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琼.罗宾逊经济哲学的当代意义

2012-03-29李立男朱成全

关键词:罗宾逊凯恩斯分析方法

李立男,朱成全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经济学应该是使人幸福的理论,但是当代主流经济学面对生态恶化、社会不平等以及金融危机等问题却无能为力,没有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这些都让人们对主流经济学进行反思.自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后,市场机制及均衡的有关命题经过边际革命的冲击,建立起一般均衡体系,形成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在"经济人"假设中,"经济人"成为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哲学的"经济学"用词.作为主流经济学的批判者,琼.罗宾逊的英文原著《经济哲学》中的经济哲学思想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

一、琼.罗宾逊的经济哲学思想

在英文版的《经济哲学》中,罗宾逊以经济学发展脉络为线索,阐述了她的经济哲学.这本书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形而上、道德、科学

关于意识,罗宾逊认为,"如果社会没有关于一定的处事方式和表达感情方式的意识,社会将不存在"[1]4.首先,"行为方面的习性会发展成为意识,这是存在于健康的人脑结构中"[1]7.这是道德、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其次,宗教在道德、意识形成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许多社会,直到现在,道德的追逐是通过宗教这个媒介的."[1]9宗教支持道德,但是宗教不是道德,道德源于宗教.第三,人们心中的伦理体系不是来源于任何推理性规律,是社会传统传承的结果.

形而上的陈述不仅是表达道德情感,也提供了假设."社会科学的困难还在于没有方法去证明它的假说……我们不得不依赖于对证据的解释,解释的过程中又包含判断."[1]22"但是目标被道德感情所渗透,判断会被偏见所影响."[1]25

2.古典经济学:价值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曾指出:"价值有两层意思:有时在表述特殊商品的功用,有时是指购买可以转移所有权商品的权力.一个是指有用的价值,另一个是指交换中的价值."根据海狸与鹿的例子,得出物品的价值与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并且体现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

"马歇尔一直了解李嘉图(价值理论的含义),但是他没有办法理解马克思."马克思"强调价值理论精确地说明剥削"[1]34.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

关于剥削制度,罗宾逊认为:"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在东南亚和哥伦比亚地区,从根本上说,被剥削的悲惨程度远远低于没有被剥削的."[1]45可以说,价值理论在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层次的人之间如何平均分配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

3.新古典经济学:效用

因为效用作为形而上的概念不能被测量,所以显示偏好取代了它的位置.市场行为将显示个体的选择,这似乎无关价值判断,但掺杂了个人喜好.偏好不是关于满意的问题,而是自由问题.[1]49效用的含义是双刃剑.一方面比起古典经济学,它的内容更人道;另一方面,它为自由主义辩护,从而放弃了道德问题,提倡利己.

接下来又分析了亚当.斯密、新古典经济学、Wicksell、瓦尔拉斯、庇古、马歇尔等人关于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观点,以及分配中平均主义的观点.马歇尔认为,联系这些概念是为了判断不平等终究是富人积累,以至于不平等对于资本积累是必需的.平均主义不见得能提高一些人的收入水平,所以说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理论中无法脱离道德情感.

随着效用的测量,代数等方法被引入经济学.在今天,边际分析方法的应用对经济学意义重大.但是,经济学数学化存在缺憾,即在结论方面,数据的归纳总结要借助理论来完成.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现实性的贫瘠的原因在于:第一,讨论的问题不具有现实的重要性;第二,均衡概念的支配地位,使得现实中复杂的问题仅仅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表示,并且在分析过程中忽略了现实问题.

4.凯恩斯革命

在这一部分中,罗宾逊肯定了凯恩斯经济伦理的观点,着重体现了她的历史主义观点.首先,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体制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其次,凯恩斯重申了自由主义理论所摒弃的道德问题.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利益的动机不可忽视.他肯定了经济人是自私的假说."在《通论》发表的十年前,凯恩斯就已经做了关于自由主义的悼词,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1]84第三,凯恩斯把时间带回到经济理论中的"均衡"以及"完美的预测"终究不能取代对现实世界中此时此地的经济分析."凯恩斯革命的实质是把分析放在历史时间当中并强调不确定性的全面影响."[2]对经济学数学化问题,凯恩斯非常怀疑.但是,也是他使新的数据统计工作变为可能.[1]76第四,在分析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时,凯恩斯认为其重要缺憾在于,"成为自由主义的新防卫","成为保守政策的一个目标,和反对社会主义批评者的最强有力的论据".[1]95

5.发达与不发达

在这一部分中,罗宾逊提出了如何增长资源的长期动态分析的必要性,经济增长要为资源的利用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即不仅是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且更要实现收入的均等化.

