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肺心病患者53例护理体会

2012-01-2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肺性肺心病病情

耿 梅



重度肺心病患者53例护理体会

耿 梅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泰兴 225400)

重症;肺心病;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有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肺心病患者多病情较严重,住院时间较长,且多是老年患者,因此做好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可达到提高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时,有的因严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常出现肺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休克、DIC等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诱因有上呼吸道感染;氧流量控制不当;排痰无力不能及时清除呼吸道黏液;用镇静剂等。在治疗上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抢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其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我院自2009年以来收治了53例肺心病患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1例患者中男38例(71.7%),女15例(28.3%);患者年龄最大88岁,最小35岁,平均为(65.2±5.6)岁。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及护士巡视病房

2.1.1 对每一个患者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等情况。注意心律,呼吸节律、频率、深浅以及有无紫绀,体温,水肿,尿量等。同时注意有无合并肺性脑病,并详细做好各种记录,对出现的病情变化则及时通知医师。肺心病患者临床用药类型多,在用药前掌握各类药物的一般性能和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则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谨慎应用镇静、安眠药,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慎用地高辛。同时还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根据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及时制定与调整护理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的,同时注意有无合并肺性脑病。如合并肺性脑病则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若患者呼吸、脉搏加快,或呼吸浅表或叹息样呼吸,都预示病情恶化的可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预示休克出现;若患者经治疗意识转清,皮肤红润,出汗减少,预示患者病情好转。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若痰色白,量少而稀,说明病情好转;痰色黄、多而稠说明病情加重;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颜面发绀、有窒息感、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则可能痰液阻塞气道,需立即吸出,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观察大小便情况,尿量反映体液平衡和心肾功能,应每日观察出入液量并加以记录,尿量每天少于400~500 ml提示肾衰竭,尿混浊或血尿说明肾脏有损害。询问患者大便是否通畅,避免因大便用力加重心肺负担,柏油样大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2.1.2 护士巡视病房是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尤其是夜班护士,是否能够按时巡视病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名护士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护士的自觉性、主动性。规范巡视,使患者的每一细微病情变化都在视野之内,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曾有一例老年男性患者,病情较重,尤其晚间发作频繁,是夜班重点巡视对象之一。一次凌晨,患者在没有按呼叫器的情况下,准备自己去厕所,走到门口即感到不适,而且症状迅速加重,胸闷、气短、大汗淋漓,颈静脉努张,口唇发绀,面色苍白,不能站立,有濒死感。幸好夜班护士巡视病房赶到,立即通知医师,并全力配合实施就地抢救;最终将患者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应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勤拍背,每2~3h翻身1次,同时叩拍背部,借助重力和振动的力量促使痰液从细支气管引流入大气道以利排出,叩拍者五指并拢,掌心稍凹呈中空杯状,自背部沿脊柱两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拍,每天3~4次,力量是使患者能耐受为宜,避开肾区软组织部位,也应经常鼓励患者作咳嗽运动,先深吸气,再张口用力咳嗽,使痰液咳出。对危重患者可用吸痰器吸痰,必要时可用气管镜在直视下吸痰。吸痰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吸痰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讲清吸痰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使患者主动配合;②抽吸压力要适当,一般在16~20kPa,否则易损伤黏膜;③吸痰前橡皮管前端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深度要恰当;④对呼吸道深部的痰液,每次吸痰前,嘱患者深吸气,随即将吸痰管插入;因吸气时,喉腔内两侧声带打开,声门裂扩大,吸痰管易通过声门裂到达气管,使气管内的痰液易于吸出;⑤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导管左右旋转,缓慢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s,以免加重缺氧,引起心律失常;⑥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及气味,留取痰标本并做好药物试验。

2.3 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给氧

2.3.1 给氧浓度 肺心病患者在缺氧的同时常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若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使PaO 2 迅速升高,从而解除了缺氧对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陷入二氧化碳麻醉状态,甚而诱发肺性脑病,因此,给氧流速1~2L/min,浓度25%~29%,较为适宜。

