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代的生育习俗

2011-11-16田艳霞

关键词:生子女娲风俗

田艳霞

(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8)

论汉代的生育习俗

田艳霞

(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8)

重视子嗣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中心所在,对中国古代乃至现当代的社会生活都有很大影响。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对古人生育情况却知之甚少。试图通过分析史实,来考察汉代的生育习俗,以期对汉代的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汉代;女性;生育习俗

对子嗣的重视,一直是中国古代生育思想的中心所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汉代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生育子嗣被看作“孝”的表现。东汉末年河内太守李敏,恐为公孙度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敏子求敏,出塞,越二十余年不娶。州里许邈责之曰:‘不孝莫大于无后,何可终身不娶乎!’乃娶妻,生子胤而遣妻”[1](P253),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育子嗣,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活动来求子、祈子,也相应地形成了一些祈子、生产和养育之俗。

一、祈子习俗

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各国就有春季祭祀高禖神的风俗。《诗经·大雅·先民》曰:“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毛传注云:“弗,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韦蜀,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郑玄注曰:“弗之言祓也。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无子之疾而得福也。”《礼记·月令》也说:“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韦蜀,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郑玄注曰:“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娀简吞之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言禖者,神之也。”可见高禖之祭由来已久。

《说文》解释说:“禖,祭也。从示,某声。祈子之祭也。”也就是说祭祀高禖是古代一种为了祈求生子而举行的祭祀。汉代这种风俗也还存在着,《汉书·武五子传》记载汉武帝二十九岁才得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注曰:“禖,求子之神也。”东汉还继续保留这种祈子的祭祀,《后汉书·礼仪志上》载:“仲春之月,立高禖祠于城南,祀以特牲。”那么在汉代的高禖神为谁呢?

一说是女娲。《路史·后记》曰:“《风俗通》云‘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禖,因置昏(婚)姻。’”又云:“以其(女娲)载禖,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高)禖之神。”“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女娲不仅抟土造人,被视为人类之始祖;同时又是她将人类男女相配结为夫妻,故女娲又被看作婚姻之神。在汉代石刻中,伏羲女娲多呈人首蛇身或人首龙身,往往作交尾之状,有的还作上接吻下交尾状(如四川郫县石棺画像),从“尾”字在汉代作“交媾”解,再到这一特有造型,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生殖崇拜图式,如图1所示。这一认识在四川的一幅石刻图像中得到充分的证实。

此石棺上的伏羲、女娲均作人形,叉腿并排而立,在其下有一对交尾蛇,两蛇的蛇头上举到伏羲、女娲胯下,直指两人生殖器部位。这种直观的、示意图似的表现,确认了交尾女娲的真实含义。……其意为天地阴阳协和及生殖崇拜”[2](P480)。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高禖神是西王母。焦延寿在《易林》中说:“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民间按照自己的愿望,把她看作赐福赐子的神灵。因此,西王母又是记载中最早有送子功能的一位女神[2](P481)。山西汾阳县田村圣母庙壁画中,绘有西王母巡行的画面,画上有一满载婴儿的骡车,车后还跟随着几个怀抱婴儿的妇女,表现的正是王母赐子的内容。

此外,汉代还有其它的求子习俗,据《戊辰杂抄》记载:“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戒宫人遥撒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裙盛之,云得多,多得子也。”东汉也有用苇茭施门户以求子的风俗,《后汉书·礼仪志中》:“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夏侯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刘昭注曰:“故用苇者,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茭者交易,阴阳代兴者也。”

二、生育习俗

汉代科学技术不发达,因而对很多事情不能解释,再加上“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3](P3966),生育过程很危险,因此形成了一些生育禁忌,也形成了汉代堕胎、溺婴的恶习。

(一)生产习俗

《礼记·内则》规定: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即妇人要到侧室生产。汉代也有女子到“乳舍”生产的习俗。应劭《风俗通义》就记载了颍川一家富户妯娌二人同时在“乳母舍”生产,由此发生了长嫂盗取弟媳男婴的案件。汝南周霸的妻子在“乳舍”生下一个女儿,她瞒着家人,与同时生产的屠夫之妇私自交易,用女儿换了屠夫的男孩[4](P128)。“乳舍”可能是接生产婆在家中设置的产房,显然到“乳舍”生产的习俗与不愿产妇在家分娩观念有关。东汉王充《论衡·四讳》中还讲到:“三曰讳妇人乳子,以为不吉。将举吉事,入山林,远行度山泽者,皆不与之交通。乳子之家,亦忌恶之。丘墓庐道畔,逾月乃入,恶之甚也。”但是这种习俗大概仅限于江南地区,“江北乳子不出房室,知其无恶也”[5](P358)。

