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漳台两地服务业合作的基础与重点

2012-08-08方赐德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漳州两地服务业

方赐德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福建 漳州36300)

漳州是台资企业在大陆落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漳台两地经贸合作环境和条件的逐渐改善,台湾与漳州的贸易与投资额不断扩大,有效地推动了漳台服务业的互补性合作。

一、漳台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

(一)漳州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从表1的数据看,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偏慢,近期才有较明显改善。2010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5:51.3:39.2,漳州市为18.2∶44.4∶37.4,漳州第一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漳州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占比在全省9个设区市中位居第6位,仅高于莆田、三明、龙岩,这与漳州的城市定位极不相称。

表1 1985—2010年福建省与漳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单位:%

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看,漳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一是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大,发展水平较低。如2009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3%和23.4%。传统服务业中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0%以上;而现代服务业中新兴行业所占比重较低,其中金融业和保险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9%和14.0%,两项合计占18.9%,全省这一指标为25.9%。其他新兴服务业如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动漫、文化创意等产业占比更低,这说明漳州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且发展水平不高。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10年漳州市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449.5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19%,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6.36%,居全省第四位,与周边地区相比相差甚远(厦门为36.63%、福州为23.99%、泉州为16.48%)。

(二)台湾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向大陆投资情况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台湾服务业在各产业发展中已占绝对优势,占GDP比重均在40%以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向服务型经济加快转变,服务业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08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高出工业49个百分点,由1980年的46.7%上升到2008年的73.3%,创历史新高。然而,由于受人口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台湾服务业的发展已近极限,同时近年来台湾的实体产业大量转移到大陆,近期台湾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表2 1960—2010年台湾产业结构概况 单位:%

一是台湾服务业转移速度加快。近年来台湾对外投资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台湾对海外服务业投资项目占对海外投资总项目数的47.21%,服务业投资总额达284亿美元,占对海外投资总额的60.13%。投资大陆服务业占台湾投资大陆比重已达25.69%。这表明服务业已成为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重点产业,未来台湾对大陆服务业投资将呈加速的势头。

二是台湾主要向大陆传统服务业投资。从2010年台湾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看(见表3),批零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共行政及国防等产业已成为台湾的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其中批零贸易业发展最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增加就业最多,成为台湾服务业中的支柱,占到GDP的18.17%。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引进了日本连锁加盟和宅配管理技术,台商也把这套技术应用在东南亚及大陆,由此加快了该行业的发展。

表3 2010年台湾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

表4 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行业分布情况(截至2009年1月)

运输及仓储业204 3.90 540202 6.90艺术、娱乐及休闲408 7.80 418375 5.35住宿及餐饮业459 8.78 320894 4.10不动产业101 1.93 300879 3.84支持服务业141 2.70 207379 2.65医疗保健社会工作47 0.90 139408 1.78金融控股业4 0.08 60540 0.77教育服务业15 0.29 15935 0.20其他服务业264 5.05 802999 10.26

从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行业分布情况看(见表4),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投资项目数占服务业总项目数的35.25%,占总投资额的33.27%,表明台商投资大陆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

二、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基础

漳台服务业发展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服务业内部结构、经营理念、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差异互补上,由此形成两地服务业合作的基础。

(一)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产业基础

表5 主要年份漳台两地产业结构比较

从表5漳台两地产业结构对比数据看,目前漳州市刚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相当于台湾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而台湾经济早已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漳州的服务业水平与台湾相差较大,从三次产业和人均GDP来看,漳州和台湾的产业发展进程时间相差约为20~25年,这种差异是两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台湾石化、台塑、灿坤、统一、泰山、天福、长春化工和台湾玻璃等台湾百强企业在漳州落户,带动了漳州经济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农业、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力、化工、物流、地产等一批产业的崛起,促进了漳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地推动了两地服务业的合作发展。

(二)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市场基础

漳州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潜力巨大。2011年漳州的经济总量达1768.20亿元,人均GDP为36453元,约合5000美元。从国内外发展经验与规律看,人均GDP超3000美元是服务业进一步加速发展,居民消费从温饱向享受型转变,消费能力开始被激活的时期。发达国家在这一时期的服务业都比较发达,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目前,漳州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与漳州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处于较低的水平,2000—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35.5% ~37.4%之间,距离50%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近年来,漳州十大强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亟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制造业正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带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一是增加对运输服务业需求,催生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制造业的货物贸易、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推动了银行、金融和资本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会计、法律、保险、咨询、信息和外汇交易等方面的需求;三是强化了对产品研发、品牌塑造、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发展。可以预计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及层次提升,将直接推动金融、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扩张,加快漳州服务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此外,随着漳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将加速漳州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漳州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1年,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100元、9119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教消费保持增长势头,旅游消费逐渐兴起,对住房、汽车的消费增加,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同样也为漳州服务业的进一步拓展带来较大的发挥空间。

(三)漳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的要素基础

漳州拥有海岸线长715公里,天然深水港湾20多个,全省6个深水港湾中漳州就拥有厦门湾和东山湾,可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133个。招银、古雷两个深水港区靠近国际航道,水深和锚地条件可满足建设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码头和25万吨级散货矿石、30万吨级油品化工码头需要。这为两地合作发展港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此外,漳州在闽南地区后发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充足,淡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两地服务业合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漳州服务业的用地价格仅为台湾的1/10,劳动力工资与台湾相差8~10倍,这种要素资源的差异性为两地服务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漳台服务业重点合作领域