2.3.2 给氧方式 通常选用病人较舒适的鼻塞法给氧。操作时注意检查鼻塞是否通畅,将鼻塞放于一侧鼻孔内,输氧管固定于面颊部,每12h清洗鼻腔1次,每日更换鼻塞1次。

2.3.3 给氧的温度与湿度 为了提高氧疗效果,应把氧气加温加湿后吸入。其做法是将暖水瓶塞打2个直径为0.8cm的小孔,分别放入与孔径相应的长度、分别为20cm、10cm的玻璃管,暖瓶塞上面两管均留4cm,暖瓶内盛4/5瓶开水,盖好瓶塞,此时,长管应在水面以下,然后将长管与氧气表相连,短管经胶囊与鼻塞相连,这样,在氧通过开水时可以使之加湿加温,以达到体温饱和水蒸气的湿度,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湿化湿润,有利于痰液稀薄,便于咳出,从而能够较好的保持气道通畅。

2.3.4 给氧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严防氧疗中的交叉感染,肺心病病人呼吸功能差,抵抗力低下,为防止细菌通过导管进入呼吸道加重肺部感染,一定要做好氧气胶管,暖瓶塞及其玻璃管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坚持每周用0.5%新氯净浸泡30min,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待干备用。②心脏功能:肺心病心衰时氧合后的血液不能很好地运送于组织中去,即使PaO 2 得到提高,组织缺氧地难以解决,因此在肺心病治疗的同时,必须努力改善心功能,包括限盐、利尿、扩血管、慎用强心剂以及良好的护理措施,以取得良好的氧疗效果。③低渗血症:肺心病病人由于长期乏氧、胃肠道淤血,使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极易合并低血钾、低血氯和碱中毒、血浆渗透压下降,细胞可塑性降低,因此肺与组织部位的血气交换下降,使氧疗效果降低,故必须预防和积极治疗低渗血症,以提高氧疗效果。

2.4 加强医护配合,做好药疗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当急性呼衰时,临床上常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能使呼吸幅度及频率增加,提高肺泡通气量。但此类药的不良反应为面色潮红、烦躁、肌肉抽搐,因此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考虑减量或停用。患者烦躁不安时,禁用吗啡、盐酸哌替啶或巴比妥类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协助医生做好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对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和指导治疗,观察吸氧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2.5 做好病人的一般护理与健康教育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嗽、排痰、更换体位,危重患者可帮助翻身、拍背;按病情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必要时作痰培养加药敏连续2次;正确记录和计算静脉输液量和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尤其加强晚间病房管理,严格控制探视时间,保持病房肃静及环境卫生,晚间处置及巡视病房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以防惊动患者,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患者睡眠时采取右侧卧位,也可将床头摇起或垫高约15~30度角,减少回心血量以减轻心脏负担。劝患者戒烟,以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加重。

2.6 饮食护理 肺心病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少,因此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减退。首先我们要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知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水肿者予低盐饮食,不要过于限制食盐和进水量,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其次与营养师联系,尽量调节食物的色、香、味、美,鼓励患者进食。不能进食者可通过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保证有足够的水分、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避免进食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限制晚餐及水的摄入,睡前2~3 h内应禁止进食。

2.7 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做好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由于病史长,反复发作,加上长期治疗,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患者易顾虑重重,并出现消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脾气变得暴躁而古怪,常常不配合治疗。对这些患者我们要耐心疏导,了解其家庭情况,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故护理中应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树立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总之,在临床上肺心病患者多病情较严重,住院时间较长,且多是老年患者,特别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大多年龄偏大,体质差,病情重,因此高质量的、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不仅要在业务方面精益求精,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以促进患者康复,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1] 王红,杨爱春.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2).

[2] 张乐平,徐永乐.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2:7.

[3] 沈淑芹,严凤华,贾桂杰.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53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2):14.

(2012-04-12)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104

1672-2779(2012)-11-0154-02

本文校对:韩世辉

猜你喜欢

肺性肺心病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关注肺性脑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