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怪现象”及对策

2012-04-02广东省四会市教育局教研室526200吴国华

地理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怪现象新教材新课程

广东省四会市教育局教研室(526200) 吴国华

教学研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怪现象”及对策

广东省四会市教育局教研室(526200) 吴国华

一、“怪现象”及分析

最近到学校听课调研,发现一怪异的现象:一学校为广东省示范性高中,师资力量雄厚,地理模块Ⅰ按课标要求每周开课两节;另一学校为普通高中,由于缺乏地理教师,地理模块Ⅰ每周只能开课一节。但两校高一地理的教学进度并驾齐驱,甚至普通高中比示范性高中还要快。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但听课及过后交谈了解,也就见怪不怪了!

1.示范性高中地理课由一位老教师执教,教师教学理念不改,受老教材的影响深刻,“穿新鞋走老路”。

具体表现如下:

删掉的内容再捡回来。在旧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文都会对本单元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学习,再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循序渐进,由简而难。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则取消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教师认为教材知识缺乏系统性,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旧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课堂的学习量。

用老观念讲新知识。新教材中许多新增知识是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实验、自主调查,可教师不放心,包办代替。

降低要求的内容普遍拔高。把大量超纲的、过时的题目甚至是高考的题目拿到高一来做补充,想 “一步到位”,人为地增大教学难度。

原因:

(1)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改认识不足,没有吃透精神,教学理念没转变。

(2)公众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对高中教育近乎苛刻的升学率的要求。高考的压力,使教师不敢解放思想,仍搞“题海战术”,重讲授轻实践、重灌输轻思考、讲比不讲好、多讲总比少讲好。

(3)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评价方式还不完善,导向与新教材理念相悖。一线教师只能唯评价方式为指挥棒,以统考成绩优秀为终极目标组织一切教学活动。

(4)考试题目没有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开放性题目很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太多。

2.普通高中地理课则由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缺乏教学经验,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教学理念过于超前,大量教学内容放手由学生自学完成。

具体表现如下:

教材处理简单化,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照本宣科,没有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

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一些内容本应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改为学生自主学习(自学),三节课内容一节完成。

没有相应的练习。学期已过半,学生没有配套教辅资料,课堂没练习讲评,课后也没有布置相应练习,甚至测试都没有。

以条件不具备为由,“活动题”“问题研究”和“活动实践”基本放弃。

产生的原因为:

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自主学习简单理解为自学。

教学经验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深入钻研,虚心学习。

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了解不多,高估学生水平。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看看书就懂,这么简单的题目没必要讲评”,一些应该补充的基础知识也没做铺垫。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新教材和新课改的教师培训,更新教师观念

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新感受,与时俱进。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地理课本有了大量来自日常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领域里的例子,教材时代气息浓。它要求地理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仅与教材更新同步,还要走在教材之前;

不仅要与在教学生的思想同步,还要与正在成长即将进入高中的学生思想同步。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始终走在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前沿,还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但现实中,高中地理教师参加的新教材的专业培训少,与外界交流很少,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教学中无论是观念、已有的知识,还是教学方法都是守旧的本能。新教材老教法的矛盾十分突出。由此可知,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参加新教材和新课改的培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否则会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

2.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而新课改则改变了这种模式。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评定引入了大学的学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测试来评定学生外,还加入了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探究活动、平时测试(进步程度)等确定分数,最终由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两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分。应该说,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相对于以前的传统评价模式更科学、更全面;而且学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在评定机制上,上级的教育部门明显没有统一的要求。既然采用了学分制,也就是将评定的主动权交给了一线的教师,只要学生能够通过每个学期的统一的模块测试和教师的认定就可以获得学分,同时在高中三年内修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那又为什么还要组织全省的统一水平考试?这个举措是否有点多余?可以说,水平考试制度的存在,已经改变了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评价的本意。

此外,在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上直接表现为“以分数定成败”,重结果、轻过程。高考升学率直接关系到学校声誉、品牌和经济收入,也直接关系到学科教师在学校、学生、老师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个人收入等。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过程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由于高考,学校往往只开设与高考有关的课程,至于选修课、校本课程、课外实践活动等基本上是空白。传统的观念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推广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使教师和学校课程改革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如何与原有课程体制下的高考进行衔接;如何适应今后高考;怎样才能既在新课改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又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面对新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原有教材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把握好深度、广度;怎样解决好课时紧张与知识延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客观存在的追求升学率与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提高高考成绩之间形成的矛盾等等存在很多争议。这些都是新课改与高考衔接之间客观存在的问题,目前难以找到有效的结合点。显然高考将制约着新课程理念贯彻和实施的力度。在课堂教学上,高考压力存在,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应试教育。

3.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基本上课堂属于满堂灌。而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结合课本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其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但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①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②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③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渠道多。而从实际情况看,能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一些重点中学或城市的学生也许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学尤其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教材的改变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由课本给出的结论去推导结论形成的过程,这个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由于学生的不理解,教师必须补充大量的基础知识,结果则变成了新课改,老教法。

教学方法的改变还有赖以下几方面作前提:

(1)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初中地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和深化,但忽视了现行的初中地理学习的现状和基础,有过于理想化倾向。现在初中地理只在七、八年级学习,九年级不开课,地理学习没有连续性和持续性(其实高一学生已忘得差不多了);很多地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学校、老师、学生都不重视;很多教地理的教师不是地理专业的。因此,初中学生地理水平可想而知。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升入高中后的地理学习效果,出现了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脱节。

(2)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也有它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必需从小开始。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正处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较以前有一定的变化,但与新课程的要求“强调学生学习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强调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加大改革力度,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缩短高中学习的适应期。

(3)高中地理教师要减少埋怨和顾虑,大胆尝试。较多的地理教师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希望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探究性活动,但学生实在太差了,和老师配合不起来;我也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教学中开放课堂,真正做到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但这样会不会影响高考,冒的风险太大,下不了这个决心,付不起这个代价,顾虑重重。

任何改革开始都是最艰难的,过多埋怨和顾虑,只会使改革停滞不前。新课程的推行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检验、建设的过程。放下包袱,积极应对,大胆尝试,不断总结,才是最好出路。

4.练习和地理图册与课本同步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教材作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则改变不大。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旧教材没有大的区别,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还是老一套。有人说,教师可以自己编写相应的练习,但限于条件和精力,实际操作的难度很大。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练习和地理图册,教师在课后的知识巩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因此急需一套与课改同步的练习和地理图册。

三、深层反思

当我们在思考地理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时,感觉还有很多的现实因素在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的时候就感觉我们的教育是在编织美丽的童话,教育理念的先进与教育现实的落差使更多的教师无所适从。在教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先进的教育思想,缺少的是先进的教育文化和培育先进教育文化的土壤,由于惯例、惰性、教条主义及潜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教育从理论走向实际,从思想成为事实,还需要漫长的路程!

猜你喜欢

怪现象新教材新课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身边“怪现象”的经济学解读
漫谈校本教研“怪现象”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