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生肾气丸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探讨

2012-01-28张玲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癃闭泽泻利水

张玲玲



济生肾气丸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探讨

张玲玲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附院,漯河 462002)

本课题旨在探讨济生肾气丸加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作用机理,为临床及实验研究筛选有效方药提供依据,进而有效地服务于临床。该项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对古方辨治今病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慢性肾功能衰竭;济生肾气丸;理论探讨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的综合征。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由来以久,在中国古籍文献中,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却有许多类似本病的症状描述。因其临床常见倦怠、腰痛、呕吐、恶心、浮肿等症状,故该病属于中医的“关格”、“肾风”、“癃闭”、“溺毒”等范畴。如《内经》指出“关格”一病之病理关键在于体内阴阳失和,不能正常的交接、营运,从而形成阴阳关格,大有离决之势,故预后较差。到了汉代,张仲景更明确指出关格的临床表现为:“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肾风一词,出自《素问•风论》,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殆,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关于癃闭,《素问•标本病专论》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篇曰:“三焦者……,实则癃闭”。指出癃闭的病位在膀胱和三焦。《景岳全书•癃闭》说:“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急症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气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从症状上指出了癃闭预后不良。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中指出溺毒症状,“溺毒入血,血毒上脑之候。头痛而晕,视力蒙胧,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呼吸带有溺毒,间或猝发癫痫状,甚或神昏惊厥,不省人事,循衣摸床撮空,舌苔起腐,间有黑点。”中医关格、癃闭、肾风、溺毒等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预后转归与CRF极为相似。因此,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为我们认识和治疗CRF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CRF由于病程日久,病情迁延,致脾肾衰败,浊毒、瘀血壅滞经络,其演变过程往往虚实并见,各种致病因素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其病机特点可概括如下:一,肾元衰败是其本质。二,湿浊毒瘀内留是其关键。三,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为其特征。治当温肾复元,以治其本,利湿解毒,化瘀清热以疗其标。

济生肾气丸原名加味肾气丸,出自《济生方》,即由金匮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而成。原方主治腰重脚肿,小便不利,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剂。金匮肾气丸方中用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以少量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可微生少火以生肾气;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牡丹皮清肝泻火、活血散瘀,调血分之滞,其与滋阴补肾药相配,意在寓泻于补,以泻助补。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为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二为滋阴之中配入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本方治法体现了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

对肾气丸之方义,可概括为“复肾化气”。如柯韵伯认为“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赵养葵说:“水火得养则肾气复矣”。所谓“肾气”,除了指肾本身之气外,又指肾所化之气。肾气丸既能补肾温阳以恢复肾本身之气,又能化气以利水。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补肾温阳可以化气利水,而化气利水又可温阳补肾[1]。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温阳补肾大概包括有兴奋和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化气行水主要是指调整尿液排泄的功能。肾气丸的作用以肾为主,兼顾他脏。张景岳即认为肾气丸“能使气化于精,即所以治肺也;补火生土,即所以治脾也;壮水利窍,即所以治肾也”。总之,肾气丸复肾之气,助肾化气,补脏腑之精,泄体内之浊,作用广泛[1]。

慢性肾衰病程较久,正虚之机日渐明显,治疗上应扶正以治本,因此在济生肾气丸原方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以扶助正气。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脾益肺,升阳举陷,补气生血,利尿消肿。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据临床资料报道[2-4],黄芪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免疫,促进骨髓造血;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促进蛋白质合成,阻止和延缓肾小球硬化;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保护肾小球基底膜屏障,减轻肾性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在方中与桂附相伍,温肾阳,复肾气;与山药、茯苓相伍可培土制水、以后天养先天;配泽泻则升清降浊,利水消肿,故对CRF本虚标实之病机甚为贴切。

CRF之病机又以浊毒瘀血为标,病程愈久,浊瘀之邪愈重,故加用益母草、紫苏叶、胡黄连三味药物以助济生肾气丸利湿祛浊化瘀之力。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入肝、心、膀胱经。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功效。《本草求原》言其“清热凉血解毒”,《本草汇言》曰其“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益母草具有明显的利尿、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且可明显改善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程度,对肾脏具有保护功能。与原方之牛膝、牡丹皮相伍,增强祛瘀通经之力,与茯苓、车前子、泽泻相配共奏利湿化浊之效,使水湿瘀血得去。泽泻甘淡微寒,利水之中又能清泄肾经火热。《本草求真》说:“泽泻甘淡微寒,能入膀胧气分,以泄肾经火邪。”泽泻泄肾中伏水,其特点是利水而不伤阴。《主治秘诀》中亦说:泽泻“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所谓去旧水,即是利邪水,而养新水即是养精气,反映了泽泻泄中有补的功能。在实验中显示,泽泻可以增加肾衰大鼠的尿量,降低肌酐和尿素氮,减少尿蛋白,且具有降血脂,调节免疫的功效[6]。紫苏叶辛温,入肺、脾、肝经。功能轻清宣肺,行气宽中,调畅气机。《本草汇言》曰:“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本草正义》言:“紫苏,芳香气烈,外和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中则开胸隔,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胡黄连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退骨蒸之功效。《本草汇言》曰:“此剂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胃肠以及于骨,一切湿火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7],其具有抗炎、降血脂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CRF所见恶心欲吐之证盖因脾肾阳气虚衰,三焦气化失司,湿浊之邪壅滞,脾胃之气不能畅达所致。紫苏叶之辛散和胡黄连之苦降,共同组成辛开苦降之方,辛以开郁,苦以泄火降浊,使火热去,湿热清,气机畅,则中焦健运,恶心呕吐之证消除。

综上,炮附子、肉桂、黄芪、山药、山萸肉针对CRF脾肾阳虚,元气衰败,正气亏虚之本,达温肾健脾,顾护元气之功;茯苓、车前子、牛膝、益母草、泽泻、苏叶、胡黄连针对湿浊瘀血之标,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效。如此,全方合用能显示出温复肾元,健运脾气,利湿解毒化瘀之大法。标本兼治,功补兼施,使邪去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

[1] 蔡永敏.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12.

[2] 宋锦叶,孟立强,李晓玫.黄芪与当归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9):833-835.

[3] 宁康健,阮祥春,吕锦芳.黄芪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130(21):1670-1672.

[4] 王海燕,李惊子,潘缉圣.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代谢紊乱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42-552.

[5]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 473-478,490-493,1325-1327,1548-1551.

[6] 陈小忆.泽泻临床应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1):63-64.

[7] 朴金花,张杨,杨郁.胡黄连属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142-144.

(2012-03-20)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39

1672-2779(2012)-11-0061-02

本文校对:王治华

猜你喜欢

癃闭泽泻利水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杨健武主任临证验案举隅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癃闭舒胶囊辅助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五苓散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总结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