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2012-08-06徐大为朱连德

猪业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乳汁泌乳乳房

徐大为,朱连德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北京 100004)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ostpar tum dysgalactiae syndrome, PPDS),指母猪在分娩后2~3 d以内,以乳汁的生成和排出部分或全部停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常伴发乳房炎、子宫炎,故又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astitis-metritis-agalactia syndrome, MMAS)。该综合征除了引起母猪产后体温升高,采食量降低,乳房水肿,无乳或泌乳减少,乳汁稀薄如水,乳汁中带有凝乳絮片等症状外;还可以引起哺乳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易出现低血糖,腹泻,产房仔猪死亡率升高,严重的甚至整窝仔猪死亡;部分母猪在仔猪断奶后不发情,断奶发情间隔延长(7 d以上),返情率升高,母猪利用率降低。PPDS病因复杂,有关文献记载的有30多种,确切的发病机理还不太清楚,饲养管理不当及疾病等均会引起该病的发生,各种病因之间又存在相互影响,因此很难确定PPDS母猪的具体发病原因。PPD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秋、冬、春季。

1 临床表现

1.1 母猪

1)发生PPDS的母猪通常表现为体温基本正常或升高(39.5~41 ℃),精神萎靡,厌食或采食量降低,饮水减少,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常伴随发生便秘,粪便干结,呈黑褐色,严重者粪便呈小硬球状,偶见粪球外面有黄白色的黏液。

2)乳房肿胀坚实,有热感,触诊时有痛感,无乳或仅能挤出少量稀薄的乳汁,严重的病例乳房肿胀,皮肤光亮,乳汁呈清水样,容易发生乳房坏疽,母猪拒绝给仔猪哺乳。

3)部分母猪还伴随有子宫内膜炎的症状,阴道常流出恶臭的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通常先浓稠后稀薄,在尾根部、会阴和阴门周围形成污秽不洁的痂垢。

1.2 仔猪

1)仔猪吸乳不足(包括初乳),缺乏营养,表现为饥饿,低血糖,仔猪常常不停地拱、吮乳头或追赶母猪。

2)仔猪瘦弱,抵抗力下降,腹泻率升高,皮肤苍白,逐渐消瘦而死亡,弱仔猪比例和死亡率升高,有的则因体弱无力,常被母猪踩死或压死,而个别存活下来的仔猪多数则生长缓慢,常形成僵猪。

2 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母猪通常因采食量不佳,导致体况偏瘦;

2)母猪在断奶后发情间隔延长,发情症状不明显,给配种带来一定的难度,返情率升高,下一胎产仔数和窝重降低。PPDS在母猪淘汰的原因中占了很高比例,约22%左右。

3)S.Hoy(2003)调查发现,与正常母猪相比,患病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率高(1.1%,正常0.2%),迟发情率高(6.2%,正常3.4%),空怀率高(22.2%,正常16.0%),流产率高(2.2%,正常0.9%),死亡率高(4.0%,正常1.1%)。

3 病因分析

3.1 母猪因素

1)在后备母猪选育中将乳房发育不良的母猪留作种用,或选择泌乳性能差的母本所产后代留作后备母猪。

2)母猪胎龄过高,年老体弱,泌乳能力降低。

3)后备母猪在培育过程中过早配种,导致乳腺尚未发育成熟或发育不良。

3.2 营养因素

1)在母猪怀孕各阶段,母猪饲料配制和饲喂不科学,饲料太单一,适口性较差,造成母猪过肥或过瘦。

母猪过肥:妊娠中后期,日粮供给量(采食量)过多或饲料能量水平过高,使母猪过肥,乳腺沉积过多脂肪,抑制了乳腺腺泡的发育。

母猪过瘦:妊娠中后期或哺乳期营养供给不足,日粮供给量(采食量)不足,造成母猪过瘦,同样抑制了乳腺腺泡的发育和乳汁分泌。

2)霉菌毒素超标:给母猪供给发霉质劣的饲料,发霉饲料中麦角毒素和赤霉烯酮等毒素不仅会影响乳腺发育,而且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损害母猪消化及生殖器官,造成母猪对营养吸收不良、繁殖和泌乳障碍。大量的临床实例显示哺乳母猪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会抑制母猪乳腺腺泡的发育和乳汁分泌,造成母猪群泌乳下降和仔猪腹泻。

