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2011年福建省外贸出口情况分析

2012-08-08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技术含量出口商品机电产品

方 霞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一、2002—2011年福建省贸易发展概况

2002—2011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除2009年同比下降6.1%外)呈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达到19.73%。其中,出口年均增长为20.47%,进口年均增长为18.49%。2011年进出口额是2002年的5.06倍,其中出口额是2002年的5.35倍,进口额是2002年的4.60倍。总体呈贸易顺差,且逐年扩大(见表1)。

表1 2002—2011年福建省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2011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达143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额达9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进口额为507.6亿美元,同比增长36.1%。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列全国各省市第7、6、8位,增幅位居第1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9.6和11.1个百分点。2011年福建省外贸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进出口增幅逐步回升;二是民营企业表现突出;三是对新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出口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四是传统产品超过机电产品,文化产品出口增长成新亮点;五是闽台贸易出口增幅大于进口,ECFA产品增势好于全省对台贸易;六是各市出口快速增长。

从2011年福建省外贸发展取得的成绩,可以得到以下经验:一是要高度重视开拓新兴市场;二是要大力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三是要加强支撑出口产业体系建设;四是要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整合,增加福建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福建省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促进福建省外贸转型升级;五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企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以控制出口成本。

同时,福建省外贸发展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出口仍以传统轻工业品为主,出口商品附加值低;二是受国际国内多因素影响,出口利润空间更加狭窄;三是要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下降,国际订单转移;四是国家外贸政策与税收政策间的协调性不足。

二、出口商品结构

(一)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情况

2002—2011年福建省工业制成品出口平均占到出口总额的93.37%,而初级产品占6.63%,福建省是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导且占份额比较稳定(见表2)。福建省若要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商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状况难度较大,福建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二)主要出口商品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福建省出口商品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平均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61.84%,纺织服装和鞋类则平均占到24.8%。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鞋类等,占比接近86%。鞋类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占比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市场基本饱和,需求弹性比较小,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另外,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等的影响,福建省传统制造业出口有回升迹象,而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趋势,这跟福建省在危机之后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中东、中亚、俄罗斯、南美以及非洲等市场)有着直接关系。

(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情况

福建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平均增速为18.97%,技术含量总体不断提高,但不同年份也呈现一些不同特点。2002—2008年福建省出口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2008—2011年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技术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而传统机电产品出口却有上升的趋势。2011年,新技术产品中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出口开始呈现回升迹象,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出口达到了4.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0.18%。福建省出口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在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中的光电技术产品、电子技术产品、生命科学技术产品以及材料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出口分别达到了27.58亿美元、6.51亿美元、5.09亿美元和7129万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4.1%、38.7%、32.9%和64.9%。

表2 2002—2011年福建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表3 2002—2011年福建省主要出口产品情况 单位:亿美元

三、出口市场结构

福建省主要出口市场比较稳定,依次为亚洲、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同时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亚洲、美洲和欧洲仍然是福建省主要的出口市场。2002—2008年,亚洲占比呈下降趋势,欧洲和美洲占比呈上升趋势,非洲和大洋洲占比也呈上升趋势,而从2008年开始,亚洲占比开始上升,欧洲和美洲占比开始下降,非洲占比上升,大洋洲占比比较稳定。主要原因: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西方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和美洲的市场需求开始疲软,订单下降,所以引起部分市场占比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福建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同时也稳固传统市场,如非洲、东盟、亚洲等市场,使亚洲、非洲市场占比上升。

表4 2002—2011年福建省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3 98.32 46.50 42.07 19.90 6.85 3.24 55.13 26.07 5.13 2.43 3.92 1.86 2004 131.11 44.60 58.94 20.05 13.74 4.68 76.34 25.97 7.87 2.68 5.97 2.03 2005 145.04 41.62 78.35 22.49 16.82 4.83 93.44 26.81 8.99 2.58 5.81 1.67 2006 165.65 40.14 96.63 23.41 20.86 5.06 109.43 26.52 12.75 3.09 7.34 1.78 2007 198.15 39.70 126.29 25.30 29.12 5.80 119.45 23.90 17.19 3.40 9.30 1.90 2008 227.10 39.90 146.70 25.80 35.54 6.20 129.02 22.60 20.59 3.60 10.88 1.90 2009 221.81 41.59 126.71 23.80 33.07 6.20 117.78 22.10 22.67 4.30 11.24 2.10 2010 290.04 40.56 164.64 23.02 55.46 7.75 160.57 22.45 31.00 4.34 13.40 1.87 2011 386.64 41.60 212.24 22.90 73.46 7.90 195.70 21.10 42.65 4.60 17.97 1.90

四、出口主体结构

2002年福建省具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共4708家,2011年达到了13878家,10年间增长了1.95倍。其中贸易主体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出口主体从以三资企业为主发展到以集体及私营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出口占比都有所下降。2002年,福建省具有出口实绩企业中,三资企业3280家,占比69.67%,出口额104.66亿美元,占比60.24%;集体及私营企业846家,占比17.97%,出口额17.59亿美元,占比10.12%;国有企业582家,占比12.36%,出口额51.48亿美元,占比29.63%。而2011年福建省具有出口实绩的三资企业4610家,占比 33.2%,出口额 391.34亿美元,占比42.1%;集体及私营企业8927家,占比64.3%,出口额445.33亿美元,占比48%;国有企业341家,占比2.5%,出口额91.97亿美元,占比9.9%。出口主体呈多元化,结构更合理,这跟福建省积极推动外贸体制改革,鼓励“国退民进”等政策有着重要关系。

五、主要出口贸易方式

福建省出口贸易方式得到了优化,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出口的重要方式,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额占比上升,逐步占据主导,由2001年的48.5%提高到2011年的68.1%,进口占比由2001年的34.7%提高到2011年的59.6%;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由47.8%下降至27.1%,进口占比由46.6%下降至30.7%。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仍以出口加工方式为主,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产品,加工贸易方式占比下降较为明显,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但加工贸易仍然是重要的贸易方式。即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出口次之,再者是传统大宗商品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和玩具五类加工贸易出口。

[1]福建省对外经贸研究所编.福建省对外经贸年鉴[M].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3—2012.

猜你喜欢

技术含量出口商品机电产品
高校图书馆药物核磁共振技术含量测定文献信息化研究
有技术含量的欺骗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大通高科: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不走俏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投稿须知
石油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