"二战后,当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看起来已经隐退幕后,新的问题摆在眼前---长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分析和凯恩斯的短期分析明显不是十分充分.如何增加资源的长期动态分析到目前为止是我们所需要的.[1]99-100

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经济学长期以来的"经济的发展,利润率趋于下降,资本利润率趋于零"的结论被推翻.同时,在投资充分而产生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资本积累是有帮助的,但是反对为节俭而储蓄的资本积累.对于资本积累,马克思认为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性使然.凯恩斯认为是动物本能的自发推动力而不是利益的驱动.哈罗德的模型区分了增长率与事实增长率,并分析了两者差别的原因,提出了技术进步、劳动者需求状况和利润率是影响增长的因素.积累问题让人们重新去关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问题.而西欧人特殊的性格特征---拘谨的行为方式,是成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原因.

关于体制问题,马克思希望社会主义改革"只要没收被没收者的,接管高度发展的工业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不得不同封建财产关系以及传统的思想意识作斗争,这些是资本主义没有完成的."[1]118斯大林设想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目标:"保证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最大满足."虽然这些提法充满了异议,但是"他们试图解释私有财产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6.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罗宾逊认为,"经济学的本性植根于民族主义之中".民族主义这一概念被数学和自然科学否定.她紧接着分析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认为这些流派并未脱离民族主义这一概念.

在批评新古典经济时,罗宾逊认为"投资应有回报的偏见"和"利润动机会带来投资的均衡模式"的观点是一个弱点.投资中均衡的概念只能存在于完全的计划经济中.关于收入再分配问题,罗宾逊认为,"所有的被认为是合理的、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在现在的民主中,也被认为是有距离的",可以通过政治、税收渠道和社会服务机构去修正它.

在对待体制的国内操作上,工会对自由主义者来说,与垄断是同等的.商品交换的另一方面,企业主抵制工资的需求是正当的吗?通过竞争建立起来的旧的理论没有办法解释内战期间长期的买者市场,以及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留下的混乱.在股息的政策问题中,存在着人性问题的倾向以及爱国主义问题.另外,罗宾逊认为,在利润分配中,工业是利益追求的动机.凯恩斯曾经说过大企业的趋势是社会化,今天的管理好像把自己当做公众服务的一种.所有这些都被旧传统的利润追求的资本主义所破坏.

针对所有的疑问,罗宾逊提出,竞争是我们所希望的吗?虽然,可能所有的理论看起来都是消极的、破坏性的,道德问题的冲突从未被解决,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不能放弃经济学家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希望.

二、"两个剑桥之争"中的琼.罗宾逊的经济哲学思想

由于罗宾逊叛逆的个性与学术性格,她始终站在主流经济学的对立面.在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时,她站在凯恩斯一边,20世纪30年代,作为凯恩斯的支持者,她放弃了自己的理论研究,投入到凯恩斯所开创的新思路中;到凯恩斯当道时,她又代表"新剑桥学派"(或称"后凯恩斯主义")对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批判.这就是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经济学界的大辩论"两个剑桥之争".

一般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将凯恩斯经济学与1870年"边际革命"以来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相联系,它秉承的是新古典技术关系上的供求分析传统,强调"技术关系"在经济变量决定中的最终作用;新剑桥学派把凯恩斯经济学与斯密1776年以来的古典经济理论相联系,它秉承的是古典剩余经济的社会关系分析传统,强调"社会经济关系"(如所有权与经济制度)在经济变量决定中的最终作用.因此,"两个剑桥之争"实际上也就是两种经济传统争论的当代表现,而争论的焦点就是资本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

在分析方法上,新剑桥学派强调不确定性、现实复杂性和历史制度因素的重要地位,这比新古典综合派以均衡分析为主体的分析方法更接近现实.如果说静态均衡分析对于企业活动具有相当有限的意义,那么具有意义的分析方法应当是从动机、行为、运行到体制和制度的多因素分析.新古典综合派方法论则陷于均衡体系的"美感"之中,将资本主义视为永恒的制度和唯一的发展模式;新剑桥学派则由于多因素分析方法论而对其有所突破,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很适合发达经济的需要",虽然鉴于当时社会主义很不成熟的指导方针和低效率、官僚主义的坏风气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名声,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不同的经济体系还可以长期共存下去".

因此,在经济哲学思想上,萨缪尔森继承了主流经济学传统,主张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描述法是证伪主义、实用主义、操作主义思想的综合产物;罗宾逊则从规范分析方法、反对数学方法、反均衡的历史分析方法等对主流经济学的不足之处予以批判,在质疑主流经济学的工具理性上的历史沿革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种分析方法中,规范分析方法是核心内容,反对数学方法和反均衡的历史分析方法是规范分析方法的引申和具体操作.