3)长期饲喂营养不平衡的饲料,特别是低能低蛋白,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钙、硒不足)、维生素(如维生素E缺乏)、氨基酸(赖基酸不足或不平衡)的日粮。外三元母猪对营养要求较高,通常3胎龄以上的高产母猪常出现营养元素负亏的现象,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4)突然变换饲料引起消化紊乱,造成母猪采食量下降,营养摄入不足。

5)饲料原料粉碎过粗或过细(过粗导致消化不良,过细导致胃溃疡及便秘等),同时也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

6)供水不足,母猪饮水量低,会降低母猪的采食量,诱发乳房炎和便秘等。

3.3 气候因素

1)哺乳母猪通常在18~22 ℃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当环境温度由18 ℃升高到28 ℃时,哺乳母猪的自由采食量下降40%,泌乳量下降25%。

2)母猪产后泌乳障碍夏季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夏季高温减少了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分泌,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减少,甲状腺活性降低,甲状腺素(T4)分泌减少。而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可直接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母猪乳腺的发育,最终影响母猪产后的泌乳性能。

3.4 小环境因素

狭小拥挤的产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噪音干扰,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大,产床的清洗和消毒不到位等均可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使乳腺腺泡和乳腺管炎性肿胀阻塞,造成乳汁潴留、反馈性抑制乳汁生成激素和排乳激素的释放,导致泌乳力下降。母猪躺卧处地面潮湿,卫生较差,致产道、乳头感染;临产时没有清洁消毒好乳房乳头,导致乳腺发炎。

3.5 应激因素

1)母猪怀孕后期(临产前7 d左右)转入产床的环境变化(包括产房饲养员)、分娩时紧张(初产母猪初次分娩没经验)、分娩时间过长、体力消耗过大以致产后母猪体质虚弱,这些因素都会使母猪产后泌乳下降。

2)母猪由于分娩应激,其代谢水平骤然下降,导致消化机能紊乱,常造成母猪厌食,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加之部分饲养员粗暴助产,消毒不严,夏秋季高温,产道受损的软组织易被细菌感染而发病。(常见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等病原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一系列局部或全身性变化)

3)泌乳期间转栏;粗暴对待母猪,突然受惊。温差过大,分娩舍长时间过强的噪音干扰等。

4)产前或泌乳期注射应激较大的疫苗或抗生素等。

3.6 疾病因素

1)临产或产后母猪便秘诱发PPDS。引起临产或产后母猪便秘的常见因素有:运动不足;饮水不足;饲料中纤维供给不足或过高,缺乏青绿饲料;慢性胃肠疾病;某些传染病和热性病。母猪便秘表现为粪便干硬,食欲下降,泌乳不足。

2)乳房炎导致PPDS。急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母猪不让仔猪吮乳,可挤出少量淡黄黏稠乳汁;慢性者表现为乳房内硬块,因急性乳房炎治疗不彻底至使乳房结缔组织增生,失去泌乳功能。母猪发生乳房炎的常见因素有:①因外伤感染细菌引发乳房炎。仔猪咬伤乳头(主要是由于仔猪没剪犬牙或剪缘不齐);猪舍地面或产栏粗糙不平,因磨擦损伤乳房;产栏漏缝边缘锐利,擦伤或夹断乳头。②产后头几天采食过多,乳汁过多过浓,仔猪吮乳有限,乳汁滞留导致乳房炎。③因子宫炎症而继发乳房炎症。

