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扫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2012-01-28冷仕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栓子肺栓塞征象

冷仕军



16排螺旋CT扫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冷仕军

(湖南常德市第一中医院放射科,常德 415000)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结合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技术成像。26例平扫显示片状实变影,磨玻璃样影,楔形变等。增强扫描能清晰直观显示中央肺动脉栓塞,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等。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对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诊断;护理

肺栓塞(PE)又称肺动脉血栓栓塞或肺动脉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其某一分支被血栓或其它性质的栓子阻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1],未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然而在正确诊断并予以积极治疗后,死亡率可下降3%~10%,所以肺栓塞的早期及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CT具有较高的轴向分辨率,特别是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一次屏气完成全肺连续扫描,获取全部容积数据,恰当运用造影剂增强扫描,能显示肺及血管束的解剖细节,提供肺栓塞的有力证据[2]。本文就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螺旋CT征象进行探讨,评价16排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15~80岁;临床表现胸闷,有突发呼吸困难或慢性呼吸困难突然加重10例,咳嗽咳血者6例,胸痛9例,发热2例;病程1d到4月不等;下肢静脉血栓3例,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2例,有哮喘病史8例,糖尿病史3例。

1.2 方法 使用美国GE 16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在一次屏气状态下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上水平,常规扫描,后增强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80ml,流速2.5~3.5ml/s,在18~20s及45~60s分别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130kc,电流350mA,重建层厚1.25mm,螺距1.375mm,扫描时间10s左右,扫描结束后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MIP重建及三维重建血管内窥镜等后处理。

2 结果

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平扫表现不规则斑片状实变密度影5例,磨玻璃样影4例,典型楔形变4例,“马赛克“征6例,胸腔积液及局限性胸膜肥厚8例。增强扫描显示中央型肺动脉栓塞13例,周围型肺动脉栓塞5例,闭塞型肺动脉栓塞5例,蜂窝状肺动脉栓塞3例。26例患者共检出栓塞动脉62支,右侧39支,左侧23支。

3 讨论

3.1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肺栓塞是致死性急性肺疾患的常见病因,造成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其脱落并随血流走行而最后堵塞在肺动脉主干及分支,侧支循环又无有效建立,即形成肺栓塞,80-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其次是盆腔、前列腺静脉及心脏疾患。高危人群包括:下肢肿胀,静脉炎,术后患者,有外伤史,长期卧床病患者等,肺栓塞灶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出现发热,多误诊为呼吸道炎症或肺部炎症。肺栓塞多为多发性及双侧性,肺血管树的分布呈锥形或楔形,当各级PE后就会出现栓塞血管远端的肺组织梗塞,典型的呈尖段指向肺门的锥形或者楔形的实变密度影。

3.2 临床表现 随着医学的发展,恶性肿瘤、心肺疾病患者发病率增加,且生存期延长,各种手术操作及创伤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使肺栓塞发病率逐年增加[3]。PE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体征为呼吸增快、紫绀、肺部湿罗音或哮鸣音、肺血管杂音、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4]。循环系统体征有心动过速,P2亢进及休克或急慢性肺心病相应表现,少数患者早期有高热。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血管阻断[5]。PE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6],慢性肺梗塞可以咯血,其它症状为焦虑,可能为疼痛或低氧血症所致。晕厥常是肺梗塞的征兆[7]。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是本病的关键。

3.3 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重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的护理;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 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与洗漱,同时注意做好口腔、鼻腔及皮肤的护理,并注意保暖;预防再次栓塞;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8]。

3.4 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 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内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依据肺动脉栓子的位置,一般分为四型:

3.4.1 中央型充盈缺损 栓子被高密度造影剂包绕或大部分漂浮于管腔中。“漂浮征”为诊断PE的可靠征象,其形成的原因为血栓栓子游离于血管腔内,不依赖于血管壁而呈漂浮状态形成的低密度影[9]。多层螺旋CT沿栓塞的血管走行方向重建时,可见到典型的“双管征”,表现为急性肺栓塞患者。

3.4.2 附壁型充盈缺损 低密度栓子沿着血管内壁分布,形状为新月形及不规则形,管腔中央充盈高密度造影剂。

3.4.3 闭塞型充盈缺损 管腔完全闭塞,栓塞的血管完全呈低密度,而无高密度造影剂进入,一般且较对侧血管扩张。

3.4.4 蜂窝状充盈缺损 数目较多的低密度栓子填充管腔与高密度造影剂混杂,呈蜂窝状、点状、条索状改变。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多种多样,这是由于肺组织的多重血供和氧供的独有特点所致。比较常见的包括:①“马赛克征”,为血管栓塞造成区域性血流灌注减少与正常或过渡灌注区形成明显密度差别,构成肺野黑白镶嵌现象,增强扫描后征象更为明显。②局限性磨玻璃征象,大多学者认为这是非梗死性渗出所致。③实变影,典型的表现为尖端指向肺门的与胸膜广基底相连的楔形、锥形实变影,出现此征象者诊断一般较为明确。④局限性胸膜肥厚及胸腔积液,患侧局限性胸膜肥厚,边缘锐利,范围与梗塞实变肺外缘相吻合,并出现少量胸水。

3.5 多层螺旋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比较 肺动脉造影被公认为诊断PE的“金标准”,但其创伤性较大,而且费用相对较高。ECT具有无创伤性,灵敏度高的特点,但是当肺动脉轻度狭窄时,ECT的灵敏度就会降低,其特异性较差。MRI对于显影血管内的病变特征较为有效,但其扫描时间较长,显示周围及肺内等其间接征象不太理想。多层螺旋CT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较高,注入对比剂后可直观的显示血管及栓塞,使用MPR技术可以沿血管长轴方向成像,清楚显示血管内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10]。

我院GE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为临床提供直接的影像诊断依据,还可作为溶栓治疗的评估指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更好的显示亚段肺动脉栓塞,且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移动伪影少。本组16排螺旋CT扫描,较满意显示PE的部位和形态、大小和数目,并可以初步评价PE的严重程度及估计PE的时间,此项检查无创伤性,简便易行,是确诊PE的理想检查方法。

[1] Blachere H, latrabe V, Montaudon M,, Pulmonary embolism revealed on helical CT angiography: Comparison with ventilation-perfusion radionu clide lung scanning[J]. AJR Am J Roentgenol, 2000,174(4):1041-1047.

[2] Schoepf UJ, Costello P. CT Angiography for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stste of the art[J]. Radiology, 2004,230(2):329-337.

[3] 吴仁昌,白荣杰.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学杂志,2007,31(11):801-802.

[4] 栗洁,朱兴发.24例肺动脉栓塞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 1289-1291.

[5] 洪军,刘红彦.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58-59.

[6] 王云,李艳红.肺栓塞32例临床诊断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8,7:172-179.

[7] 马大庆.肺动脉栓塞影像诊断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 38:1127-1128.

[8] 耿芳,裴永菊.肺动脉栓塞50例的观察与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1, 32(8):182-183.

[9] 荣冰冰,陈巨坤.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2009,7:24-26.

[10] 王青,马祥兴,李传福,等.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7):711-713.

(2012-04-1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65

1672-2779(2012)-11-0097-02

本文校对:苏玲

猜你喜欢

栓子肺栓塞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留守儿童栓子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蓝狐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