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2011-11-20石统昆施丽娜周丽琴张洪霞施娅运王凤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意念恐惧态度

石统昆 施丽娜 周丽琴 张洪霞 施娅运 王凤华

浙江省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大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石统昆 施丽娜 周丽琴 张洪霞 施娅运 王凤华

浙江省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目的:通过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与自杀意念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探讨死亡态度各维度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56名大学生,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嘉兴市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大学生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均分最高;死亡恐惧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趋近接受、逃避接受女生显著低于男生(P<0.05或P<0.01)。自杀意念绝望因子女生显著低于男生(P<0.05);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负相关(P<0.05或P<0.01);趋近接受、逃避接受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大学生死亡态度总体上正向积极,女生在某些方面相对弱于男生;高校教育应针对趋近接受、逃避接受的死亡态度开展大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社会意义。

大学生;死亡态度;自杀意念;相关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过渡阶段,对死亡的认识还不成熟,很多大学生存在不科学的生死观,这不仅影响了学习与生活,更影响精神思想与价值取向。死亡态度是指人们面对死亡的思考和看法,对经历死亡时期准备做出何种反应的心理状态。自杀意念是采取自杀行为之前的想法,往往是自杀行为的先兆。正向的生命态度可以减少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的发生。目前,关于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关系探讨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对死亡态度各维度与自杀意念各维度的相关分析,找出死亡态度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关系,及时发现负向死亡态度的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防止自杀事件,为高校教育和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嘉兴市某大学两个校区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随机选取19个班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自愿填写方式,发放问卷802份,回收问卷801份,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4.4%。其中男生316人,年龄20.83±2.74岁,女生440人,年龄20.39±3.01岁。

1.2 方法

1.2.1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用来反映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和想法。该量表共32条,采用5级评分,包括5个维度:死亡恐惧(对死亡有着比较强烈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死亡逃避(对死亡持逃避、否认的态度)、自然接受(对死亡不恐惧、不逃避,认为死亡是人生有机组成部分)、趋近接受(相信有幸福的死后生命存在)、逃避接受(视死亡为今生痛苦的解脱之道)。每个维度均分越高说明越趋向于这一问题。

1.2.2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用来反映人的消极情绪和认知偏差,用来评价其自杀意念的强弱。该量表共26条,采用是否评分,包括绝望、乐观、睡眠、掩饰4个因子,自杀意念总分由绝望、乐观、睡眠3个因子分相加累计。因子分越高,表示绝望倾向大,乐观倾向小,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表示自杀意念越强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3.02双份录入检核后,导入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嘉兴市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在性别间的比较的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在性别间比较的结果表(±s)

表1 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在性别间比较的结果表(±s)

tP死亡恐惧维度男女2.72±0.892.54±0.902.720.007死亡逃避2.93±0.922.87±0.950.870.394自然接受3.87±0.803.96±0.671.660.098趋近接受2.42±0.872.52±0.842.070.040逃避接受2.25±1.032.42±0.982.300.023

由表1可见,大学生死亡态度的自然接受均分高于其他维度。各维度在性别间比较的结果中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避接受存在显著性差异,死亡恐惧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而趋近接受和逃避接受男生显著低于女生。死亡逃避和自然接受在男生及女生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

2.2 嘉兴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各因子在性别间的比较的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自杀意念各因子在性别间比较的结果表(±s)

表2 大学生自杀意念各因子在性别间比较的结果表(±s)

tP绝望因子因子男女5.62±2.456.07±2.472.480.014乐观因子2.24±0.912.32±1.041.100.312睡眠因子2.76±1.142.68±1.160.940.350掩饰因子2.09±1.081.96±1.081.630.103总分12.71±3.3612.92±3.420.810.419

由表2可见,大学生自杀意念各因子在性别间比较的结果中绝望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乐观因子、睡眠因子、掩饰因子以及自杀意念总分在性别间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2.3 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与自杀意念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死亡态度各维度与自杀意念各因子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r值)

由表3可见,大学生死亡恐惧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负相关;死亡逃避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负相关;趋近接受与绝望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正相关;逃避接受与绝望因子、乐观因子、睡眠因子、自杀意念总分成正相关。

3 讨论

当今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状态,相对于成年人群而言处于一种过渡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1],必要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自杀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中国全人群第五位、15~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2]。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常有发生,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已成为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因[3]。死亡态度是指个体对死亡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研究死亡态度各维度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及应用价值,可以通过对死亡态度进行心理干预来预防自杀意念的产生。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死亡态度的自然接受均分明显高于其他维度均分,死亡态度总体上正向积极,与陈四光等[4]研究相符。死亡态度上女生相对男生更趋向于趋近接受和逃避接受,尤其是精神痛苦时更容易认为死亡是解脱痛苦的通道。自杀意念研究中女生相对男生绝望因子显著偏高,易出现自杀意念。这些结论也间接表明女生负性死亡态度明显,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与杨艳杰等[5]研究相符,这可能由于女生思维细腻、敏感、易冲动,对情感的体验深刻而持久,面对消极生活事件时更易产生不良情绪有关。

大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表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与自杀意念的绝望因子、总分成负相关,害怕死亡的态度出现自杀意念的想法较少;趋近接受、逃避接受与自杀意念的绝望因子、总分成正相关,尤其是逃避接受表现更为明显,对死亡容易接受,尤其认为死亡是对痛苦的解脱,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与陈京军[6]研究相符。

自杀意念作为一种比较隐蔽的心理活动,是一过性的,难以捕捉。死亡态度是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评定也较为容易,是大学生生命观念筛查以及自杀意念预测较为合适的评定方法,而且可以根据评定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死亡态度可以有效预示自杀意念发生的可能性,逃避接受的死亡态度发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最大。高校应该开展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提升正向生命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必要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减少大学生自杀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龙鸣.大学生自杀原因与预防[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26.

[2]Phillips MR,Yang G.Zhang Y,et a1.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n China: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J].Lancet,2002,360(9347):1728-1736.

[3]Liu W,Huang W,Shu BQ.Study on suicide attitude and life event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J].Success Education,2008,5:205-206.

[4]陈四光,安献丽.436名大学生死亡态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303-304.

[5]杨艳杰,邱晓惠,杨秀贤,等.哈尔滨市大学生自杀意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l(10):1103-1106.

[6]陈京军.抑郁在高中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5):459-460.

R395.6

A

1007-8517(2011)16-0069-02

本项目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编号:2010R417018)。

王凤华,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E-mail:zjwfh@hotmail.com。

2011.07.04)

猜你喜欢

意念恐惧态度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LIVING the DREAM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涓滴意念汇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