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2012-05-29杨春生吴义强黄楚珊黄志昂

当代医学 2012年23期
关键词:异丙托溴铵氨茶碱雾化

杨春生 吴义强 黄楚珊 黄志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COPD急性加重期常造成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我院内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按就诊次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应用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男51例,女13例)患者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07年修订版)[1]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年龄42~84岁,均排除心源性哮喘,将64例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两组,第1、3、5、7……为治疗组,共32例,第2、4、6、8……为对照组,共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症状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两组均予抗感染、祛痰,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250mL+氨茶碱0.5静脉滴注,滴速10mL/h,异丙托溴铵250μg加入氧雾化器,雾化吸入,2次/d,应用至喘息缓解;而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50mL+氨茶碱0.25静脉滴注,滴速1mL/min,2次/d,两次间隔8~10h,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体温、咳嗽频率、痰量、喘息程度、紫绀情况、肺部罗音、血气分析、用力肺活量(FVC)、用力1s呼气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及氨茶碱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断

1.4.1 显效 咳嗽、咳痰明显好转,肺部!音明显减少,痰液由粘稠变为稀薄,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喘息缓解,紫绀消失,肺部!音消失,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幅度明显,FEV1/FVC、FEV1%预计值等上升。

1.4.2 有效 体温正常,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平静时无喘息,紫绀消失,肺部!音减少,PaO2升高,PaCO2下降,FEV1/FVC、FEV1%预计值上升或无变化。

1.4.3 无效 上述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或加重,PaO2无变化或下降,肺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1.1 有效率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有效率6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2 氨茶碱不良反应 氨茶碱主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方面:(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缺乏;(2)循环系统: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头晕;(3)神经系统:易激动,头痛,手颤,烦躁;(4)皮肤系统:瘙痒,皮疹,发热,出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氨茶碱发生主要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2.2 肺功能指标

2.2.1 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FEV1%预计值、FEV1/FVC值上升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FEV1和FEV1/FVC变化(±s,n=32,%)

表2 治疗前后FEV1和FEV1/FVC变化(±s,n=32,%)

注: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1周比较,aP<0.05。

组别FEV1预计值 FEV1/FVC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前 治疗1周治疗组 53.1±15.2 64.9±18.8* 55.5±16.8 59.6±20.8a对照组 53.7±14.3 55.7±15.8 4.7±18.1 56.4±18.9

2.2.2 PaO2和PaCO2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PaO2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的变化(±s,n=32,mmHg)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的变化(±s,n=32,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b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72h 治疗1周治疗组 58.3±3.6 66.8±3.4ab 79.5±3.9ab对照组 57.9±3.8 58.7±3.1 64.6±3.8a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aCO2的变化(±s,n=32,mmHg)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aCO2的变化(±s,n=32,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b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72h 治疗1周治疗组 64.3±2.8 55.4±3.3ab 48.2±3.6ab对照组 64.1±3.2 62.1±3.4 57.4±3.2a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2]。COPD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气道和肺实质慢性炎症所致粘液分泌增多、纤毛功能失调、气流受限、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及全身不良反应。粘液分泌增多和纤毛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咳嗽及咳痰。氨茶碱是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及不良反应多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对氨茶碱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吴军[3]报道氨茶碱可改善COPD年长患者气促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可减轻COPD年轻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并报道低剂量氨茶碱具有抗炎作用;要使氨茶碱既达到治疗效果而又不致引起毒性反应,就必须保持其24h内比较稳定的有效血浓度,尽量减少血浓度的波动[4]。这与投药的量、时间及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异丙托溴铵对支气管平滑肌M胆碱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通过阻断支气管平滑肌M胆碱受体,抑制乙酸胆碱和M受体相结合,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并有减少痰液、减轻气道黏膜水肿、使气道通畅的作用[5],其主要作用于气管、主支气管等大气道,从而获得较好的平喘效果且作用时间长[6]。

氨茶碱和异丙托溴铵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气道的不同部位,达到通畅气道的作用。通过治疗组的临床观察,持续静滴氨茶碱既能够保持24h内有比较稳定的有效血浓度,又能大大的减少氨茶碱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用药依从度增高,而异丙托溴铵通过氧雾化吸入,能够在雾化吸入的同时,保证氧气的供应,从而减少由于雾化吸入导致气道更高反应发生的可能,方法简单、易操作,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

[3]吴军,陈兴无.氨茶碱对COPD不同年龄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7):882-884.

[4]于润江,陶仲为,杨玉,等.哮喘的治疗[J].实用内科杂志,1992,12(10):519-529.

[5]Ikeda A,Nishimura K,Koyama H,et al.Bronchodilating effects of combined therapy with clinical dosages of ipratropium bromide and salbutamol for stable COPD:comparison withipratropium bromide alone[J].Chest,1995,107(2):401-405.

[6]王翠茹,李玲,韩云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1,17(32):19-20.

猜你喜欢

异丙托溴铵氨茶碱雾化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