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思考①

2012-08-15黄赞松黄衍强曹聪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临床能力教育

黄赞松,黄衍强,曹聪

(右江民族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所,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huangzansong@hotmail.com)

临床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多维的艺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严格规范、高质量的培训,以使其掌握从事医疗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1]。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1 充分认识提高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意义

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临床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处理好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进行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我校临床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对的十分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明确教学理念

临床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思路,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和基础,加强人文和素质教育,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规范教学管理

3.1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设立一位副院长主管教学,职能部门由教学部负责管理,各临床教研室配备高素质的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坚持临床轮转集中管理,切实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并注重“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培养,正规训练,不断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及学生素质。

3.2 教学组织工作坚持统分原则,采取临床学院统一领导,教学部、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学科分级管理;坚持效能原则,因需施教、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适应性原则,规范性与灵活性结合,根据我院临床教学实际,采取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单班教学、合班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研究适合临床学院实际的教学组织模式,强化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培养与提高,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3.3 坚持科主任和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教育部明文规定,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尽管这一制度已经得到实施,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科室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落实不得力,少数教师忙关系、忙走穴、忙开会,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重临床和科研轻教学、重兼职轻本职、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科主任和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学生上课。这些要求要体现在学校的职称评定、考核评价、薪酬制度和表彰奖励各环节中。

4 培养高素质有责任的临床教师队伍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负责任的临床教师,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具体来说,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责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4.1 建设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实践能力临床医学人才的关键。当今是医学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要成为好的临床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保证临床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结构。

4.2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教他们知道某一具体疾病,把临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重复一次,而应该训练医学生从不同病人的临床表现中去了解和总结疾病的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实践到理论认识的飞跃。

4.3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训制度对临床教师进行包含人文素质、专业、科研等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做好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建立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加强教师在本学科领域内、学科领域间以及校际、国际交流。

5 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领导重视是关键,教师负责是核心,加大投入是基础,改善办学条件是保证,制度建设是保障。

5.1 成立临床教师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聘任、转评、晋升制度的工作。对取得成绩的教学活动的支持与肯定,通过奖励、晋升或酬金来实现协调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平衡,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5.2 研究教学方法,继续推进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改革,扩大PBL教学的比例,将PBL教案编写纳入临床学院教材建设规划[2]。改变传统的被动教学形式,推进床旁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研究性教学纳入每年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提倡教师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在临床教学时,把以授课为中心的知识传播型教学改为以小组讨论为主的问题解决型教学。采用提出问题——见习——学习查文献资料——集中讨论、总结——专题讲座,最后出科考试的教学方式进行[3]。

5.3 改进教学手段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改革的机制和措施;加强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含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沟通与科研意识养成等培养。

每年举办一次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临床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专题讲座,加强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各种形式宣讲活动。

加强临床课程网络化建设。编制和建设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精品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和双语网站。利用形象性、立体化和网络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空间,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其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素养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加强临床医学生实习的管理[4]

5.4.1 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从学校到医院,由在校学生转变为实习医生,临床医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实习生进入医院后,由教学部组织院内有关职能科室主要教师从医德医风、医疗安全、医疗法规、病历书写、无菌观念、院内感染监控、护理基础等方面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尤其注重医疗法律法规的教育,树立医疗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4.2 加强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对医学实习生实施全程医德教育,建立全员参与、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育人网络,走以德育为首,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融为一体的路子。

5.4.3 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和改善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交流技巧,是改善医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临床医学生通过与患者和带教老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师生关系,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6 保障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6.1 端正教风、学风建立健全师德教育规范和强化教风管理,开展以“建设优良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体的教风学风建设活动。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目标,形成“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良好氛围;以“热爱专业、勤于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临床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其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立院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开创临床教学新局面。

6.2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建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实施程序和监控体系。实施课程的整合评价,实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实践三阶段的综合考试,注重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结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整合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形式与内容的革新。

6.3 改革考试、考查方法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优化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如多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等。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5](具体含评价方式、考试类型、考试分析、考试管理等要点)。

6.4 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从临床医学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搜集改进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将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有关信息,作为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建立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教学评价的工作机制,吸取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建立教育评价信息反馈机制。

6.5 建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评价与激励措施:今后学校对临床学院考察评估的重点放在“四个度”上,即:办院定位对学校发展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师资力量、经费安排、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院际合作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以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建立健全发展教师评价机制。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纳入评价全过程,评价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同步进行。建立个人评优评先(师德标兵、青年岗位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学管理者、优秀临床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和集体评优评先(优秀教研室、优秀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团队等)相结合的激励措施,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7 建立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督导检查和奖惩制度

临床医学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定期对相关责任科室进行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将检查情况报告领导。发布信息简报,通报临床教学工作情况,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

在每年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中,对按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工作与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各方面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在每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不能按目标任务要求完成任务;不能按时、质量不合格、态度不端正或个人形象影响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部门或个人,给予相应处理。

相关部门责任人工作表现记入个人教学档案,并作为个人教学评优评先和教师转评、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个人和所在部门工作情况直接与本人及科室年终考核挂钩,并在年终奖金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体现。

以上思考是我们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粗浅认识,在此提出,期望大家参与讨论,为我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迄今,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已结束,有学者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应尽早实现5大转变:其中一项就是从院校评估到专业评估[6],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临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是我们医学院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1]汪青.全球本科医学教育认证概览[J].复旦教育论坛,2009,7(2):88-91.

[2]解继胜,黄赞松.日本医学教育特点及对我国医学生素质拓展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40-41.

[3]黄赞松.从日本医学教育的特点谈我国内科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91-92.

[4]陈萍,雷玉群.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5):901-902.

[5]黄赞松.如何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世界感染杂志,2010,10(4):155-159.

[6]陈彬.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未来发展的五大走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45-49.

猜你喜欢

临床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题解教育『三问』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