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护理医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2012-07-30张辉映程鎏朱雅萍

上海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白蛋白住院

张辉映 程鎏 朱雅萍

(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41)

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市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09 年底,60 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的22.5%,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影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是 1996 年 Guigoz 等[1]首次提出的老年人营养评价方法,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利用MNA 营养评价法评估老年护理病房住院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11 年1 月至2 月,在上海市某老年护理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共55 例,其中男18 例(32.7%),女37 例(67.3%);年龄(84.15±7.8)岁,其中年龄< 80 岁 14 人,占 25.5%,≥ 80 岁 41 人,占74.5%;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 人,占10.9%,高中及以下49 人,占89.1%;对55 例患者入院时罹患疾病数进行统计,只患一种疾病者仅12 人(21.8%),罹患2种及以上疾病有43 人,占78.2%。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含:一般情况(病例号、床号、性别、出生年月、入院时间)、文化程度、入院诊断、目前诊断等基本资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1.2.2 MNA 测量

简易营养评价法(MNA):MNA 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期由Guigoz 等提出,旨在完善老年人营养评价方法,涉及的指标多达18 项,内容涵盖生活方式,医疗,活动能力,自我与他人评估等。各项评分相加即得MNA 总分。评分标准:MNA ≥24 为营养良好,17 ≤MNA <24 为潜在营养不良,MNA <17 为营养不良。将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包括营养良好和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两类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1.2.3 影响因素调查

自制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饮食情况、牙齿脱落情况、消化道功能(持续两周)、疾患状况、血生化指标,包括血色素、总蛋白、白蛋白、血脂、肾功能、淋巴细胞总数等方面。日常生活自理程度采用日本厚生省1991 年颁布的《残疾老人日常生活自理程度判定标准》[2]对患者进行分组:虽有残疾,但日常生活一般能自理,并能自行外出为1 级;室内生活一般能自理,但无人扶持则不能外出为2 级;室内生活需人扶持,床上生活为主为3 级;全天床上生活为4 级。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统一整理后由专人录入,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 软件包进行管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均以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不良检出率

55例患者的MNA评分平均为12.55,营养不良(MNA<17)47 例,占85.5%,营养正常(MNA ≥17)8 例,占14.5%。

2.2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食物选择方式、牙齿脱落数量、消化功能(持续两周)、伴有疾病种类及数量、1 月内有无感染、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肌酐、淋巴细胞总数等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日常生活能力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患营养不良的比例就越高,ADL4 级与ADL2 级营养不良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 1)。

表1 不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该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85.5%,这比文献报导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患率26.0%~78.0%[3]高出很多,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堪忧。这与该老年护理病房入住的患者以高龄老人(80 岁及以上占74.5%)居多,且多数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等原因有关。高龄老人已进入人生的晚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出现退变;且老年人饮食摄入量减少,性激素水平下降,可加剧白蛋白水平的下降[4],这些均可导致高龄老人营养水平下降。由于该护理院面向全市收住患者,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患者普遍的营养现状,而且需要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更差,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本调查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与营养状况相关。由于老年护理医院住院患者长期卧床,使得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退,营养素吸收不足,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良。在临床上,我们应当多鼓励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下床运动。

本研究中,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肌酐等与营养状况无明显相关性,与某些文献报道结果不符。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该护理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均较长,平均住院3 年,最长已达11 年。在住院期间,患者相关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导致这些指标与患者营养状况的不对称,提示这些因素可能是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关于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则有待更多的调查研究。

既往研究发现[5,6],感染,咀嚼障碍,非自主选择食物,厌食,消化功能不良(持续两周)等都是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却未发现这些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这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仅在一家老年护理医院开展,样本量不够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营养不良对疾病的转归及医疗费用的负面影响已被许多研究证实。目前,在老年护理医院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视程度尚不够,在很多老年护理医院尚未开展相关的治疗。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投入,改善护理医院的软硬件建设;对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开展营养不良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营养不良问题的认识,对住院患者在入院初始即进行营养不良的筛查,制订有效的营养支持计划。对护工,患者家属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1] Guigoz Y, Vallas BJ, Garry PJ. Assess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the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s part of the geriatric evaluation[J]. Nutr Rev,1996,54(10): 59-65.

[2] Powell-Tuck J.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 critical illness[J].Proc Nutr Soc, 2007, 66(1):16–24.

[3] Azad N, Murph JY, Stephanie SA, et al. Nutrition survey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following admission to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 CMAJ, 1999, 161(5): 511-515.

[4] 尹曙明,郑松柏, 周骅, 等. 健康正常人群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增龄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0(9):1201-1203

[5] 邵春海,冯学山,刘景芳. 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 28(11):2260-2261.

[6] 朱步东, 赵启成, 黄晓蕾, 等.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卫生研究, 2002, 31(6):442-4.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白蛋白住院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