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嗽散合桑菊饮治疗外感咳嗽180例

2012-01-28张厚福种丽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款冬花病证外感

张厚福 种丽君



止嗽散合桑菊饮治疗外感咳嗽180例

张厚福1种丽君2

(1 山东72433部队薛城干休所门诊部,薛城 277000;2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薛城 277000)

探讨止嗽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选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临床诊治咳嗽患者180例,止嗽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每日1剂,每剂水煎2次,分3次服用。180例观察病人中,治愈156例,好转21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86.7%,总有效率98.3%。在治愈156例中,服药1~2剂治愈63例,3~4剂治愈75例,5~6剂治愈11例,7~8剂治愈7例。止嗽散合桑菊饮加减方治疗各种外感初起咳嗽,辨证精当,效如桴鼓,值得推广。

止嗽散;桑菊饮;咳嗽;中医药疗法

笔者近年来临床应用止嗽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外感咳嗽,收效甚佳。现将治疗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80例,均选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临床诊治患者,男103例,女77例;年龄介于6个月至70岁之间,平均2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0d,平均7d。其中风寒咳嗽78例,风热咳嗽52例,温燥咳嗽12例,凉燥咳嗽15例,风热夹痰20例,风寒夹饮3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1]中外感咳嗽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患者病程较短,最长20d,多有感凉史,突然发病,伴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头胀痛、全身酸楚、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

1.4 排除标准 剔除有肺结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宿疾者。

1.5 治疗方法 止嗽散合桑菊饮加减药物组成基本方:桑叶6g,菊花6g,桔梗9g,连翘6g,杏仁9g,甘草6g,荆芥3g,白前9g,前胡9g,紫菀12g,款冬花12g,百部15g,陈皮12g,川贝母9g,桑白皮9g。风寒咳嗽改荆芥7g、款冬花15g,甚者加生麻黄3g;风热咳嗽加薄荷6g,甚者加炒黄芩6g;温燥咳嗽加麦冬6g,沙参9g;兼夹痰湿者加化橘红9g,甚者加炒莱菔子9g,炒苏子12g;咽痛痰粘者加炒牛蒡子9g,射干6g。每日1剂,每剂水煎2次,分3次服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据《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2]制定。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1周内无再发作;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 180例观察病人中,治愈156例,好转21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86.7%,总有效率98.3%。在治愈156例中,服药1~2剂治愈63例,3~4剂治愈75例,5~6剂治愈11例,7~8剂治愈7例。

3 体会

咳嗽是临床常见外感病证之一。早在《素问•咳论》中即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克之,则为肺咳。”后至清代黄元御在其《四圣心源•咳嗽根原》中即明确指出:咳嗽者,肺胃之病也。曰:“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不嗽。”据历代医家所述及临证所见,笔者认为咳嗽一证虽病因复杂,且内因外因相参,但多由六淫外邪所触发,其主要病机总不离乎肺气之宣降失调。然不同邪气所触,加之体内肺金胃土燥湿之变,又会出现风寒、风热、燥热、痰湿等咳嗽之不同。故治疗多以疏散外邪,宣降肺气为主,兼以调理脾胃。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乃止咳名方,主以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方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原书云:“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桑菊饮源于《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原为风温初起,表热轻症之咳嗽所设之辛凉轻剂。二方皆为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之轻剂,虽有温凉之别,但无明显寒热之偏,其合用再加入温润化痰,宣降气机之前胡、款冬花、川贝以平调肺气,不温不凉,正应肺为娇脏之理,既无过于克伐之弊,又有宣降表散之功,且有陈皮一味,理气化痰,调理胃气,以助斡旋中焦之力。笔者验于临床,总结经验有三:①外感之邪,初病在肺,肺咳不已,则移五脏,脏咳不已,则移六腑。故治咳贵在把握时机,初起得法,方为本方加减所适应;②当今之人,衣食无忧,体多壮实,虽外感风寒,然稍纵即逝,转而化热,病无成方,故于寒热燥湿之间,注意药量变化,药味增减,且方中多佐以桑白皮以清肺中郁热;③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方中药量较轻,且服用多为日服3次,2日1剂,以轻清宣散。

总之,止嗽散合桑菊饮加减方治疗各种外感初起咳嗽,辨证精当,效如桴鼓,值得推广。

[1] 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49.

[2]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及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

(2012-03-27)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99

1672-2779(2012)-11-0147-01

本文校对:苏玲

猜你喜欢

款冬花病证外感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奇特款冬花润肺化痰奇
止咳良药款冬花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化痰止咳款冬花 等
化痰止咳款冬花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