3)急性子宫内膜炎导致PPDS。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常见因素有:环境卫生差;胎衣滞留;死胎残留;消毒不严(在进行配种、助产时对母猪外阴、用具、助产员的手臂消毒不严);粗暴助产导致产道损伤;配种前没有彻底清洁公母猪外阴,或公猪生殖器官炎症及精液带菌,通过交配感染。表现为母猪产后厌食或绝食,发热,阴道内流出炎性分泌物,母猪泌乳量减少等现象。

4)繁殖障碍型传染病导致PPDS:母猪因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衣原体或猪瘟病毒等,产死胎、木乃伊胎,出现流产,早产或推迟分娩,产后发热和厌食等,也会引起子宫炎、乳房炎和少乳或无乳。

5)临产或哺乳期母猪腹泻:冬春季的病毒性腹泻也可诱导PPDS,母猪因采食发霉变质饲料,或因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时,引起患病母猪急性水样腹泻,呕吐,厌食,导致泌乳减少。

6)产褥热(产后败血症)导致PPDS:母猪在分娩时感染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病原菌,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大量增殖,产生大量内毒素,引起母猪产后厌食、高热、呼吸急促,外阴流出红褐色或咖啡色恶臭分泌物,致泌乳障碍,甚至出现内毒素中毒而死亡。

7)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未对全群母猪进行定期彻底驱虫,个别母猪可能严重感染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和体外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感染不仅吸取母猪的营养,而且严重干扰母猪休息,从而影响母猪的正常生产和泌乳。

3.7 仔猪因素

母猪泌乳需要仔猪吮乳刺激,若因母猪产仔数较少,或因管理和疾病等因素哺乳仔猪死亡率较高,导致哺乳仔猪头数过少或一窝中弱仔较多,吮乳刺激不足,从而导致母猪泌乳减少。以上因素常对初产母猪影响较大,临床可常见部分乳头没有仔猪吸吮。第2胎以后这些未被吮吸的乳头发育不理想,而影响其以后的母猪整体泌乳性能。仔猪未断齿(或磨牙),或断齿后齿面不平整,咬伤母猪乳头,致乳房感染。母猪也因乳头疼痛反应而影响泌乳。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母猪的选育工作

1)选留泌乳性能良好母猪所产的后代作为后备母猪;加强品种杂交改良,培育泌乳力高且抗应激的优良品种。

2)重视后备母猪的培育:防止早配,初配日龄应根据不同品种而定,本地品种6~7月龄,体重60~70 kg;外来瘦肉型品种8~9月龄,体重110~120 kg。后备母猪建议使用专用的后备母猪饲料,切忌使用肥猪饲料饲喂后备母猪。

3)保证猪场合理的胎龄结构,更新淘汰高胎龄老母猪;淘汰有泌乳功能障碍(如乳房、乳头发育不良)的母猪;淘汰对应激敏感的母猪。

4.2 合理的营养及科学饲喂

1)母猪饲料的营养要全价且平衡,在母猪妊娠的不同阶段提供与其生产相匹配的营养浓度和饲喂量。确保饲料的新鲜度,绝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妊娠母猪营养水平按照“前低后高”的原则,在妊娠的84 d内尽量让母猪的膘情保持在2.5~3.5分比较合适(即在母猪转身时隐隐约约能看见肋骨为好),根据不同母猪的膘情提供不同的饲喂量。此阶段切忌过肥,否则乳腺部位脂肪沉积过多将会影响乳腺发育和恢复,同时也会降低产后母猪的采食量(此阶段采食量与产后采食量呈负相关),导致产后泌乳减少。

3)在妊娠85—107d,是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期,若前期母猪的膘情正常的话,此阶段就要让其采食量最大化,逐渐达到中等偏肥的体况,这为产后泌乳提供足够的营养贮备;但也要按体况供料,防止母猪过肥而增加便秘发生率和难产率。

4)在妊娠108 d~分娩阶段,应逐渐减少母猪的饲喂量,到分娩当天只饲喂500 g/头,为正常顺利分娩做好准备。若在此阶段母猪有便秘情况,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麸皮等缓泻。

