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0例

2012-01-25魏文康刘红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窦房结病态房室

魏文康 刘红艳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080)

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目前,西药对此类心律失常尚无满意疗效,而用中医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本文观察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60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50~79(平均60.2)岁;男22例,女8例。病程1~18(平均7.6)年;对照组30例,47~78(平均59.5)岁;男21例,女9例。病程10个月~18年,平均7.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阿托品0.3 g,每天3次口服,并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基本方药:炙麻黄10 g,炙附子15 g,细辛6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治疗15 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心率、心律变化、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

1.4 疗效标准 参照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制定标准》〔2〕。显效:心动过缓、病窦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心动过缓心率增快20%以上,窦房阻滞发作频率较原有减少50%以上或减轻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减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用药后临床症状、心率及窦房传导致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1.6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P<0.05)。

2 讨论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自律性异常或激动传导障碍引起的病症,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或合并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缓慢型心律失常属于中医胸痹、心悸及迟涩结代脉的范畴,皆因心阳不振,气虚血瘀所致〔3〕,而且大多数伴有脾肾阳虚的证候,故用温脾肾、助心阳、温经散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有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在外发越阳气,附子在里振奋阳气,细辛辛温香窜鼓动肾中真阳之气,三者共用相得益彰。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麻黄碱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窦房结功能〔4〕;附子的有效成分是去甲乌药碱,该药可能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慢通道而发挥其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可改善窦房结的自律性,改善窦房、房室的传导,明显缩短A-H间期,可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结校正恢复时间、窦房传导时间缩短,窦房结固有心率加速,细辛亦可兴奋β受体,提高心率,从根本上改变了心脏的病理状态,从而使心律恢复正常〔5〕。阿托品主要阻断M-胆碱受体,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使心率加快。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药联用,可明显提高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心率,且安全方便,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69-71.

2 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15-6.

3 封会珍,刘秋英,谷彦红.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85.

4 齐建兴.中医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进展〔J〕.河北中医,2001;23(9):718-20.

5 程晓昱,胡业彬,吴 和,等.心复康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0):741-3.

猜你喜欢

窦房结病态房室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HCN4表达变化对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电磁效应对心肌细胞搏动行为的影响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性心律失常:一枚硬币的两面?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