1.规范分析方法

在经济学中,价值判断的存在与否,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分界线."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分析经济现象'是什么'的分析方法",是求"真"的科学方法,崇尚理性主义;"所谓规范分析,是指分析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是求"善"、求"美"的人文方法,崇尚非理性主义.[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争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尼尔和约翰.穆勒,他们认为经济学家不能以经济学家的身份提出任何政策的建议,这就是说经济学家不能用价值判断来补充思想,所以他们只主张实证经济学,否定规范经济学.大卫.休谟则用他的"休谟铡刀"把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之间作了一刀切的逻辑分析,他认为事实判断中不能产生规范判断.后来凯恩斯提出了三分法,即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艺术,并认为实证经济学为其他两种经济学提供一致性服务,而规范经济学是联系他们的桥梁,政治经济学艺术是必须遵循的规则体系.但是凯恩斯的三分法并未被经济学家所赞同.帕累托还在纯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之间划了一条分界线,认为帕累托最优是纯经济学命题,是完全独立于任何伦理判断的,即独立于规范经济学.其后的经济学家一直对"二分法"持异议的态度,其中罗宾逊等是重要的代表人物.

在罗宾逊的英文原著《经济哲学》中,规范分析方法在第一、二、四、六部分都有所强调.在第一部分中,罗宾逊强调了意识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经济体制需要一套制度、一种判断它们的意识形态,一个存在于个体之中并让他为之努力的良知.所以,价值判断在经济分析中具有前提性地位.在第二部分中,对马克思的理论作出了相应的评价,评论了剥削制度.在第四部分中,罗宾逊肯定了凯恩斯重申的自由主义理论所摒弃的道德问题,凯恩斯认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利益的动机不可忽视.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1]84在第六部分中,罗宾逊认为,"经济学的本性植根于民族主义之中".虽然,民族主义这一概念被数学和自然科学否定,但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这些流派并未脱离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因为进行分析的主体是带有感性色彩的人,人被生活的环境约束着,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都是人的价值判断不同的原因,所以价值判断在经济分析中具有前提性地位.

所以,罗宾逊认为,"经济学绝不可能是一门完全'纯粹'的科学,而不掺杂人的价值标准,对经济问题进行观察的道德和政治观点,往往同提出的问题,甚至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2].约瑟夫.熊彼特也认为,"经济学是出于对现实世界的关心和对意识形态的热忱与挑战而获得活力和启发,否则它就会是干巴巴的无效果的研究".这样的带有经世济学使命的经济学具有浓郁的感性色彩.这些都决定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要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判断的,也是无法摆脱伦理道德的影响的.艾伦.布坎南曾指出,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明确分工"是站不住脚的.[4]所以,在经济学中,价值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争仍然在持续.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中主流经济学强调实证分析方法,如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而非主流经济学,如新制度学派则偏重规范经济分析.虽然主流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不可置否,非主流的规范分析方法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的认可与推崇.

2.对经济学数学化的质疑

数学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科学之一,随着数学的发展及其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人们则认为,数学是科学普遍适用的理性形式.20世纪50年代之后,数学几乎深入到经济学的所有领域,陷入了经济学数学形式主义的泥潭.

在主流经济学迷恋数学工具的现代,罗宾逊利用她惊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浩繁的著述中,取得广泛而深刻的成就.在《经济哲学》的第三部分中,罗宾逊从效用的分析中,质疑了经济学的数学方法.经济学数学化的优点在于定义精确、较少歧义,但是把数学分析当做经济分析的唯一手段,会引发经济学发展的危机.过度数学化的经济分析沉迷于"数字游戏",无暇关注现实的世界.西蒙曾指出:"对人类的行为,即使理性行为,我们也不能用少许几个不变量加以解释."[5]J.R.斯坦菲尔德曾尖锐地指出:"正统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已经进入不结果实的形式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它被保护起来以避免实践检验的破坏,而且,虽然人们普遍关注政策和道德标准,而它在这方面已明显地赶不上时代,但却仍然盛行.正统经济学无所作为以及同现实的强烈矛盾源于基本的认识论.主流经济学把经济过程定义为面对稀少进行选择,实际上,其整个核心都依赖于对经济的逻辑演绎分析,忽视了对历史上同生产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制度和行为的分析.强调通过计算得出来的选择很明显是同在制度上偏爱市场交易纠缠在一起的.交易过程能有效地控制个人价值的信念已经导致了市场价格和社会价值的实质差别,而这种差别又导致了失真的政策建议和政策评估."[6]

3.反均衡观的历史分析方法

作为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信奉者和传播者,罗宾逊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方法上就是从传统的均衡概念转变为历史概念,因而她反对均衡的理论.在《经济哲学》第四部分中,罗宾逊赞同凯恩斯的反均衡观的历史分析方法.

