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制药行业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

2012-01-28唐建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制药药品

叶 波 唐建民



国内制药行业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

叶 波 唐建民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 541004)

制药行业在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的支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政策、竞争环境和企业观念、管理等方面的种种问题。本文对目前制药行业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简述和分析,并探索应对策略。

制药行业;现状;应对策略

医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被视为永不过期的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医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从整体看,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已基本形成了工商一体、配套齐全的完整体系,包含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研究开放、教育培训等不同功能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有机配合。

医药产业涉及原材料供应、药品生产、流通、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条,而制药企业作为医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随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集中化程度低

医药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约八成左右的比例,这部分企业往往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以粗放式增长为主。以中成药行业为例,201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中成药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10%以上,前十名的企业相加只占到整个中成药市场的23.7%[1]。

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投入金额不足,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

近年来上游原料供应环节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制药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价格谈判的资本和实力,所以每次价格波动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下游医药流通环节以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等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的垄断优势逐渐显现,流通企业开始凭借其渠道优势不断向制药企业要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制药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2 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医药行业目前主要是以仿制药为主,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原有国内市场相对隔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未和国际接轨,仿制国外新药的投资较少,见效较快;其二是现行的医疗和药品流通体系,制药企业主要依靠高定价和高回扣开拓市场,尤其是西药品种流通环节的价格差距巨大,使得制药企业将主要的精力用于营销、广告上而往往忽视了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有资料表明,从建国到2000年,我国研制成功的原研药仅35个,已投入生产的西药品种3000多个,其中99%是仿制药。即使是我国相对具有优势的中医药领域,很多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原料初加工环节。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同质化重叠化情况严重,产品的主要竞争力依靠低廉的价格,使得很多企业陷入了低水平竞争的泥潭。目前国内有近百家企业都在生产诸如庆大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等这类附加值低、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的药品,导致企业利润水平较低,更加难以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研发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维持生存难以发展壮大。

3 营销推广模式缺乏创新

营销推广模式单一、陈旧也是现在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大部分企业的终端销售以代金销售和客情关系维护模式为主,缺乏专业和长远的规划同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种模式虽然在过去确实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较大增长,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医药市场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代金销售的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药品的广告在公众媒体上投放密度较高,加之很多企业在广告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只追求广告效果而忽视了受众的主观感受,使得不少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进而影响整个行业形象。

4 政策导向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存在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健康,一直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极易受到宏观政策影响。近段时间普遍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药价虚高、新医疗体制改革等话题,再一次将医药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政策的诸多影响中,最为敏感的当属药品价格。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医疗体制改革、基本药物目录的推行实施,都把降低用药成本作为主要目标。1997~2007年,政府对药品的降价次数多达20次,降价金额近470亿元,降价范围之广、频率之高、力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3]。而且从长期看,降价将依然是政策的主导方向,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虽然目前国内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着种种问题,但从医药经济整体快速增长的大环境来看,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国内制药企业要想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需要从观念和策略上调整自己的思路。

5 鼓励自主研发 走特色化道路

医药行业尤其是制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集约化的特点,随着社会对知识产权认识的提升,国家对原研药、中药保护品种、专利药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都给予了相关的扶持和保护政策。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优越的产品力,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合作,增强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具备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可以组建自己的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推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工作。

同时我国在医药研发上具备一些独有的优势,其一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产业规制模式也与发达国家不同,加之具有较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的新药研发成本要远低于发达国家;其次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中医中药资源,目前我国的中药品种注册在案的有万种之多,各种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无论是科研人才、文化习惯还是自然资源存量,我国的中药产业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如果能将传统中药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我们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产业道路。

6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集约化经营

制药行业是一个集约化、现代化程度极高的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企业合并与重组的形式不断增强竞争力,维护生存空间,谋求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医药经济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2]。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自然优化等方式,调整制药行业结构,利用兼并、联合、参股、收购等方式,改变目前制药行业小而散、多而杂的局面。建立一批以科技为先导,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产品附加值高,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大型企业集团,有效形成规模优势。

7 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营销推广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代金销售和客情导向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新的营销推广模式随着媒体和信息多元化应运而生。以专业广告推广、学术推广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认可。专业广告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最终带动产品的销量提升;学术推广通过把临床实践中提炼的产品核心价值传递给目标医生,再通过医生影响患者,达到建立学术权威和用药习惯的目的。很多外资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创新媒体工具也为药品的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助网络互动问答、微博、健康社区、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传递企业产品信息和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达到提升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教育消费者的目的。

8 积极应对政策变化 主动参与决策制度

宏观政策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企业如果只是消极应对,那么必定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政策解读部门,实时关注最新政策信息,对信息进行解读并提前做出判断,最大限度的利用有利政策同时尽量将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国家的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会考察实际情况,吸取反馈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尽量参与到相关政策的制定环节,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专业实力,尽可能的为企业和整个行业谋取利益。

[1] 梁旭明,蒋渝,杨会全,等.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6(1):25-28.

[2] 颜爱民,吴浩生,殷振林.中国制药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7,(5):801-803.

(2012-04-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89

1672-2779(2012)-11-0133-02

本文校对:杨燕平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制药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