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体性探讨

2012-04-02孙宏霞冯佐海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主体

孙宏霞,冯佐海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大学生就业是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现实的话题,这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高校扩招,就业机制的变革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过程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从哲学事物发展的外因与内因的原理出发,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凸显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也与在就业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模糊,定位不明,就业观念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态度被动消极的内因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作为实现就业的“主体”,在就业实践过程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对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主体的研究,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的分析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的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就业主体性则反映人在就业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获得的对就业活动的一种主动态势和支配地位。对于大学生而言,应通过自觉的思考和分析,做出合理的定位,自主确立就业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有选择地接受就业教育,当在就业中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问题,是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各级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精简分流、严格进入,国有企业改制减员增效,人事制度的改革,在经历了由“计划分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以及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等几个发展阶段后,已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体性逐渐得到解放,人的主体精神在就业活动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当前大众化阶段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下,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就业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二 就业指导实践中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

在从事就业工作过程中,通过与用人单位接触,了解到很多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人才,而另一方面,身边的很多毕业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多数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主管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症结在于大学生自身,尤其是认为缺乏实践经验、对薪酬和岗位期望值偏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因素。在就业指导实践中,也发现部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主动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象。

桂林理工大学是广西唯一培养地质类专业人才的高校,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七大高等地质院校之一,地球科学学院是老牌地质专业学院,毕业生主要面向地方有色和地矿系统。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2 000多名一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地勘事业的发展,在就业形势总体严峻的情况下,对地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总量有增无减,地质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较为走俏,虽然当前地勘单位对人才求贤若渴,但是仍有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没有走向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就业意识形成较晚,缺乏主体精神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三甚至大四高年级后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就业问题,这与他们较非地质类专业学生有较好的就业形势也密不可分。在学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也并没有积极主动思考相关问题,做出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过程也较为被动,仅仅依靠就业指导老师通过电话、飞信、QQ群、微博和博客上发布的信息,对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背景和情况之前也未做详细了解,仅仅依靠招聘现场的互动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因而失去唾手可得的机会。这些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学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与自身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必须独立面对就业问题的地位上,缺乏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就业意识形成滞后。

2.自我定位模糊,求职目标不清晰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只要从事感兴趣的职业,就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工作,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目标、兴趣、天分是否具有明确和准确的看法,直接影响着求职目标的实现效率。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缺乏自我认知和定位,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合适做什么?能做什么?更缺乏对市场需求和职业要求的分析和了解,很多毕业生仍然存在没有目标、乱投简历、犹豫不决、无所选择等盲目择业现象,最后导致因人职不匹配而难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期望,无法达成满意和令人满意。

3.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自主与社会达成和解的意识缺乏

从现实情况看来,目前绝大多数09、10、11级大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相对优越,衣食无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相对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削弱了就业作为生存或者说是立足社会的充分必要性。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改革进度的推进,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80、90后成长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现象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新一代的地质专业学生群体“不畏艰险、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较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有所淡化。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成长,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的不断冲击,90后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呈现多元化倾向,表现出职业选择方式的多样化,他们甚至不愿意平平淡淡地工作,更喜欢做创新和有挑战的事情,更愿意凭着自己的个性开辟一番新天地。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当所在的工作岗位或薪酬与心理预期不符,就会在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落差,调节能力较差的大学毕业生从内心产生对工作的厌烦,部分学生甚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选择离职。

三 激发主体精神提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举措

为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发动一切力量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从就业服务体系上,为适应新形势,建立就业指导人员,就业中心的专业工作者、院系的专职就业辅导员,班导师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各类就业指导人员从不同角度发挥着不同作用,来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系统有效地运行。

1.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上我们力争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以往自上而下的灌输式严重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活动,在教育教学与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正视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建立“引导观”与“选择观”。为全新的就业指导理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在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过程中,坚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职业兴趣。通过就业讲座和校友座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未来的职业,以隐性教育的方式渗透科学就业观,激发进一步了解职业的兴趣,帮助学生较早地形成职业认同。通过毕业生考研与就业经验交流会,给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就业经验和感受。

3.鼓励学生暑假去生产单位实习,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使他们较早地接触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有初步的认识,在企业建立实习与就业基地,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开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卓越工程师提供实践平台,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加快了学生的角色转换,通过校企合作计划,将企业的需求和理念带给学生,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我们也在学生中开展班级团体心理活动、大学生活交流沙龙、举办“精神卫生知识培训”讲座、“沟通与自信团体心理培训”、“完善心理素质、提升工作能力”等一系列专题培训、讲座,促进学生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达成和谐,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阳光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正视心理困惑、逆境挫折,具有强大的耐挫能力、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适。

四 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有效激发大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大学毕业生在面对丰富的信息和充满无限选择的世界时,能够认清形势;使他们自觉地加强就业认识,学会放宽眼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主动去筛选信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激发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性还包括培养他们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不断地充实自我;使他们学会调适自我,调整就业心态,主动地寻求指导和帮助,主动地发现自己超越自己,提高就业能力,为外部环境的优化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持。这是突破大学生就业难瓶颈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就业服务体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1]易玉梅.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就业指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80-90.

[2]弓建华,郭智芳.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缺失及对策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2):48-49.

[3]邓纯仁.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塑[J].齐齐哈尔大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64-166.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主体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