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大使何以否认“右倾化”?

2012-05-30刘迪

新民周刊 2012年41期
关键词:自由派自卫权自民党

刘迪

近半年以来,日本政坛一系列举动令亚洲局势紧张,并给世界带来困惑。今年4月石原慎太郎跑到美国宣布“购岛”,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收归国有”。

另一方面,在日本国内,对外强硬的政治主张则受到拥护。今年9月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各候选人表示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9月26日,保守政治家安倍晋三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引起亚洲各国舆论的警惕。人们担心,他的强硬论,可能会导致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更加紧张。

针对日本政情的变化,9月21日,《华盛顿邮报》在第一版刊发一篇题为《日本右倾化》的报道。该报道指出,日本已开始出现“缓慢但严重的右倾化”。报道说,日本与周边国家出现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对抗。对此,日本驻美大使藤崎一郎10月10日在给美国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的文章中批评“日本右倾化”的报道“相当过分”。他强调说,“大部分国民希望维持目前的日本安保体制”。

但事实上,最近日本国内的动向,仍在不断传向全球。而其中的危机来自日本对一个封存40年的争议问题的启封。在领土问题上进行挑衅,很容易导致国际社会的反感。同时,日本政府在这起争端中,持有强硬立场,更让中日间的冲突成为地区的不稳定因素。这就是世界关注日本政治倾向的原因。

藤崎给一家网站报纸投稿的目的何在?原来,这家网站集结了大批美国自由派作家、评论家等知识界人士,对美国舆論影响很大。网站创始人阿丽安娜·哈芬顿,曾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藤崎显然很懂得如何做美国舆论的公关活动。

那么,日本为何怕被贴上“右倾化”的标签呢?我们知道,在冷战时代,“左倾”和“右倾”一般是用来表达倾向社会主义还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但在日本,从战后到今天,“左倾”或是“右倾”,还表示一个国家对战前日本体制的态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右倾化”就是对战前日本政体的肯定、对加强军事力量的肯定。同时,国家“右倾化”还有向“军国主义方向转变”的意味。日本担心,一旦“右倾化”的结论得到广泛认可,将对日本的世界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华盛顿邮报》的上述报道证据确凿,作为“右倾化”的证据,该报道指出,日本多数政党主张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但是事实上,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日本的经济繁荣是在和平宪法下实现的。假如日本政界主流呼吁修改宪法,强调拥有集体自卫权,这种变化就是“右倾化”。

冷战结束后,全球民族主义对立,冲突矛盾激化。如何在新构造下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欧盟,就是对该组织维护地域统一努力的表彰,含有对二战后欧洲和平主义的褒扬。

而日本政治将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全球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最近当选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晋三的政治主张看,“右”的因素的确令亚洲邻国不安。他主张集团自卫权、修改宪法、参拜靖国神社、撤销承认从军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讲话等。此外,在担任首相期间,安倍虽然表示不会制造核武器,但同时也表示,制造核武器并不违宪。关于这一点,很难说会获得美国首肯。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日本仍然存在多元主义因素,存在市民和平运动。但总体上说,日本的市民运动力量不足。日本既缺乏欧洲那样的左右两大社会势力的均衡,也缺乏美国那种自由派存在的广大空间。在这种状态下,国际自由派的言论支持,可能对日本“右倾化”形成一种制衡。

猜你喜欢

自由派自卫权自民党
网络空间适用自卫权的法律不确定性与中国立场表达——基于新近各国立场文件的思考
“自由”对自由派与保守派义有不同。这里说说其定义何以产生歧义及为何影响延绵不绝 精读
现代阿拉伯诗歌的传承与创新
全球化遭遇冲击
自由派应为社会团结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