5)母猪分娩后,逐渐恢复其采食量,通常在分娩后的5~7 d内恢复到正常的采食量。按平均产10头仔猪计算,母猪的基础饲喂量2.5~3.0 kg/d,每增加1头仔猪母猪平均增加0.5 kg饲喂量。断奶前3 d,每天减少0.25~0.50 kg饲喂量,以防止因断奶后乳汁分泌过多,乳汁蓄积于乳房而发炎。

6)夏季妊娠母猪饲喂策略::①利用早晚天气较凉爽时饲喂,晚上加喂饲料,或采用自由采食方法(可提高母猪采食量约11%)。②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在饲料中添加3%油脂提高能量浓度,使用优质鱼粉提高粗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③在妊娠末期和哺乳母猪料中添加0.5%~1.0%的碳酸氢纳(小苏打),可提高母猪产后头10 d的采食量,有促进母猪泌乳提高断奶窝重的作用。④以水拌料代替干粉料喂饲可以增加母猪的采食量,水与料的比例一般为1.5!1左右。⑤控制分娩舍内小环境气候,注意防暑降温,预防发生热应激。以保证母猪摄入充足的营养和产后正常的泌乳量。

4.3 供给母猪充足清洁的饮水

1)母猪的奶水中约90%都是水,充足清洁的饮水是母猪正常泌乳的基础。母猪需水量很大,每采食1 kg饲料,需饮水2~5 L水,泌乳高峰期每天采食量可达5~7 kg,每天饮水量可达15~25 L。

2)炎热夏季饮水量更多,这要求饮水器出水量每分钟达2.5~3 L。饮水量与水温有较大关系,母猪饮水的供水管应避免暴晒于太阳光下,夏季的饮水温度最好在15~20 ℃较适宜,当饮水温度超过30 ℃时,饮水量将显著减少从而使采食量和泌乳量也显著下降。

3)还要注意饮水器位置、角度,水质良好,不能有异味等。

4.4 防止母猪便秘

1)母猪便秘是引起泌乳减少的重要原因,为防止母猪便秘,可在产前母猪饲料中投放硫酸镁1 g/kg;当发现母猪排出干硬球状或圆粒状粪便时,每头母猪每天饲喂人工盐50 g,或硫酸镁30 g。

2)有条件的猪场可适当加喂青绿饲料,如番薯藤、苜蓿草等;或适当增加麸皮的用量。

3)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适当增加母猪的运动量等。

4.5 加强对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防控

1)针对对猪场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防疫程序,特别是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乙型脑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常见病毒性疾病。并选择良好的疫苗进行正确的免疫。

2)定期对这些重要疫病的免疫情况进行检测,通常2~3次/年;对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的,需找到原因并及时调整免疫策略等。以防止母猪因感染此类传染病而诱导PPDS的发生。

4.6 给母猪提供一个舒适的分娩环境

1)做好产房的防暑降温工作,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可通过水帘降温、负压通风、滴水降温等措施来缓解夏季母猪的热应激。

2)搞好猪场绿化,舍间空地可种花草,舍间和场四周种树,可降低猪舍环境温度,清新空气,值得推荐的树种是桉树,桉树还有减少猪场蚊虫的作用。

3)产床设计合理,大小合适;平整无毛刺,防止因磨擦损伤乳房。

4)分娩前做好产房的卫生和消毒等准备工作,母猪上产床前做好体表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5)产房避免强烈噪音干扰(如电焊产生的噪音等),减少产房人员的流动,光线不宜过强,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4.7 预防母猪分娩后感染

1)在预产期前1~2 d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如百福他!200,既可肌肉注射又可输液)10~15 mL/头,或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如利高44),最好分餐饲喂;以防产后继发细菌感染。

