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资格制度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探讨

2012-04-02刘辉利游少鸿朱义年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资格考试导则职业资格

刘辉利,游少鸿,朱义年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2004年2月,原人事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文,决定在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以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公众利益,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并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的管理文件[1]。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作为高校环境类专业的主干学科,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其社会竞争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尽早顺利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中关于考试制度的规定,改革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作者结合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科研多年的经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 教学改革内容

1.渗透式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制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考试设《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个科目,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考核的内容非常广泛且细致。在环境类本科专业的学时分配中,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时数约为40~60学时,学生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远不能充分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达到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因此,在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应在本科专业规范[2]大方向的指引下,兼顾考虑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中采取渗透式教学的方式。如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科目的内容,贯穿在《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教学中,使学生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初步了解;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教学中,在讲授污染控制技术方法的同时,可适当补充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环境管理在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科目中,关于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以及主要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具体内容,也融合在《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物理性污染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科目中,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要素的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也与《环境监测》的教学密不可分。只有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日积月累地将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渗透入学生脑海,才有可能在最后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学习中将其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知识。

2.案例式教学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是唯一采用主观题型的科目,综合检验考试人员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和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科目也是很多考生的弱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考生的实际环境影响评价经验较少有关,也与考生不能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有很大关系。在专业课教学中,一方面要与渗透式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方法等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不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导则标准、技术方法逐一解剖案例,巩固环境影响评价知识体系。如结合近期发生的柳州龙江镉污染事件,使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加深对《水污染防治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的掌握,熟悉我国对危险废物管理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先前学到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的专业知识提出污染控制的应急技术措施。又如,课程教学充分利用我校具备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优势,选择教师自己编制的典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为案例,细致剖析,让学生了解项目环评报告的编制全程,以及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实践式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学科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专业技术工作。对广大参加考试的人员来说,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能活学活用,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同样,《环境影响评价》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的方式可通过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实际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中,或通过大学生的课外科技立项,让学生进行环评方案的设计、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但这些方式都不能保证全员参与。我校设置了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环节,为期一周,要求学生在现场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格式要求,编制实际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为学生的求职提供了实践经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独立接手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为今后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 问题与建议

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发展情况,改革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在国内许多高校开展[3-5],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1)课程教材的问题。现行教材的内容多较陈旧,甚至有2001年出版的教材未改版而多次印刷,不能顺应环境影响评价形势的发展,如到目前为止,总纲、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均实施了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空气、声环境也出台了新的质量标准,教学内容必须要随之更新;(2)师资的问题。前述渗透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不仅对讲授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老师提出了高要求,也需要其他课程授课教师的配合,综合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但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如法律法规、导则标准更新较快,没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实务的教师未能及时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陈旧的问题,应尽量选择当年出版的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教材,同时可借鉴补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教材和环评工程师考试系列教材的内容进行讲授,适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新施行的法律法规和导则标准的相关内容,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环境保护部网站作为补充资源。为更好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渗透式、案例式和实践式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授课教师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并按制度要求进行登记和继续教育;还要加强不同课程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鼓励其他课程的任课老师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的上岗基础知识考试,提高教师整体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广大学生受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Z].国人部发[2004]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讨论稿)[S].2007.

[3]王开勇,杨 乐,庞 玮,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3-14.

[4]张焕祯,赵 茜.面对“两师”制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J].环境工程,2009,27(增刊):554-557.

[5]匡 颖,张焕祯.职业资格制度与环境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7):107-109.

猜你喜欢

资格考试导则职业资格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