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凤子在北京女高师任职时间考

2012-08-15蒋纯利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高师图画

蒋纯利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江苏镇江 212003)

吕凤子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和艺术创作,他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才,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绘画和书法艺术遗产。他的一生历经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活动和事件,与众多历史人物有过密切的接触。这些经历影响着他思想的成熟和艺术的升华。其中很重要的一段莫过于任教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北京女高师)的经历。他一生的许多成就都与其在北京女高师的任教经历密切关联。因此,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吕凤子一生的关键所在。

本文讨论吕凤子北京女高师任职的时间,可以厘清目前研究吕凤子的一些误传,更加准确地把握吕凤子经历的丰富内容,以便研究他作为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在其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脉络。

1 任教北京女高师的时间

在去北京之前,吕凤子任教于扬州的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张翼鸿的《缅怀艺术教育家凤先生》记到:“五师校长任孟闲聘先生教学,并于一九一七年起试行文、理、美三科进修制,礼聘先生为美工科首席教师。”[1]许幸之在他的《回忆恩师吕凤子对我的教育与培养》一文中提到:“由于从少年起就受到邻居——好友石楚青的影响,并在他家中看到他的老师——扬州第五师范教师吕凤子的画,特别羡慕,便向我哥哥提出想跟吕凤子学画的要求。”[2]许幸之拜吕凤子为师的时间是1917年初春[3]。

吕凤子受聘去国立北京女高师任教的时间大多说法模糊,一种说法为1917年。如邓白先生的《吕凤子先生与陈之佛先生传略》中说:“(吕凤子)一九一七年北上,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及专科主任。”[4]赵启斌《折冲东西》一书中的“吕凤子艺术年表”[5]也定为1917年;尹文的《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年表》[6]中亦是1917年,其他如寿崇德的《吕凤子先生年谱》和朱学文、郑继棠所编《吕凤子年表》也均署“1917年,先生32岁,应聘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图画科主任”[7]。且都没有具体日期。

另一种说法是1918年。姜丹书在《我国五十年来艺术教育史料之一页》一文中说:“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民七(1918年)秋,曾办三年制的图画专修科一班。重要的图画教师是陈师曾、吕凤子、萧俊贤等”[8]。胡耐秋在她的《吕凤子与正则美育》中回忆说:“记得是1918年,我读到初小四年级,暑假以后已经开学,吕凤子先生还没有去北京。”[9]也就是说吕凤子是在正则小学开学以后才去了北京上任的,时间应1918年(民国七年)初秋。而根据许幸之的回忆,我们也可大致判断为1918年夏天以后的事:“第二年暑假将临,得到吕先生的示意,要我在暑假期间赴丹阳学习。……在丹阳,我度过了一个很愉快的向老师学习多种技艺的暑假期。在暑假将近结束时,吕先生特别找我去谈话:‘暑期快结束了,这里很快就要开学,你所用的住房也要腾出来做课堂……我是否去扬州还没有定。今后也不可能再用函授的方法来教画了……建议你和家庭商量一下,可以推荐你到‘上海美专’去学画,我弟弟吕澂(吕秋逸——中国第一个美学、美术史家)在那里做教务主任,他是研究美学、美术史的,他也可以帮助你学画。’”[2]许幸之讲的第二年就是1918年,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吕凤子已做好了不回扬州教书而去北京赴任的准备。姜丹书、许幸之、胡耐秋都是亲身经历和回忆者,当属可信。

根据史料记载,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实行的是一学年三学期的规定,即八月一日起为第一学期,一月一日起为第二学期,四月一日起为第三学期[10]58。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吕凤子北上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职的时间当在1918年8月以后的秋天。

2 任教北京女高师的教职

1917年3月,由于前任“代理校长胡家祺呈递节略计划,恳请将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改组为高等师范。结果,蒙批在案,得准筹备”[10]24,时新任校长方还的“头等大事便是着手改组女高师”。在《1917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改组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呈文》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呈为改组女子高等师范,谕予核准事。窃属校于民国六年二月呈递节略筹改高等,策批在案。嗣于八月间添设附属中学二班,即行停招师范预料,添设教育国文专修科,七年八月续招图画手工及博物专修科二班,凡以为实行改组计也。”[11]从中可见,改组女高师在学科上作了一定的调整,增设了“教育国文专修科”、“图画手工专修科”、“博物专修科”等专修科班。吕凤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聘北上任教的。

关于吕凤子在北京女高师任教并担任科主任的史实,可从他的两位学生的回忆中给出答案。一是程俊英的回忆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6月4日学生游行)回校以后,天色已晚。得悉方还校长将这次游行归罪于陈中凡、吕凤子(图画科主任)老师。他说:‘十五校女生游行是我校国文科倡导的,图画科附和的,两科的主任责不容辞。’”[12]另一个学生王淑芳也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记“五四”前后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一文中记道:“特别是6月4日方还阻挠学生游行失败以后,解聘了学生运动中最活跃的国文科和图画科的两位级主任陈中凡和吕凤子老师。”[13]可见,吕凤子当时在北京女高师担任的是图画手工科教师,且任科主任一职。

