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6例的护理

2012-07-06彭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血常规胆红素白细胞

彭娟

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1],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极大的危害患儿身体与智力发展[2]。我院在近几年的实践中,通过换血治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患儿体重2500~4500g,平均(3347±246)g。所有患儿均为足月患儿。患病原因以ABO血型不合溶血为主,共22例。此外,因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5例,败血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各4例,另有1例原因不明。所有患儿换血治疗均1次。在治疗前,所有患儿均经过严格诊断,满足换血指征。

2.治疗方法:在适当禁食后,使用鲁米那镇静。根据患儿的不同病因选择血源。换血量按照150ml/kg的标准确定。排血速度必须与输血泵速度及生理盐水输液速度保持相等。初始排血速度为100ml/h,根据患儿生理指征,逐步调整到150~200ml/h。在换血过程中,必须严格保证输血速度与换血速度协调。记录新生儿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常规等指标[3]。

3.疗效评价:经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为痊愈;如果未降到正常范围,但是有明显下降为好转。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新生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较

新生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为(230.45 ±33.27)μmol/L,间接胆红素为(229.59 ±41.21)μmol/L,与换血前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见表1。

表1 新生儿换血前后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变化单位:μmol/L

2.换血前后血常规的变化 换血后,新生儿白细胞和血小板得到了较大改善,与换血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红蛋白改变不明显。结果见表2。

表2 新生儿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

3.转归:46例患儿中,治愈42例,治愈率为91.3%。所有患儿均未出现空气栓塞或者血栓,出院时黄疸消退。

讨 论

高胆红素对患儿神经系统有极大的危害,并会导致多种后遗症。严重者,还会危及患儿的智力与神经发育。从目前的治疗方法来看,换血治疗因其较好的疗效以及治疗快速,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诸多学者[1,3-5]在就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出了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这一研究领域成果。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新生儿经过换血治疗后,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小板、白细胞等较之治疗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总胆红素从治疗前的(453.67±46.31)μmol/L 下降到治疗后的(230.45±33.27)μmol/L;间接胆红素在治疗前为(437.87± 47.41)μmol/L,治疗后为(229.59 ± 41.21)μmol/L;白细胞和血小板治疗前后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换血治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具有极好的疗效,但是由于换血治疗属于侵入性治疗,因此在治疗中需要强化监护,避免意外事故出现。

综合本研究结果,换血治疗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小板、白细胞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该种方法。

1 岳伟,周洁,张剑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6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9 -20.

2 魏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223 -1224.

2 叶永青,梁妮,黄云丽,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1):131 -133.

4 郑志凌,黄维本.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03 -304.

5 胡劲涛,谢宗德,陈平洋,等.NICU中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6):492 -494.

猜你喜欢

血常规胆红素白细胞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