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实验研究

2012-01-29彭卫华谭立明陈建华李俊明鞠北华罗忠勤

山东医药 2012年44期
关键词:线粒体抗原特异性

彭卫华,谭立明,陈建华,李俊明,鞠北华,胡 意,罗忠勤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330006;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门静脉炎症性改变,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临床上以黄疸、皮肤瘙痒、脾肿大为特点,近年来对自身抗体的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包膜蛋白抗体(GP210)、抗核多点抗体(SP100)等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PBC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及病毒性肝炎等肝炎患者及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了检测,并探讨了其对PBC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8例PBC及182例非PBC患者均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门诊、住院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关于PBC诊断建议[1]。其中182例非PBC患者分别为AIH 2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其中乙型肝炎(HB)51例、丙型肝炎(HC)21例;结缔组织病患者7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8例、干燥综合征(SS)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22例。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

1.2 试剂与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 所采的被检标本均为空腹不抗凝血2~3 mL,以2 500 r/min速度离心15 min分离血清,-20℃冷冻待检。

1.2.2 检测方法 检测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细胞质抗体(ACYA)采用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试剂,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方法为检查加样板,生物载片恢复至室温,稀释血清,设阴、阳性对照、质控对照,加25 μL稀释后血清,至加样板的每一反应区。再将生物薄片盖于加样板的凹槽里,室温孵育30 min,冲洗,加荧光素20 μL。室温孵育30 min,再冲洗,封片镜检。检测抗线粒体抗体 M2亚型(AMA-M2)、抗 GP210和抗SP100抗体采用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印迹试剂,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48例PBC患者,其中男6例、女42例,男女比例为1∶7;确诊时年龄26~71岁、平均45.6岁。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因肝功能异常就诊,确诊时间为0.5~22个月、平均8.1个月;29例AIH和11例PSC患者中男5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1∶7,确诊时年龄4~67岁、平均44岁; 7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30例、女42例,男女比例为1∶1.4,确诊时年龄17~57岁、平均38岁;7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男7例、女63例,男女比例为1:10,确诊时年龄11~65岁、平均37岁;5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3~47岁、平均33岁。

2.2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结果[例(%)]

2.3 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见表2。

表2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体结果[例(%)]

2.4 临床评价指标结果 见表3。

3 讨论

PBC是一种非临床常见病,我国尚无PBC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对疾病认识和检验水平的提高,PBC发病率也逐年升高。PBC一般在50岁左右发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8[2,3]。本研究病例数男女之比为1∶7,平均年龄45.6岁。PBC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PBC发病与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接触化学物品、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4],这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极为相近。本组病例存在ANA、AMA及GP210等多种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这不仅表明免疫机制参与了PBC的发生,同时亦对PBC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依据。PBC患者常伴有ANA的升高,其阳性率各不相同,甚至在AMA阴性患者中更常见,阳性率仅次于AMA。分析Hep-2细胞上的ANA荧光核型发现,ANA阳性PBC患者的荧光核型表现具有特殊性,分别为细胞质型、核膜型、核多点型和着丝点型。本研究48例PBC患者中的ANA阳性20例,阳性率为41.7%。ANA的检出率与PBC患者AMA的滴度明显相关,其AMA和AMA-M2抗体水平越高,ANA的检出率越高。目前,AMA阴性PBC的病例逐渐增加,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肝脏组织学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指标,诊断较困难。因此,这些患者其血清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检测尤其重要。

表3 PBC等患者抗体检测的各项实验评价指标结果

AMA是一种以线粒体为靶抗原,无种属和器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该抗体能在PBC患者血清中检出。线粒体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线粒体抗原位于线粒体内外膜,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可进入细胞,直接与线粒体抗原作用,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PBC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明了,Subasic'等[5]认为病毒可能参与激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的产生。我们检测48例PBC,AMA阳性45例,阳性率达93.8%,而非PBC阳性率只有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目前为止,发现AMA膜上存在9种自身抗原(M1~9),与PBC关系最大的是M2,M2伴M4、M8阳性多见于PBC[6]。AMA是PBC的血清学标志,其中AMA-M2对PBC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抗AMA-M2抗体诊断PBC的特异性比较高,为本病突出的免疫学指标异常,也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本研究检测结果阳性33例,阳性率为68.8%,与非P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Milkiewicz等[6]结果基本一致。

抗GP210抗体的靶抗原是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 kD跨膜糖蛋白,所识别的表位是GP210羧基末端上的15个氨基酸残基,故名为GP210。其抗原决定簇为氨基末端的15个线样氨基酸片段和羧基末端的氨基酸片段。抗GP21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性不高,只有41.7%,但特异性则高达97.4%,尤其是在AMA阴性的PBC患者中有非常强的诊断价值,这和Nakamura等的结果基本一致。

SP100蛋白是1个磷酸化的细胞核蛋白,电泳时其分子量为100 kD。SP100是一转录活化因子,用SV40和JC病毒转化细胞,或者用有丝分裂原刺激淋巴细胞,以及用干扰素处理细胞都可观察到SP100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升高[4]。SP100为核多点型靶抗原之一,是通过负向调节内皮素1的作用来实现其生物学作用的。本研究对48例PBC患者检测抗SP100抗体阳性8例,阳性率为16.7%,其AIH、PSC和HB等及对照组均不敏感。

总之,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PBC患者检测AMA、AMA-M2、抗GP210和SP100等多种自身抗体,在临床上对PBC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会对PBC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提高PBC诊疗水平。

[1]Lindor KD,Gershwin ME,Poupon R,et a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9,50(1):291-308.

[2]Cavazzana I,Ceribelli A,Taraborelli M,et a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related autoantibodies in a large cohort of italia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J].J Rheumatol,2011,38(10):2180-2185.

[3]Sfakianaki O,Koulentaki M,Tzardi M,et al.Peri-nuclear antibodies correlate with survival in Greek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atien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39):4938-4943.

[4]Norman GL,Bialek A,Encabo S,et al.Is prevalence of PBC underestimated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J].Dig Liver Dis,2009,41(10):762-764.

[5]Subasi'c D,Karamehi'c J,Ljuca F,et al.Correlation of autoantibodies presence detected by IFA-anti-dsDNA,IFA-AMA and immunoblotting with corresponding data i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J].Bosn J Basic Med Sci,2008,8(1):86-92.

[6]Milkiewicz P,Buwaneswaran H,Coltescu C,et al.Value of autoantibody analysi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7(12): 1355-1360.

猜你喜欢

线粒体抗原特异性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NF-κB介导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