关于吕凤子在北京女高师所教课程,我们现没有查到“图画手工专修科”的课程计划表。但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一览》中的“教育国文专修科课程计划表”和“原师范本科课程计划表”中了解到,当时的北京女高师有“图画”和“手工”科目。其中“图画”科目下开设课程有“写生画、自在画、想象画、用器画、美术史大要、黑板画练习、教授法”等;“手工”科目下开设“小学校各种细工、纸豆线竹黏土石青及简易之木金各细工、编物、刺绣、教授法”等[10]27。而这些课程又是吕凤子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所学课程的一部分,想见这些课程的开设可能与吕凤子有一定的关系。据范建华先生所掌握的资料,“1918年吕凤子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图画专修科主任时,与陈师曾、萧俊贤等名流均一起共事。吕凤子任西洋画图案、心理学教师,陈师曾任中国画教师”。

3 离开北京女高师的时间

吕凤子离开北京女高师的时间,也十分模糊,有着多种说法。邓白先生说:“(吕凤子)一九一九年到上海美专任教务主任”[4],那就是说吕凤子的离校时间起码是1919年,赵启斌著作中的时间也是1919年。而尹文的文章则说是1920年,“吕凤子因反对军阀遭迫害,与同事陈中凡辞职回江苏。”但没有月份说明。不少文字记载中均写到吕凤子1919年“与同事陈中凡一同愤而辞职返回江苏”一事,这事肯定有误。陈中凡的《陈中凡自传》中明确写道:“1919年8月至1921年7月,经北京女高师新任校长毛邦伟介绍,重任该校教员兼国文部主任。1921年9月南下任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14]陈中凡是1921年7月回江苏的,而吕凤子也就不可能在这个时间与陈中凡一起离开。

吕凤子在1919年没有离开北京,因为在“五四运动”中,吕凤子与陈中凡一道,支持学生正义爱国的抗议游行,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中。在受到校方的迫害后,学生立即召开“自治会”,决议驱逐方还,并草拟“驱方宣言”送到教育部。“七月七日,教育部正式免方还职,委毛邦伟先生担任我校校长。他还未到校就职,我们就到他家提出下学期希望聘请的老师,主要是李大钊老师和陈中凡、吕凤子老师。”[12]接着,“毛校长乃继续聘请陈老师及李大钊、吕凤子老师回校。”[15]因此吕凤子和陈中凡均在1919年8月被重新聘任。所以吕凤子离开北京女高师的时间,比较确切的应该是胡耐秋的回忆:“1920年上半年,学期将近结束,吕先生已经从北京女师大回来。”[9]这应是1920年夏天以后的事。

吕凤子离开北京的时间也可以从他接聘上海美专教职的时间上得到印证。许幸之的回忆中提到“回到扬州后,征得母亲和哥哥的同意,带着老师的介绍信,仍由老家人陪同,便径直去上海,果然经吕秋逸先生推荐给校长刘海粟,未经考试,便进入上海美专学画了。”[2]那是吕凤子将去北京的时间,而同时吕澂已担任上海美专教务长。“等我升学到高年级的时候,吕秋逸辞去了上海美专的教职,而由吕凤子先生代替了教务主任的职务。”[2]许幸之是1919年夏以后入上海美专学习,至1922年毕业离校,他这里讲的高年级,至少是1921年夏以后的三年级。而在赵启后《杨仲子传略》一文中,叙述杨仲子1920年夏经蔡元培介绍去北京女师大任教职、创办音乐教育科时,则说他与吕凤子“等文化艺术界仁人志士频繁往来,相互切磋,穷其艺术之理,尽其人生之性。”[16]从中可见至少1920年上半年吕凤子还在北京任教。

4 结束语

吕凤子在北京的任职时间应该是1918年初秋至1920年夏。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使吕凤子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亲历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接触了诸如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刘师培、陈师曾、陈中凡等各界名流;与此同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西方经典著作,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学习了新的科学、民主观念和西方哲学理论,思想和艺术逐步趋于成熟,为他成为著名教育家、美术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张翼鸿.缅怀艺术教育家凤先生[G]//吕凤子研究文集.镇江:吕凤子学术研究会,1985:197.

[2]许幸之.回忆恩师吕凤子对我的教育与培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6(1):32-36.

[3]汤池.我国左翼美术运动先驱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与影剧编导许幸之逝世[J].美术,1992(3):41.

[4]邓白.吕凤子先生与陈之佛先生传略[J].新美术,1988(1):60-65.

[5]赵启斌.折冲东西[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267.

[6]尹文.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年表[J].艺术学界,1988(1):76-112.

[7]朱学文,郑继棠.吕凤子年表[G]//钱凯,吴海祖.吕凤子纪念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241.

[8]姜丹书.我国五十年来艺术教育史料之一页[J].美术研究,1959(1):30-33.

[9]胡耐秋.吕凤子与正则美育[G]//钱凯,吴海祖.吕凤子纪念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16.

[10]姜丽静.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

[11]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68.

[12]程俊英.回忆女师大[J].档案与史学,1997(1):58-66.

[13]王淑芳.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记“五四”前后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J].北京党史,1989(3):30-34.

[14]陈中凡.陈中凡自传[J].晋阳学刊,1981(3):51 -52.

[15]程俊英.陈中凡老师在女高师[G]//吴新雷.学林清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55.

[16]赵启后.杨仲子传略[J].音乐艺术,1993(3):31 -36.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高师图画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图画捉迷藏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