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

2011-08-28岑雄图黄树栋谭天侠莫志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疏肝解郁脑梗塞脑血管病

岑雄图 黄树栋 谭天侠 莫志强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脑梗死后抑郁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大约为36%[1]。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本病一般使用阿米替林或帕罗西丁治疗,但存在不少不良反应。本研究使用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对脑梗塞后抑郁症治疗6周并进行评价,观察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神经内科、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入组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 (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前17项>l7分,性别不限,年龄42~78岁。

1.2 排除标准 排除有意识障碍、严重失语、痴呆、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肺疾病、精神疾病者及原有神经症、抑郁症者。共收集病例6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组 (治疗组)和常规药物组 (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2~78岁,平均 (56.98±8.60)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77岁,平均 (57.03±8.55)岁。两组上述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抑郁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活血化瘀、抗凝、降纤、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治疗相似。

治疗组:疏肝解郁汤基本方:柴胡、白术、白芍、伏苓、当归、枳壳、香附、远志、菖蒲、甘草各9g,龙骨、牡蛎各15g,磁石24g。大枣3~5枚,小麦60g、琥珀3g(分两次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针刺:选穴:神堂、膈关、魂门、阳纲、神门、环跳、太冲。选用30号1~2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20分钟,并且每隔10分钟捻转运针1次,每天1次,每针刺5天停针2天,共治疗6周。

1.4 疗效观察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中华医学会标准[4],治疗前及治疗2、4、6末各进行1次。

1.5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6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评分减少18% ~45%;无效:评分减少17%以下或增加、病情恶化。

1.7 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3.3%,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临床评分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分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汉米尔顿抑郁量评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汉米尔顿抑郁量评分

注:2组比较,t=0.30,2.41,3.19,4.17,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 治疗6周后对照组28.2±5.0 25.8±3.8 21.1±4.4 15.7±3.3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组27.8±5.4 23.5±3.6 17.6±4.1 12.2±3.2

2.3 实验室指标 两组均无异常。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个别患者出现恶心、反酸,针刺部位疼痛,但在1周左右可恢复。

3 讨论

脑梗塞后急性期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脑内定位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所引起的神经递质活动和脑整合调节功能障碍。发生脑梗塞抑郁症状的患者表现情绪低落、治疗的积极性降低,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厌世和轻生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为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脑梗塞后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5],治疗宜本《素问·六元正记论篇》“木郁达之”以及《证治汇补·郁证》所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疏肝解郁汤由柴胡疏肝散、干金定志丸、甘麦大枣汤三方加减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活血、安神定志等作用。

抑郁症病证多属虚实夹杂[6],以肝郁气滞痰阻等实邪致病为主,兼以心脾气血的亏虚,其中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机,因此,治疗的核心在于调理肝脏的疏泄功能。该组针灸以膀胱经背部腧穴排针透刺为主,配以心、肝经穴位。背部排针透刺横贯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双线,直抵华佗夹脊及督脉,可达排刺、透刺之功,通调相应脏腑的经脉气血;而该排针透达部位为心、肝胆脏腑精气直接输注之处,故可调理神智,疏肝利胆,行气开郁。《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神门为心经之原穴、输穴,是心脏神气游走出入之门户,原气输注留止的部位,有补益心气,调心养心,宁心安神的作用,是养心安神的首选穴。太冲为肝经原穴、输穴,有调节肝脏的功能,为肝经最常用的穴位,虚可补,实可泻,具有很强的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肝血,滋肝阴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养心安神,疏肝解郁,调和气血之功。心神宁,肝气疏气血调则郁证自解。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减少了抗抑郁药的副反应。

因此,纳入本次观察的中医治疗组病例,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差异,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对于脑梗死后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1]张庆臣,等.脑血管意外伴发抑郁症状群的多因素相关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3,19(2):73.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1-154.

[5]朱文锋.略论脑当另立为脏[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10(3):113-114.

[6]张海男,胡随瑜,陈泽奇,等.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6):519-521.

猜你喜欢

疏肝解郁脑梗塞脑血管病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疏肝解郁喝梅花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疏肝解郁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