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体育强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实现

2012-02-15刘媛媛

体育科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反省强国

刘媛媛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广东广州 510500)

建设体育强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实现

刘媛媛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广东广州 510500)

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对建设体育强国这一提法进行审视,探索体育强国与文化自觉之间的联系。研究认为:体育是一个文化事件,建设体育强国从更深层面讲是一个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体育发展格局中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的过程;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将是体育文化自觉的实现,这不仅仅是体育文化的成功,更是大文化的成功;充分挖掘体育强国的文化价值,发于文化而兴文化,体育强国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明朗。

体育强国;文化自觉;体育文化;价值

几年来,在体育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体育强国”的命题,已经有了诸多成果,本文作者也曾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此,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注在一个更深更广阔的层面上,即文化的层面。本文从文化的层面出发,以文化研究领域的大命题——文化自觉的视角为切入点,在此审视建设体育强国这一提法,探索体育强国与文化自觉之间的联系。

“体育强国”这一提法是指“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1]的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从概念的层面分析则是指“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总体规模和实力的定性化评价,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判别体育强国的两项基本标准。”[2]这个概念规范了“体育强国”的评价标准,但事实上“体育强国”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通过具体数据来衡量的标准,也不仅仅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奋斗目标,更是一个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体育发展格局中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以及自我创建的过程,换言之,是体育“文化自觉”的过程。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将是体育领域“文化自觉”的实现,这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充分挖掘体育强国的文化价值,发于文化而兴文化,体育强国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明朗。

1 文化及文化自觉

1.1 何谓文化

本文在运用“文化”这一概念时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文化的概念,不考虑狭义文化的层次划分。事实上,狭义文化的层次划分本身就是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本文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即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所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3]。

1.2 何谓文化自觉

在弄清楚什么是“文化”的基础之上,来回答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这个理念是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处理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关系的方法:“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4];本文依据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再对“文化自觉”再作如下解释,文化自觉即指在对自身价值认知的基础之上,对自身问题发现的前提之下,于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寻求自身位置的一个过程;文化自觉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反省”都是指向“本土文化”,“自我创建”则是面向世界文化,是本土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对自身的定位。

2 建设体育强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实现

2.1 体育是一个文化事件

将体育视为一个“文化事件”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在此之前,体育虽然已经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存在了几千年,但没有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随着体育自身的发展,体育活动和体育现象对人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界才开始关注其文化价值,诸多界内外学者曾围绕“体育文化”的命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乃至争论。

卢元镇《体育运动的文化学断想》[5]一文中,提出开垦体育文化学研究处女地的重要性,吹响了体育文化研究的号角;程志理《体育文化初探》[6]一文,辨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体育文化研究刚刚起步之时“体育文化”的概念,并尝试勾勒体育文化理论的层次架构;熊晓正教授《文化·体育·体育文化》[7]一文剖析了体育文化研究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为体育文化研究添砖加瓦;周西宽,胡小明《体育文化研究与体育观念的更新》[8]则认为体育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体育观念更新的结果,指出体育文化研究意义对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有更多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研究的浪潮中做起体育文化研究的弄潮儿,对体育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颇具价值的观点与见解。30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学界已经习惯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事件”来看待,以此为前提,探索建设体育强国与文化自觉之间的联系,这才有其学理上的基础。

2.2 自我觉醒:竞技体育的狂喜

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始终围绕着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竞技体育的复兴与辉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辉煌战绩,用“狂喜”来形容竞技体育带给体育人乃至全社会民众的感受应该是不为过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体育自我觉醒的生动范例。

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1981年至1986年女排五连冠带给国人的狂喜和荣耀;1984年第一块奥运金牌激发国人竞技体育强国梦想;乒乓球运动多年来持续处于世界乒坛的顶尖水准为国人乒乓热情注入了活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荣耀带给国人很大的惊喜;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的赫赫战果更是锦上添花;甚至国足长年的低效低迷让多少中国球迷饱尝忧愁与愤恨,从反面来讲亦然是这样一种自觉甚至是更深沉自觉的表现。在我国综合国力还落后于世界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势下,我国竞技体育却顽强地攀上了世界竞技体育之巅。竞技体育水平是评价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的评价体系中,应当居于显著位置”[2],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竞技体育成果的保持和发展。中国在竞技体育领域中获得的这些荣耀是竞技体育人才依靠常年不为人知的艰苦努力而取得的。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文化大舞台上的成功表演让人民大众认识到了体育的魅力,更激励了中国几代体育人坚守着理想不断前进,追问中国体育可以走多远的自我认识是鼓舞中国竞技体育的重要动力。“东亚病夫从此站起来了”的呐喊不仅仅响彻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赛场上,更久久回荡在神州大地的上空,这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乃至每一个国人自发的呐喊,是中国竞技体育最强劲的自我觉醒。

2.3 自我反省:群众体育的悲哀

文化自觉不仅仅强调觉醒,更加贵在反省。中国体育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群众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多且最严重。

