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冗余管理战略分析

2012-03-20魏建中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发展

魏建中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冗余管理战略分析

魏建中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为了抗御由于快速知识更新、技术发展、全球激烈竞争所带来的更大经营风险,保持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效率至上的精准管理信条,实施冗余管理战略。文章在论证了企业实施冗余管理战略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冗余管理战略,基于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员工心理契约维系冗余管理战略,以及基于和谐氛围的企业公关能力建设冗余管理战略。同时论证提出了企业冗余管理中冗余度的掌握方法。

企业风险;可持续发展;冗余管理战略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与技术进步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实际上不仅每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且大企业也多数短命。[1]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不仅对企业自身而且对社会都有重大意义,它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保持企业存续性的可持续发展对以效率至上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

传统以利润为目标的效率至上企业经营管理原则,所追求的是精准设计、满负荷运行、零冗余要求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在岗位工作设计中追求岗位职责清晰,岗位业务流程明确,不存在职责交叉;追求人员精简,不存在冗员;追求员工工作时间内满负荷运作,不存在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2]然而,在快速的技术发展、全球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由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管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使得精准管理设计很难达到,即使达到也极不稳定,这种表面理想式的高效率精准管理,只可能获得短期内的效用。企业长期生存愈来愈依赖于以知识的积累与发展为特征人力资本,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组织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高风险的不确定性环境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方式就是增强和优化系统的冗余设计。航空航天器系统、计算机数据信息系统中的链路和备份冗余设计,自然界生物系统的萌蘖机理,社会危机管理系统中的预案、储备机制等都是通过设计冗余来达到抵御风险,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5]在同样面临高风险不确定性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信息经济环境下,知识管理理论认为排斥冗余设计的效率至上管理原则为企业带来表面上的高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降低了企业长期生存与抗风险的能力,[6]现代企业实施以人力资本投资为特征的组织冗余管理战略,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基于不可预知风险的企业冗余管理必要性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效率管理信条,它所依据的是具有充分信息可预知的经营情景,在此背景下,企业可以不考虑各种生产要素的冗余,精准设计和规划其经营管理的岗位、人事、时间和资源,实现其管理的最优效率。然而,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知识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不仅面临对于其内部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信息的不完全,而且面临企业经营环境的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仅难以实现精准化,而且使得经营存在更大的不可预知性风险。尤其是关乎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创新竞争力、企业团队凝聚力和经营环境公关力等关键点的风险防范,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变传统效率至上的精准管理信条,从而实施确保企业存续的可持续发展冗余管理战略。

1.市场创新竞争力风险

由于知识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为了提高各自的竞争实力,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达到提升其竞争力的目的。因此,现代企业无不将创新能力定位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7]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现代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企业人力资本的知识扩展。[8]这种以知识的扩展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企业人、财、物管理来说,具有无形性、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致使在效率至上的理念驱使下的企业管理往往无法应对,甚至不重视、忽略这一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2.企业团队凝聚力风险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9]它突破了传统上作为资本逐利工具的企业理论,明确指出了人力资本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不再是财务资本主宰下的赢利机器,而是财务资本与其平等的人力资本互补增值的一种合约机制。这一合约机制充分表明,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完全依赖该合约的签履程度。企业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合约签履程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所反映的就是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忠实度。如果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差,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流失或懈怠式的自闭。这种人力资本流失或自闭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风险。

3.经营环境公关力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风险不仅仅来自企业内部,市场的转型和变化、竞争者的挑战、社会经济形势变革等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具有不可控性和难以预知性。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存续和发展的风险更大。在这种状况下,应对企业外部风险的策略就只有不断地提升公关能力。通过企业公关能力的提升以增强自身的信息情报收集分析能力来感知、预测和缓解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通过企业公关能力的提升以建立和维持同政府、金融组织、社区、消费者等相关利益群体的和谐互助关系来抗御风险。

二、企业冗余管理战略选择与实施

1.冗余管理理念的树立

所谓冗余管理就是通过对“额外”要素的设计与处理,来达到提升系统或组织的可靠性、稳定性,以抗御风险,实现长期效益目的的管理思维、技术和方法。企业实施冗余管理,并非是放弃效率准则和精准管理,企业冗余要素的设计和投资的确占用资源且不会产生当前短期的效益,但它不是一种负担与浪费,而是为了在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抗御不确定性风险、确保企业存续的必然战略选择。冗余管理战略所谋求的是企业的长远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2.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冗余管理

现代企业要想做成百年老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或者某一资源的垄断优势,而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组织人力资本优势。组织人力资本不仅仅体现在组织中个体人力资本的优势,更为关键的是体现在组织整体知识技能结构的互补性谐和创值优势。[10]然而,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占有、处置产权的排它性,知识技能资本形态信息的不对称性、人力资本使用和管理的心理契约特性,致使企业在对于人力资本的组织管理过程要求具有更多的贴水、更大的柔性、更高的管理者素养等冗余设计。正是由于人力资本管理的技术难度,以及传统企业的效率至上信条,使得企业往往对于人力资本的管理采取传统的简单化的人员管理模式,重结果不重过程、重表象不重实质、重物质不重人性,加之害怕为他人做嫁衣而不愿或忽略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企业人力资本的优势程度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式的冗余管理,其冗余管理实施内容包括:其一,对于个体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的开发培训投入。对于企业个体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训不仅要不断更新和提升纵向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多的是要注重更易产生创新的交叉、互补性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提升。其二,对于组织团队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提升。团队人力资本合力是企业组织持续创新的主要源泉。通过冗余时间管理、岗位轮换交叉设计等的投资形成团队学习型组织,激励组织间的知识技能传播与交流共享,形成知识技能互补创新的基础氛围。其三,实施校企、研企、企企战略合作冗余管理,构筑企业人力资本补充与提升的战略平台。企业毕竟是生产经营性组织,企业要想获得其人力资本的持续不断的补充与提升,仅仅依靠自身的培养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在现代产业分工细化与专业化的条件下,企业必须通过实施和创新学校与企业、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及行业领先的企业与自身的战略联盟与合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本补充与提升创建不竭的供给源泉。