目前,台湾对漳州服务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领域,即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和房地产业。深化两地服务业的互补性合作,必须明确重点合作领域: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和会展业。

(一)整合两地资源,深化旅游业合作

1.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做大漳州旅游业。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台湾有80%的人讲闽南话,有近40%的台湾人祖籍在漳州,台湾现有四大民间信仰,除妈祖外,东山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三尊神祗的祖庙都在漳州。漳州具备承接台湾新一轮服务业转移的独特优势,拥有发展对台旅游、拓展闽南语系市场的优势。漳州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如沿海地区美丽的海岛、火山地质公园、海水温泉、红树林;山区的南靖、华安世遗土楼群、平和的三坪古寺均具优势。近年来台湾旅游业飞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大陆赴台游客突破120万人次。由于漳台许多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渊源,这为对接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共享游客资源奠定了基础。

打造两地共享的精品旅游线路。建议以东山生态旅游岛、云霄海水温泉、南靖和华安土楼及平和三坪古寺、芗城明清历史街区、漳浦赵家堡、滨海火山地质公园、长泰生态旅游休闲带为主对接台湾旅游业。积极开发“原乡之旅”、“寻根之旅”、“民俗之旅”、“经贸之旅”等旅游线路,争取打造成精品线路。

2.加强漳台旅游合作宣传,推动地区间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积极与台湾旅游机构或旅游企业联合制作漳州旅游、台湾旅游宣传资料,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强互联网宣传,建立漳台旅游信息共享平台,互推、互享旅游信息资源。如2010年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与台湾的澎湖列岛地质公园达成对接合作协议;2011年6月,东山、金门、澎湖三地旅游协会会长签署了三岛旅游发展合作协议,从市场开发、宣传促销、旅游节庆、人才交流、旅游文化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三岛的合作方向,以共同提升三岛旅游业水平。

3.逐步完善漳台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台湾旅游企业投资开发漳州旅游景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吸引台湾旅游企业、酒店来漳州投资兴业,重点发展高端的酒店和旅游产品,包括游艇码头、对台客货滚装码头等。

(二)深化商贸物流业的双向对接

台湾的批发零售业在市场营销、运用ICT技术协助商品管理、连锁商店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以台湾资金、管理人才和经营模式推动漳州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的发展是提升漳州商贸服务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台湾知名企业天福集团借足漳州进军大陆市场,台湾零售企业巨头大润发成功进驻漳州;漳州成功推出漳台夜市商贸街等。因此,应借鉴台湾商贸业的成功模式,加快建设漳州夜市、品牌商业街、特色商业街,促进商贸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提升漳州商贸服务业档次。

近年来,漳台两地贸易往来频繁,衍生了大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两地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据统计,自2008年漳州招银港区开展“大三通”业务以来,漳州海关共监管招银港区“大三通”进出境船舶508航次,货运量252.4万吨,货值1.06亿美元。目前漳州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现代物流理念尚未真正树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壮大的物流服务需求。相反,台湾的物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较高,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具有相对优势。但是台湾岛内土地成本高,劳动力缺乏,物流业面临转型压力大,漳台两地物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漳州应加快引进台湾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和大型物流企业,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

(三)加快漳台金融保险业合作步伐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金融业将是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的热点。2009年两岸签署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后,为台湾金融业进入大陆提供了制度保证。对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两岸设立货币兑换基金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厦门相比,漳台金融保险业合作严重不足,当前应加快漳台金融保险业对接:一是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到漳州投资设点。如设立办事处、成立财务公司、投资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支持台资入股漳州农村信用社;深化金融交流合作,建立客户共享和推荐制度,进一步加大双方在业务、人员、信息方面的交流力度;二是促进漳台金融中介机构、征信服务机构的合作;三是鼓励两地保险机构的合作。吸引台资在漳州设立或参股合资保险机构,提升保险业对台资服务的能力,搭建漳台保险业交流平台。漳台金融保险业的合作要以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产业为主,同时加快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和创业投资等新兴业态,完善金融产业体系,增强金融支撑能力。

(四)打造“海峡展”品牌,深化漳台会展业合作

会展业是漳台经贸往来中的又一个热点领域。漳州已成功举办三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和“十三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两岸会展界人士就此频繁接洽,相互探讨,寻求合作,并已成为两岸“海峡展”的品牌。目前,漳州的农业博览会和花卉博览会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1年,邀请台湾省农会、台湾省渔会、台湾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等相关机构参与联办,设置“台湾真品馆”,漳台两地会展业合作从此拉开序幕。漳台会展业的合作大有可为,应通过漳台两地互相设点和轮流举办会展活动,优化配置两岸会展资源,合力开拓会展业国际市场,促进漳州会展业朝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格局发展。

[1]周建成.ECFA视阈下闽台服务业合作的新机遇及其利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1(7).

[2]程春生,魏澄荣.闽台两地服务业合作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J].国际贸易,2009(4).

[3]吴国培,郑航滨.海峡两岸产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服务业合作[J].福建金融,2007(4).

[4]林建甫,周信佑.两岸服务业合作与发展契机[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0(8).

[5]汪立峰.海峡两岸服务量合作探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9(2).

[6]陈岩峰,陈夏,许小乐.粤台服务业互补性合作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7]李非,熊俊莉.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的分工与合作[J].海峡科技产业,2008(3).

[8]朱毅蓉,福建企业投资台湾服务业的思考与展望[J].发展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漳州两地服务业
脚下较量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