罗宾逊指出:"在理论方面,《通论》的主要观点是打破均衡的束缚,并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昨天和明天的区别.就这个世界和现在来说,过去是不能召回的,未来是不能确知的."正因为罗宾逊的历史观,所以她反对均衡分析方法.而"正统体系的根本谬误在于相信市场经济总是倾向于达到均衡,就像左右摇摆的摆锤总是接近于静态一样.这个类比是错误的.一种空间运动可以来回往复,然而通过时间的运动则只能是单向的,从过去到将来.人类生活势必在没有'正确预见'的情况下度过".[7]所以经济学的分析应是历史分析方法,而不能只是单纯的实证和逻辑的方法.罗宾逊秉承了凯恩斯历史分析的方法,以规范分析为主,为经济学贫困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方向与思路.

三、琼.罗宾逊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

罗宾逊经济哲学思想中的经济学传统对当代经济学影响深远,也影响了一批经济学家,其中,受影响最深的应该是她的学生,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作为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共同点是对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的关注.特别是阿玛蒂亚.森,可以说是带来了经济学的革命,而且弥补了罗宾逊的遗憾,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对经济学理论发展以及相关经济政策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阿玛蒂亚.森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他的学说成为联合国每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的理论基础之一.森的发展观是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其内容包括:第一,主流经济学把发展视为GDP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提高,这不仅片面,而且会掩盖这种发展带来的恶果,如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人的自由被剥夺等.阿玛蒂亚.森认为,应"以自由看待发展",其他均为谬说.第二,发展是人的发展,"经济学应该关注现实的人",具体说是现实人的自由发展.它明显地比照出主流经济学的逻辑前提---理性经济人的缺陷和不足.

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说,阿玛蒂亚.森是经济学的"良心",即森为经济学注入了伦理道德的因素.森反对并批判了主流经济学生吞活剥地套用达尔文的生物学进化论,如他的专著《论经济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这些也是罗宾逊一贯提倡的.同时森关注发展中国家,这些在《经济哲学》第五部分中,罗宾逊也有所论述.罗宾逊的另一个学生,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同样也关注发展中国家,他的《全球化及其不满》一书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多次应邀来我国讲学,他对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建议中国政府采取更多和生活质量相关的评价指标.

另外,阿玛蒂亚.森发展了罗宾逊的经济哲学思想,最重要的贡献是试图确立正确的经济学传统.森认为,经济学确像马歇尔所说的那样是"人学",但这里的"人"不是本末倒置地仅为效率的工具,恰恰相反,经济学应关注人的生活质量,效用、财富、效率等都不能与生活质量处在同一逻辑层面上.关注生活质量的经济学传统始于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集大成于亚当.斯密,马克思则为这一传统注入新内容,因而作出了独特贡献.为了说明这一点,阿玛蒂亚.森每每梳理人们对亚当.斯密的曲解和其学说的本真含义,几乎在每一部著作中都提到、引证和界说马克思,根本目的在于说明,以人为本的经济学传统(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马克思-阿玛蒂亚.森)更正统、更经世致用,因而更符合社会和人的需求.

经济学要关注现实的人且要以人为本,那么应该关注人的什么?与主流经济学相比,这是阿玛蒂亚.森经济学最独特也是最可贵的地方.他认为,经济学最应关注人的自由,首先是人的实质性自由,此为人的本质,意为过可意生活,免受贫困、疾病、饥饿的能力、权利、过程和机会.为使人的实质性自由变为现实,工具性自由同样必不可少,它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 "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如此理解自由的必然结果是衍生出一系列使自由至上主义者目瞪口呆的结论:"必须把自由视为一种社会承诺","不自由是一种剥夺","不自由源于社会安排","个人自由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产品".[8]

[1]ROBINSON J.Economic philosophy[M].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3.

[2]罗宾逊,伊特维尔.现代经济学导论[M].陈彪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3.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85.

[4]布坎南.伦理学、效率与市场[M].廖申白,谢大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3.

[5]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杨 砾,徐 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96.

[6]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M].苏 通,康以同,赖金昌,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63.

[7]罗宾逊.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G]//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辑.胡代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

[8]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 赜,于 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1.

猜你喜欢

罗宾逊凯恩斯分析方法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盒子里的世界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多赚两颗蛋的钱
“小土豆”梦返NBA
灯泡出走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