3.基于企业团队凝聚力的员工心理契约维系冗余管理

现代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而这一合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有别于有形合约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个人愿景和奉献与企业所给予的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过程。它具体地表现为企业团队凝聚力、员工的满意度和忠实度,其履约的冲突状态表现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危害风险的人力资本的流失或懈怠式的自闭。由于该契约的内隐性,对于心理契约的履行和维系管理难以适用效率至上的精准化管理信条,而必须实施基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冗余管理战略。

实施基于团队凝聚力的员工心理契约维系冗余管理内容包括:其一,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心理契约的维系管理过程需经建立、调整和实现(EAR)三个阶段。在E阶段,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基于合理预期的企业与员工共同愿景,这一愿景形成的基础就是建设理解员工、尊重员工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发展与员工的期望相一致,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共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其二,实施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把个人的生涯计划和组织的生涯管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满足员工的心理契约预期,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忠诚度,阻止企业人力资本的流失。其三,实施基于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心理契约管理。心理契约管理的A阶段,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对心理契约所进行的动态调整。调整的依据在于能够及时掌握员工的需要和诉求。了解和掌握员工需求的方法就是进行平等的、有诚意的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形成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发展愿景共识。其四,实施层次化的激励机制设计。心理契约管理的R阶段就是及时了解和考察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认识到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和有效的激励方式相匹配。根据不同的需要层次,设计不同的激励方式,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充分发展员工的潜能与活力。

4.基于和谐氛围的企业公关能力建设冗余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企业必须实施以强化和提升其公关能力建设为内容的冗余管理战略。企业公关能力建设冗余管理内容包括:其一,企业环境应变的信息管理能力建设。通过建设企业的环境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以达到感知、预测和防控企业风险的目的。其二,以企业声誉品牌提升为内容的企业公关能力建设。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赞助社会公共事业活动,提升企业的声誉品牌,以达到抵御风险的目的。其三,以企业相关者利益群体为对象的客户和谐关系管理的企业公关能力建设。企业的发展,以及偶遇困难和风险,离不开政府、金融组织、新闻媒体、社区、消费者等相关利益群体的支持和帮助。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与企业相关者利益群体之间形成和谐、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公关能力建设,以降低和抗御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三、冗余管理中对于冗余度的掌控

企业实施冗余管理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毕竟企业用于冗余管理的投资,不管是从资金角度,还是从时间、技术、精力等要素角度,都是企业所有付出的成本。实证研究表明,组织的冗余与其绩效呈倒U型关系[11]。也就是说组织实施冗余管理有一个度的限制,超过此度企业要素冗余的增加将导致企业的绩效下降。因此,必须科学有效地掌控冗余管理中的冗余度。

冗余度的把握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中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度量指标。根据实施冗余管理的抗御风险目的,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和贡献度,企业外部社会的美誉度、满意度和支持度决定着企业的风险程度。因此,企业可以依据组织内外两个维度和谐状况指标的动态变化来掌控和进行冗余管理的实施。具体方法是通过计算企业内部和谐度(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和贡献度的加权平均)与外部和谐度(社会的美誉度、满意度和支持度的加权平均),再将内外和谐度进行加权平均形成企业整体和谐度,用来说明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可以通过设计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人性化管理、员工的工作状态等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员工的忠诚度可以通过对企业核心层人员的离职率来获得;员工的贡献度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技术、管理、研发等岗位的中坚层员工的参与管理、业务创新、规章践行等指标来获得。企业外部社会美誉度和满意度可以通过设计对企业客户、企业相关利益群体的问卷调查来获得;社会支持度可以通过度量企业所涉及的外部关系事务中的溢得来获得。

[1]芮明杰,孙继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1998,(4):57-59.

[2]张长征.工作分析中的冗余设计[J].新资本,2005,(4):73-75.

[3]陈志.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J].理论与改革,2000,(3):35-36.

[4]赵文光.网络冗余链路管理的实现[J].中国教育网络,2005,(7):58-59.

[5]李典友.冗余理论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2006,(3):50-54.

[6]张长征,李怀祖.组织冗余对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0):108—112.

[7]王金圣.基于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解释[J].经济问题,2007,(9):60-62.

[8]张广科.人力资本的知识扩张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7):14-17.

[9]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71-79.

[10]魏建中,段兴民.企业互补性要素的创值性及其合约安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8):45-51.

[11]蒋春燕,赵曙明.组织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的时间序列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5):108-115.

The Redundancy Management Strategy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I Jian-z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modern enterprise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doctrine,that is,the precise management credo of efficiency supremacy and implement the redundancy management strategy,in order to resist the bigger management risk of rapid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ompetition and to keep surviv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necessity argumentation of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redundancy management strategy,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dundancy management strategy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on the based of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and the redundancy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mploye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aintenance on the based of team cohesion and the redundancy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ability construction on the based of harmonious atmosphere.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dundancy control method in enterprise redundancy management.

enterprise risk;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dundancy management strategy

F270

A

1009—5128(2012)07—0038—04

2012—03—25

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基金(11JMR12)

魏建中(1958—),男,陕西合阳人,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经济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贺 晴】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