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12-08-08林玉洁

对外经贸 2012年11期
关键词:壁垒出口农产品

林玉洁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一、绿色壁垒的相关内容阐述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

所谓绿色壁垒,就是一些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人类健康和维持生物多样性,通过颁布一些复杂苛刻的环保法规和条款,来限制外来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准入,从而实现保护本国产业目的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同原先使用贸易壁垒相比较而言,绿色壁垒披着合法形式的“外衣”,使用更为隐蔽的手段,加强技术上的保护力度,略带歧视性的方法保护着本国市场。

(二)绿色壁垒的主要内容

1.绿色标准

绿色标准是指发达国家根据本国技术水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以限制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口,从而保护国内市场的一种技术标准。很明显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不公正、不对等的。

2.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是指当企业无力投资于新的环保技术、设备或无力开发清洁技术产品时,政府需要采用环境补贴来帮助筹资控制污染,主要包括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补贴治理环境污染,在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时提供贷款优惠政策等。

3.绿色检疫检验

自《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颁布后,世贸组织鼓励各国广泛采取绿色检疫检验措施,以保证人类健康不会因进口的动植物所带的病菌而遭受感染。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严格把关,主要表现在农残和污染超标等指标检测上。发展中国家由于受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产品很难达到标准,因此给产品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

4.环境成本内在化

环境成本是指为了保护环境、防范生态破坏,在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废弃物所需的全部费用。只有将环境成本内在化,才能体现资源的稀缺性,消除其外部的非经济性,许多发达国家多采用“自愿环境协议”的方式将环境成本内在化于生产成本中,而这些往往超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承受范围,从而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5.绿色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是类似于食品安全认证的一种标签,在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产前产中产后也不危害环境的基础上,经检验不损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从而可以在产品和包装上加以标注。它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增幅波动上升

表1 2002—201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统计

资料来源:http://www.agrilink.cn/search2010

如表1所示,2002—201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达14.33%,同比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06年由于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各口岸出口产品屡遭退运,出口增幅小幅回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2009年出口增幅大幅度下降,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二)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绿色壁垒,出口严重受挫

2002年,由于欧盟检测出我国活性动物源氯霉素超标,而下令全面禁止进口,导致当年我国该类产品额严重下降,尽管目前禁令已经解除,但是检测标准仍然比较苛刻。2006年,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后,当年我国出口额损失了80亿美元,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严重受挫。福建省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占比由42%下降到23%。同年9月,浙江省蜂产品对日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降75.41%和39.78%,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降47.04%和59.62%,蔬菜分别下降24.04%和16.67%。2008年前10个月,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为2.7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在2011年广交会上,很多农产品参展商表示,碍于越来越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考虑放弃部分欧盟市场。

(三)农产品出口频繁遭受退运,损失严重

我国出口到欧洲的蜂蜜有很多在运输途中被通知退运或者已经在超市上架销售的商品被迫下架,每年损失约70多万美元。国内养蜂者和蜂蜜厂商对蜂蜜出口市场丧失信心,有些企业甚至停产倒闭。广东出口的果汁、木耳、肉桂、米粉干等都曾遭其他国家退运,损失金额达64.4万美元。在我国出口冻鸡产品被日、韩等国查出禽流感病毒后,各国对冻鸡的检验日趋严格,直接表现为2003年大连口岸266吨冻鸡被退运,损失达45万美元。我国出口的烤鳗也曾因质量不符进口国的标准而遭退运,退运比例达2%。据统计,南通口岸受理退运货物申报批次由2010年的79次增加到2011年的102次,货值由545万美元增加到591万美元。产品质量不过关是出口产品遭退运的首因,主要体现在产品加工程度、药残等方面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其次,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条件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水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四)发达国家检验检疫标准越来越严苛