的确,竞技体育的辉煌成果总是伴随着人们满意的笑容和由衷的颂扬,其背后是对中国竞技体育几代人拼搏经历的认可,但一幕幕巅峰瞬间之后更需要国人对体育事业进行反思与内省。正是通过自我反省,才能在竞技体育带给人们的狂喜之后看到当前群众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我反省,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群众体育工作是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最需要倾注心力之处。

只有经过反省,才能明了得失,也只有经过反省,才能更好地创建。正是在反省的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学者指出,不能用竞技体育成果特别是奥运成绩来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这也是体育强国目标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更加全面地促进竞技体育乃至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有学者将体育与社会大文化大氛围紧密相系,以体育见证社会文化的荣辱兴衰。因为在今天这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互相辅佐、互相求证,体育亦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公告显示,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主要指标呈下降趋势”[9],“我国目前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03 m……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2]上述这些数据将我国当前群众体育工作的现状无情地展现在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成员的眼前。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其民众不能保证身体素质的良性发展,获得公平和健康的体育生活,是体育事业的失败或者至少是有失偏颇之处;周爱光曾经用“失衡性”来表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失衡性是指我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发展不平衡”[10]。因此,我们要扭转这种不平衡,要实现体育强国的建设目标,体育界乃至全社会就必须正视群众体育工作中的缺失与疏漏,从文化建设、体制改革、政策指导、资源配置、人力安排等多方面入手,将更多精力放在群众体育工作领域,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2.4 自我创建:中国体育的声音

如上文中所讲,文化自觉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反省”都是指向“本土文化”自身的,“自我创建”则是面向世界文化。就建设体育强国这一目标而言,就是中国体育在世界体育发展格局中寻求自身位置的过程。

几代中国体育人毕其功于一役,促使中国竞技体育从贫弱的境况一步步走向强大,在成绩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离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尚有很大距离。因为,体育强国不是奖牌和数据堆砌起来的,而是国家体育综合实力提高到一定高度的结果。这个综合实力,也就是对体育强国这一概念进行定义时所讲的“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只有在这两方面均衡发展了,这个国家体育综合实力才能提高。

其中,就竞技体育而言,在单纯的金牌数量和某些项目上已经给国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技能类项目金牌数量与竞技体育项目综合发展之间的掣肘,奥运项目与非奥项目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都显示出我国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需要不断调整提高的;就群众体育工作而言,当前,群众体育工作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的软肋,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瓶颈。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的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普通民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也只有在群众体育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好成绩,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普通民众切实感到体育氛围的营造、身心健康的和谐,才是中国体育真正找对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

熊晓正教授的观点很有说服力,“体育强国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在国际体坛的事务中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左右事务的发展。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要全面提高我们体育的综合实力,光有金牌不行。……提高国际体坛事务的参与能力与话语权,离不开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支撑,它们发展的状况将决定全面提高综合实力的基础牢不牢固、坚不坚实。”[11]这番话提醒我们不要盲目沉溺于金牌,不要忽略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与不协调,而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格局中的位置,排除一切盲目的骄傲。同时也不要气馁于暂时的困难,适时适度地协调中国体育的步伐,发出中国体育的声音,这就是体育的“自我创建”,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3 结束语

文化自觉是文化研究领域的大命题,体育强国是以体育为主题而开展的大工程。大命题与大工程的交集就在于,体育作为一个文化事件,也有体育自身的“文化自觉”,建设体育强国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同时是一个体育“文化自觉”过程,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就是体育“文化自觉”的实现,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体育不断认识自身价值,反省自身问题,进而在世界体育发展格局中寻找自身位置的过程;把体育强国与文化自觉联系起来看,建设体育强国就不仅仅是中国体育奋斗的具体目标,而是关乎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大主题,这是真正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充分挖掘体育强国的文化价值,发于文化而兴文化,体育强国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明朗。

[1]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

[2]田雨普,王欢.体育强国的辩证认识论[J].体育学刊,2009 (8):9-13.

[3]葛懋春,蒋俊.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4]费孝通.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J].文史哲,2003(3): 15-23.

[5]卢元镇.体育运动的文化学断想[J].体育与科学,1986 (5):1-2.

[6]程志理.体育文化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7(3): 15-20.

[7]熊晓正.文化·体育·体育文化[J].体育与科学,1987 (1):19-20.

[8]周西宽,胡小明.体育文化研究与体育观念的更新[J].体育与科学,1987(1):5-7.

[9]刘小俊.体育强国视阈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3):69-72.

[10]周爱光.“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体育学刊,2009(11):1-4.

[11]熊晓正.关于体育理论与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9-14.

[责任编辑江国平]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 Power Nation: Realization of Sport Cultural Consciousness

LIU Yuan-yuan
(Department of Sports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target of sport power nation has now been put forward for two years.This essay starts from culture,advancing the new idea to sport powerful nation.Sport power nation is not only the target of sports,but also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Sport power nation is not related to sports itself,and touch on the development about culture.In the future,the way to sport powerful nation will be stronger,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sport power nation;cultural consciousness;sport culture;value

G 80-054

A

1007-7413(2012)03-0001-03

2012-04-10

刘媛媛(198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体育史。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反省强国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壹月记事簿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秦晋争霸
反省与克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