2)对产前厌食,或临产时发热,或怀孕期间外阴有炎性分泌物的母猪,在开始分娩时给母猪输液。输液需要注意不同药品的配伍禁忌、不同药品的输液先后顺序及速度等。建议:第1瓶:5%生理盐水500 mL+百福他!20015 mL(或氧氟沙星注射液30 mL)+维生素C 20 mL;第2瓶:5%~10%葡萄糖500 mL+复合维生素B 30 mL+鱼腥草(或黄芪多糖)注射液40 mL;有条件的还可适当增加缩宫素、ATP、肌苷、甲硝唑、小苏打等。

3)针对产程较长,炎症较为严重的母猪,在分娩结束后立即注射美洛昔康(美达佳,100 kg体重注射2 mL),如有需要,可在24 h后再注射1次。配合抗生素可显著降低产后母猪的炎症反应。

5 治疗措施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防控主要靠预防,治疗措施只能减轻PPDS的症状和损失,很难根治,而且费工耗时。

5.1 激素治疗

肌肉注射催产素,可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样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收缩,有利于乳汁排出。催产素还可以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有利于排出胎衣和恶露,加速子宫的复旧过程。母猪产后肌肉或静脉注射催产素20~30 IU,每天1次,连用3~4 d,对治疗PPDS有一定的效果。但对营养不良和器质性障碍引起的泌乳障碍无效;不建议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5.2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抗生素治疗:具体做法是氧氟沙星1.2 g、地塞米松25 mg、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子宫内灌入,隔日1 次,连用3~5 次。或氟苯尼考1 g、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子宫内灌入,隔日1次,连用3~5次。每次用药的第2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 mg,用药后5~6 h肌肉注射催产素注射液10~30 IU,可促进子宫内的液体排出。此法需要严格的卫生措施,确保最终将输入子宫的液体全部排出,否则将会留有后患。

2)碘溶液子宫灌注。卢革氏液(即复方碘溶液):碘25 g、碘化钾50 g,加蒸馏水500 mL溶解,配成5%的溶液。取5%的碘溶液20 mL加蒸馏水500~600 mL,配制成37~38 ℃的子宫灌注液,每次灌入100 mL。其机理是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活化子宫,使子宫的渗出加强,起到子宫自净的作用,促进子宫恢复。子宫灌注后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3~5 mg,用药后5~6 h肌肉注射催产素注射液10~30 IU,促进子宫颈口开放和子宫收缩,排出液体。

5.3 产后母猪乳房炎的治疗

产后母猪患乳房炎可以采用普鲁卡因青霉素乳房基底部封闭疗法。具体做法:用8#或9#的长针头沿患病乳房的基底部平行于乳房的基部刺入8~10 cm,注射青霉素320万IU和5 mL普鲁卡因的悬混液,每天1~2次,连用3~5 d。或用10%氧氟沙星注射液15~20 mL,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 d。也可采用头孢哌酮钠、林可霉素等药物乳房基底部注射或肌肉注射来治疗乳房炎。对乳房红肿的病例可以用硫酸镁溶液热敷结合鱼石脂外用,对症治疗,消肿止痛。同时减少精料和多汁料的喂量。

5.4 中医疗法

产后母猪无乳综合征可以采用中医疗法,以补中益气、补血养血、通乳、消食健胃为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有:

1)蒲公英、王不留行、地锦草、忍冬藤各120 g,芦根160 g,黄酒为引,水煎服。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王不留行可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地锦草可治疗湿热黄疸,乳汁不通;忍冬藤可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主治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芦根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2)黄芪30 g,白芷15 g,当归25 g,木通、茴香各30 g,水煎取汁加黄酒少许,分2次服用。

3)当归、王不留行、通草、党参、黄芪。方中当归补血养血,活血止痛,润燥通便;王不留行通络下乳,活血消瘀;通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黄芪补气固表,托毒排脓。

以上组方中遵循传统中医理论,以辩证论治方法对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进行治疗,而针对机能紊乱失调、细菌感染症状则采用激素及抗菌素治疗,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达到有效控制本病目的。

略)

猜你喜欢

乳汁泌乳乳房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