尽管中国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但由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绿色壁垒,不断提高检验标准,从而拉高了我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成本。美国因委内瑞拉汽油中铅含量过高,则拒绝进口该类产品,加拿大因捕获野生动物生产皮革制品而遭欧盟禁止进口,欧洲各国为保护臭氧层禁止进口含氟利昂冰箱。俄罗斯从配额管理,到后来的技术性壁垒,其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种类高达427种,还对食品规定了20种微生物全球限量标准,农残的限量种类增加到24种,对农残的检测数量又新增了49种。欧盟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新增了31项,茶叶农药标准制定也更为苛刻。美国实行HACCP管理后,规范了食品中杀虫剂、病菌等要素检测,有效预防了食品污染。日本不仅规定农药、饲料和添加剂的种类,还设定了1万多个农残标准,对不明确的物种设定“一律标准”。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设立绿色壁垒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农业,限制进口,对发展中国家较不公平。由于目前我国科技水平与检测标准尚未跟上国际步伐,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多。但同时在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农产品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

1.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成本优势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弱。受绿色壁垒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传统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被严重削弱。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落后、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仍未形成专业化的绿色生产和加工;加之,在生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过程中,有些环节存在技术和管理漏洞,使我国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加大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在关税壁垒和配额管理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出口企业只需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积极应诉便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绿色壁垒推行后,价格战显然是行不通的,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等,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都高于我国,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受绿色壁垒的影响较小,或者在实行绿色壁垒时对本国产品采取差别化标准。我国经济技术资金等各方面都弱于这些国家,面对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出口企业更显得力不从心,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3.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局限于经济利益驱动,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从而导致行业整体出口产品开发、生产流程落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农产品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根本性的环保技术创新,使产业跃升到更高的技术轨道上,要走出困境,必须根据进口国颁布的新标准,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和开发适应国际市场环保新标准的主导设计模式,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并通过由点带面的技术扩散效应,带动产业的跳跃式升级,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而绿色壁垒对于推动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的原因

1.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低

我国农产品出口多以谷物、畜产品等传统农产品为主,缺乏创新,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较少;再加之,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整体相对滞后,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加工往往相互分离。企业一味追求低价竞争优势,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而易遭受绿色壁垒。

2.农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落后,难以与国际接轨,受资金和技术等条件制约,农产品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由于农田灌溉和化肥施洒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不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达不到国际标准,也极大降低了产量。我国制茶工业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茶叶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商品,然而近年来却屡遭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我国的茶叶生产仍然停留在小作坊加工阶段,大部分企业未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茶叶中农药残留量过高,质量无法达到进口国质量标准。

四、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达国家制定的检验检疫标准都是根据本国的科技水平而定的,我国可以学习和引进日本的良田坡度技术以及欧洲国家的嫁接和冷棚技术等。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实现由传统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变。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和加工,力争从选种、育种、施肥、加工、包装到储存都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检测标准。同时,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

在发达国家严苛的检验标准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要想突破绿色壁垒瓶颈,就要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优化出口结构。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出口量较大,且多以农业小作坊、中小企业出口为主,出口规模较小,集约化水平低。因此我国应积极调整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由低附加值的传统农产品向科技含量高的名优农产品出口转变,加大有机和绿色产品的生产投入,实现农业产业价值链升级,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管理,提升专业化生产水平,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经营模式。

(三)利用相关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方面,政府应承担起信息传递、对外交涉及技术等层面的支持工作。建立高效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一旦出口企业遭遇绿色壁垒,则应依据相关规则和国际惯例,认真做好磋商或启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各项工作。对那些滥用规则、不公平或歧视性做法,理所当然地要予以反击,包括拟定反制措施,坚决捍卫我方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学会在规则下竞争,密切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1]吕宏.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J].社会科学,2000(4):11.

[2]苗盛.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社会科学,2005(2):22.

[3]崔星梅.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大众标准化,2007(5):47.

[4]孙同瑜.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14.

[5]刘晓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法,2009(6):13.

猜你喜欢

壁垒出口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鱼与鱼缸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
农产品争奇斗艳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