(二)生育禁忌

汉代许多地方忌讳正月、二月、五月或与父母同月生的子女,有的忌讳落地就睁眼或已经长鬓毛的婴儿,有的还忌讳养第三个儿子,这些婴儿大多被遗弃或被杀死。王充《论衡》卷二十三《四讳篇》记载:“俗有大讳四:……四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已举之,父母祸死,则信而谓之真矣。”《后汉书》卷六十五《张奂传》记载武威地区“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应劭《风俗通义》卷二《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亦载:“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又《风俗通义·佚文》载:“俗说:正月长子解浣衣被,令人死亡。”“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不举并生三子。俗说:生子至于三,似六畜,言其妨父母,故不举之也。”“不举寤生子。俗说:儿堕地能开目视者,谓之寤生,举寤生子,妨父母。”“不举父同月子,俗说:妨父也。”“不举生鬓须子,俗说:人十四五乃生鬓须,今生而有之,妨害父母也。”这些习俗多传承已久,如春秋时期郑庄公因寤生而不被其母所喜,战国时期孟尝君因五月五日出生,遭到其父的厌恶而险些被杀。这些习俗都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当时就被有识之士所驳斥。如王充就分析了这些习俗产生的原因:“正与二月何殊,五与六月何异,而谓之凶也?”“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传相放效,莫谓不然。有空讳之言,无实凶之效,世俗惑之,误非之甚也。”[5](P359)也就是说,新生儿在最冷、最热的月份出生,对于产妇和孩子的健康都不好,因此会产生一些不利之处,但人们以讹传讹,竟导致成为禁忌。现在看起来这种分析也是有科学成分的。应劭也用历史事实指出这些习俗的虚妄之处,春秋之时,越王勾践为了增殖人口,下令民生三子者,与之乳母,因此人民繁息,卒灭强吴,而且“今人多生三子,子悉成长,父母完安,岂有天所孕育,而害其父母兄弟者哉”[4](P133)。

(三)堕胎、溺婴恶习

西汉时期杀婴弃养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官已经采取严厉措施,严禁杀婴,甚至规定杀婴与杀人同罪。如《后汉书》卷77《酷吏传》记载王吉为沛相即下令:“若有生子不养,即斩其父母。”同书卷67《党锢传·贾彪》也有类似事迹。汉末天下大乱,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以至出现因为贤良官吏被调,“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6](P901)的情况。这都说明当时杀婴之风的严重。除了人们观念上的原因,堕胎溺婴习俗的产生更多是经济原因所致,普通百姓生活大多贫困,无力养活过多子女,“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3](P3075)。《汉书·王吉传》也说到:“嫁娶太早,尤崇侈靡,贫人不及,多不举子。”由于汉代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被溺杀或遗弃的多是女婴。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的风俗,到了汉时,此风更盛,史书上也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如《汉书·外戚传》记载赵飞燕“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东观汉记·敬隐宋皇后》也载:“敬隐宋后以王莽末年生,遭世仓卒,其母不举,弃之南山下。”《后汉书·虞延列传》记载虞延“从女弟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对于杀女婴的恶习,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太平经》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今天下失道以来,多贱女子,而反贼杀之,令使女子少于男。”[7](P34)“今天下一家杀一女,天下几亿家哉?或有一家乃杀十数女者,或有姙之未生出,反就伤之者,其气冤结上动天,奈何无道理乎?”[7](P36)

汉代的生育习俗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所制约的,对中国古代乃至现当代的社会生活都影响极大。而且由于秦汉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观念信仰的变化等,一些有识之士,即对当时的一些陋俗提出了批评,使得生育习俗在传承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顾森.中国汉画图典[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50.

The CustoMof Child birth in the Han Dynasty

TIAN Yan-xia
(Library of Henan Univer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450008,China)

The attention to heirs has been the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oth the ancient and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life.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historicalmaterials,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fertility of the ancient people.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fact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Han Dynasty birth practices,thus havingmore understanding on Han Dynasty.

The Han Dynasty;Female;Birth customs

K232

A

1008—4444(2011)05—0035—03

2011-07-20

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BSJJ2009—22)

田艳霞(1972—),女,河南焦作人,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馆员,博士。

(责任编辑:刘明)

猜你喜欢

生子女娲风俗
太平风俗美
女娲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红楼风俗谭》
处暑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清明