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入WTO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2-08-08郭鹏辉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额竞争力

郭鹏辉

(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2011年,世界机电产品出口额约为7.2万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复苏情况好于世界平均水平,超出同期世界增幅3.4个百分点,占全球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15.2%,同比上涨了0.4个百分点。

一、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及评价体系

我国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最为权威的研究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与研究中心。国内关于竞争力的研究是从国家层面开始进行的,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金碚较早地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等人的研究成果,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角度探讨了研究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方法;裴长洪(2001)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行业分析、市场类型(结构)和价值链三种方法相结合的经济分析框架;张金昌(2001)设计了用进出口数据评价国际竞争力的较为系统的指标体系,为研究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确立了三大指标:一是市场份额指标,如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市场渗透率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等,这一组指标主要是反映市场的占有率情况;二是基于净出口能力的指标,如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品质量升级指数等,主要是反映净出口所占比例;三是贸易结构的指标,如固定市场份额指数、赫希曼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等,主要是反映贸易额度分配情况。目前,国内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多个领域,而且具体到各个部门、行业、产品、企业、地区、城市、乡镇等各个层次上。其中,有关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为两方面:一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对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如刘芳(2009)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机械及运输设备数据的视角对我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唐骁鹏(2006)主要从动态竞争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出口比价以及贸易模式等方面对加入WTO前后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二是从不同省份出发在个体上对各省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等机电出口大省。本文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加入WTO后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整体分析。

二、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按WTO规定,除单列的机械及运输机械设备外,3大类初级产品和6大类制成品的加工机械装备及辅助机械都属于其他机电产品出口范畴。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TC)可以显示一国某类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和净出口的相对规模,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类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其他国家的该产品来讲,是出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C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j为i国第j种产品出口额,Mij为i国第j种产品进口额。如果TCij>0,表明该产品具有贸易竞争力,该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如果TCij<0,表明该产品缺乏贸易竞争力,该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TCij值越大(但不超过1),表示该产品贸易竞争力越强。

1.加入WTO后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机械器具及其零部件在中国机电产品中的贸易竞争力最强。贱金属、机械器具、车辆及运输设备的贸易竞争力已从加入WTO初期的竞争劣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表明中国在该产品的生产效率上是高于国际水平的,其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

2.贱金属的TC指数上升最快,但波动性较大,其指数在2009年有明显的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其次为机械器具及其零部件、车辆及运输设备,二者的TC指数的波动性较小;仪器仪表及其零部件是中国机电类产品中存在国际竞争力劣势的产品,2002—2004年其劣势明显增强,2005—2011年虽然劣势在减弱,但劣势程度仍然高于加入WTO前,这表明中国该产品的生产集中在密集使用劳动力的加工、组装环节,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环节仍然明显缺乏竞争力。

图1 2002—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TC)变动趋势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标显示一国某种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或占有程度,反映该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IMS越大,说明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越高,从量上说明了一国在该产品的出口上具有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其公式如下:

其中,IMS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为i国第j种产品出口额,Xwj为世界第j种产品出口额。

1.2010年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8.21%,比2001年提升了13.16个百分点,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我国办公和电信设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占到了世界的1/5。其中,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第一大类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第二大类通信设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30.82个百分点和22.24个百分点,其国际竞争力增长强劲。2011年,上述两类商品出口额分别为1931亿美元和1373.1亿美元,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份额的17.79%和12.65%。这表明,中国出口贸易战略中的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2010年中国汽车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7%,虽然国际市场占有率比2001年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只有2.24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为43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整车(包括成套散件)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受技术、标准等因素制约,我国汽车主要出口市场仍然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与日欧等汽车生产强国相比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

图2 2001—2010年中国主要机电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变动趋势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国内外学者运用最多的指标之一。它最早由巴拉萨于1965年提出,随后多位学者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整理,使之得到了完善和推广。因其不直接分析比较优势或贸易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而是从商品进出口贸易的结果来间接测定比较优势,经验分析中可以摆脱各种理论假设的制约,因而较适合于现实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简单来讲,一国某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就是指该国总出口额中该产品所占的份额与世界总出口额中该产品所占的份额之比。其公式如下:

其中,RCAij为i国第j种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Xij为i国第j种产品出口额,Xi为i国货物出口额。Wj为世界第j种产品出口额,W为世界货物出口额。

一般认为,当一国某产品的RCA值大于1,表示该国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性比较优势越明显,反之,当RCA值小于1,表示具有比较劣势。其中,RCA>2.5,则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1.25<RCA<2.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0.8< RCA<1.25,该行业具有较为平均的竞争优势;RCA<0.8,则不具有竞争优势;0<RCA<1,则表示i国第j种产品具有比较劣势,其数值越是偏离1,越是接近于0,比较劣势越明显。

1.2010年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的RCA指数为1.5741,表明中国机电产品整体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和办公设备、通讯设备的RCA指数都超过了2.5,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这一状况是与中国这些年来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及调整对贸易结构的制约和影响相关联的。

图3 2001—2010中国主要机电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变化趋势

2.从提升幅度来看,办公和电信设备整体优势提升了0.776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竞争优势提升最明显,提升了1.645个百分点;汽车产品竞争优势虽有所提升,但幅度较小,只提升了0.1456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加入WTO后,关税保护措施取消,中国汽车业直面国际市场时竞争力被削弱。

3.总体而言,RCA指数的分布状况说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有所提高,但不同产品提升幅度差异性较大,这说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仍需进一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

三、结论

(一)中国机电产品整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制造能力、配套优势和规模效益,是世界机电产品的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货币金融政策稳定性的提升,中国机电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优势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看,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程度较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是电子类产品(主要包括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但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国际竞争力与电子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该类商品生产的资本、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因此,促进技术创新是提升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从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部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波动性较大(如贱金属、仪器仪表),其原因是该类产品附加值较低,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抑制了该类商品国际竞争力的稳定性。

[1]金碚,李刚,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5-14.

[2]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41-45.

[3]张金昌.用出口数据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研究[J].经济管理,2001(20):17-25.

[4]张乃丽,崔小秀.中国机电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变动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9(6):74-90.

[5]唐骁鹏,林琳.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J].当代财经,2006(3):104 -108.

[6]黄兆京.江苏省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机电产品出口额竞争力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投稿须知
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目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