等保健产品。所以,镇江的南山、宝华山、茅山以及五洲山、十里长山等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地,可建立众多的疗养院,成为江南著名的山地森林养生基地。

3.3 温泉(矿泉)养生旅游

温泉和矿泉是疗养、治病和养生的珍贵旅游资源[6]。镇江有丰富的地下热水和矿泉资源。镇江的矿泉主要是锶与偏硅酸矿泉水,还有少量含锌、含锂的矿泉水。韦岗温泉为40~46℃的中温热水,水流清澈,流量长期稳定,日涌水量达3 000吨。丹徒区驸马庄地热井的井口出水温度为42℃,日出水量603吨。井水富含偏硅酸,尤其锶、铁的含量较高,其中锶含量达12.8毫克/升,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的命名矿水浓度(10毫克/升),称为锶水,也是省内目前温泉水中锶含量最高的地热水,对肠胃疾病、风湿病、高血压等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效。四摆渡蚕种场有两口井间歇性出现最高水温达47℃的中温热水,十里长山南麓的龙王庙泉出现23℃的低温热水。

温泉,尤其是矿泉,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疗养和养生资源,因此世界上重要的温泉地区,几乎都建成了疗养地和养生休闲度假区。镇江应充分利用宝贵的温泉(矿泉)资源,积极开发温泉疗养和养生旅游。对已开发的韦岗温泉,应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设施,提高档次,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温泉疗养和养生旅游基地。

3.4 园林养生旅游

中国园林是由山石、水体、生物、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是融造园、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镇江市区的公共园林主要有伯先公园、宝塔山公园、河滨公园、古城公园、古运河风光带、米芾书法公园、银山公园等,它们具有明显的江南园林特点;而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宝华山等具有江南寺观园林的特色。镇江园林幽静的环境、葱郁的林木、绿茵的草地、芬芳的花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设施是开展园林休闲养生旅游的理想场所。

3.5 乡村养生旅游

乡村和古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民居建筑、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特有的美味佳肴,备受人们青睐。镇江地区的农村大多山水相依、河湖众多、环境优美、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大量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可为游客提供吃、住、娱、游、购、采摘、品茶、科普教育等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打造一种全新的乡村休闲养生度假模式。

镇江果树栽培历史悠久,主要有桃、梨、葡萄和草莓等。在江苏优质水果评比活动中,句容的云兔牌红颊草莓、后白镇的翠冠梨、金水牌圆黄梨、世成牌巨峰葡萄等4个果品获得金奖,边城镇天蜜果园的翠冠梨等4个果品获银奖。镇江南山农艺园有占地600亩的应时鲜果,可供游客采摘的果品有几十种。镇江产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记载。在2003年全国“中茶杯”名特茶比赛中,镇江市获特等奖7个、一等奖9个。“金山翠芽”是镇江茶叶的第一品牌,1985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十大名茶。镇江应在已建成的农村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设施、提升品质,扩大规模,形成特色,使之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农村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基地。

3.6 药膳养生旅游

数千年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为是长寿的关键因素。我国早就有“医食同源”之说,俗话也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语。药膳是以中药材和食物作为原料,经烹饪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饮食。它“寓医于食”,是我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饪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食者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不仅国人有用药膳养生的传统习惯,而且到我国旅游的外国游人也喜欢享用中国的药膳。

镇江早有制作药膳的传统,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如虫草鸭子、天麻炖甲鱼、枸杞炖乌鸡、山药桂圆粥、人参黄芪粥、甘草茯苓粥、百合莲子粥等。镇江香江酒家的厨师经过反复实践,创制出数十种药膳品种,供顾客选用,并将众多的药膳有机结合,合理搭配,推出了“滋补养生宴”,在全省大赛中荣获金牌奖和“江苏名宴”称号。主要菜点有:“一鸟百当羹”、“杏仁酥干贝”、“佛手裙边”、“金松乳鸽”、“虫草鱼丝”、“石斛焖牛尾”、“砂蜜猪手”、“华佗回春鸭”、“多味山鸡烤”、“菊花脑鮰鱼花”、“杜仲炒腰花”、“当归天麻炖山龟”、“淮山枸杞炖牛鞭”、“芦荟双菇”、“茯苓寿糕”等。

镇江香醋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酿造醋不仅是极佳的调味品,而且对治病养生有很好的效果,如消除疲劳、调节血液酸碱平衡、助消化、抗衰老、杀菌、增强肝脏机能、防止心血管疾病、利尿、降低尿糖含量、防治肥胖、抗癌等。镇江恒顺集团还开发了养生醋、醋胶囊等保健产品。

3.7 宗教养生旅游

镇江宗教文化多样。不同宗教都有自己特有的养生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道教和佛教养生影响深远。养生术是道家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道教养生术是在内修外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和技术。道家建立了“以重人贵生的人生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说、性命双修的内炼体系和逆修返源的仙道理论”为特色的养生学体系。道教气功养生是道教养生的重要贡献,“天人合一”是道教养生术的重要思想。佛教养生分修心、修性、居食养生三部分。修心术主讲慈悲、博爱;修身术主讲禅定,又分为内修身与外修身两部分,内修身就是坐禅形定,外修身就是对筋骨肉的锻炼;居食养生主讲生活起居长寿之法。此外,佛家提出了种种戒律,一个层面是身体的,另一个层面是心理的,合起来就形成了健康的养生标准。

镇江有“基于道教文化的茅山养生基地”[7],有基于佛教文化的宝华山养生基地,是开展宗教养生旅游的佳地。

4 结束语

总之,镇江应当顺应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茅山发展养生旅游的经验,大力促进养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改变目前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产业结构,促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1]胥兴安,李柏文,杨懿,等.养生旅游理论探析[J].旅游研究,2011(3):40-42.

[2]何敏.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5432美元[EB/OL].[2012- 08-16].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08 -15/4109921.shtml

[3]张金霞.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养生旅游市场分析[J].企业导报,2011(10):110.

[4]周作明.中国内地养生旅游初论[J].林业经济问题,2010(2):142-145.

[5]王丽,宁炯,余子萍.基于道教文化的养生旅游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1(24):14876-14877.

[6]刘丽君.温泉旅游开发中的养生文化探析[J].商业经济,2011(12):48-50.

[7]余子萍,王丽、沙润.养生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构建及环境营造——以句容市茅山风景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

猜你喜欢

茅山镇江旅游
一品锅中尝春味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旅游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